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季松  段进  薛松  李亮  宫作成 《城市规划》2023,(12):4-12+48
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重视。基于空间基因视角的城市设计,从生态与农业、建成环境等空间要素的地域性组合模式及其机制入手,通过形态组织与场所营造,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环境与风貌。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为实践案例,从生态本底、聚落格局、聚落肌理、建筑风貌等方面对江南水乡的空间基因进行了识别提取与传承设计,对新时期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是较为复杂的城市历史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也是“文化复兴”“城市双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设计无论在城乡规划体系还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都缺少相应的法律地位,其编制内容、编制成果具有较为灵活的特征。城市设计是实现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功能组织活力有序、风貌特色引导控制和历史文脉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历史遗产保护理念下城市设计以文脉认知为基础,以合理利用为途径,实现多元深入的空间管控为根本。该文以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为实证,探讨以文化遗产认知和价值挖掘为基础,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探索城乡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设计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长达2 000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巴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即使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多次经历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依然保持了传统城市风貌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以保护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精细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更与广泛的社会共识、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本文从梳理巴黎的城市风貌特色入手,分析其以保护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特别是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对于城市风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总结巴黎传承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新时期"存量规划"背景下中国城市在更新改造进程中重视并实现城市风貌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传统聚落既有保护方法所导致的传统风貌景观资源碎片化、布景化、空洞化的倾向,实现整体保护的目的,以福建塔下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景观方法,探讨传统聚落整体价值的认知途径,发掘传统聚落“文化—活动—景观”的作用脉络以及整体风貌生成的文化机制,构建历史景观概念下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旨在保存传统聚落风貌的特质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地方的积极实践与科学探索.以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实践为研究案例,围绕历史风貌保护机制的特征、城市生活遗产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以遗产保护经典理论和国际文件精神为理性基础,从城市生活遗产的概念认知、历史城区物质肌理维护、建成环境遗产可持续性、基于社区的城市生活遗产保护管理等方面,全面探讨了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建设健全的基础理论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优秀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20多年来,已先后确定了4批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形成了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上海第五批历史文化风貌区申报已经开始,419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18处风貌保护街坊、23处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名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悠久历史与文化传承形成了我国古代特色鲜明的城邑、聚落网络,它将山川环境、不同类型的城邑、聚落、农耕模式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30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迅速使传统城邑与聚落网络肢解。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大发展的今天,中国历史城市及地区的聚落网络特征及其遗存的遗产价值显得愈加珍贵。试从理论上论述中国传统城邑、聚落网络型的文化根源,结合保护实践探讨历史城市遗产网络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过渡的阶段,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平衡"城市记忆保护"与"空间集约型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生态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方案,为城市未来景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提出"特质城市遗产"的概念、其划定标准和深层意义,并结合上海市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对相应的规划手段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中,工业遗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文化景观遗产视角,以马尾船政的3个阶段为研究内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福建船政工业文化景观遗产物质空间特征进行解析,将复兴为主线,文化为核心,将文化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提出空间价值的完整保护、时间价值的永续更新、文化价值的创新表达等价值传承途径,旨在为福建船政工业遗产融入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地域景观特征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遗产的保护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松 《城市规划》2006,30(2):49-54
通过对上海城市遗产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分析,探讨了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城市遗产保护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制定有利于城市遗产保护的社会政策,通过规划控制强化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保护手段,以及推动市民参与的保护运动等方面,探索在都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积极保护城市遗产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区域历史文化聚落是一种区域集合型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在内生与外介不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类型,分析流域、古道、地理、海防、边关及节事六种存有形式及其空间特征。基于历史城乡景观理论的视角,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理论框架和保护范式。以宁波石浦区域历史文化聚落为例,提出其保护方法。最终,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展的天津城市与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积淀了众多宝贵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遗产。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城市定位的提升,城市发展在驶入"快速路"的同时,遗产保护工作突现出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天津遗产保护的策略与实践,提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矛盾,推进遗产保护是天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木格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客家民族变迁历史,探究了客家聚落的空间演变形式,并对聚落环境、气候、人文、人文特色进行了论述,以更好地掌握广西客家民系乡愁的物质承载体和精神文明,贵港君子垌聚落空间的研究对于今后当地的保护发展和广西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 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 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 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 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 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 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 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 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 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 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 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 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影响下,古代中国开凿了大量的运河,这些运河与自然水系相联通,为聚落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在历代建设中形成了自然—运河—聚落的整体系统。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运河系统影响下的传统聚落系统发展进行解析。首先概述扬州自然环境变迁下运河水利的动态演变,而后从运河系统组成与水利运行两方面对于运河系统进行解析,然后分析运河系统对区域内聚落布局与聚落空间营建的影响。最后以明清扬州城为例,从运河走势与城市轴线形成、山水节点与城市秩序营建、水运交通与基本骨架、运河文化与公共空间发展四方面对于扬州城—运景观体系进行解析,为运河遗产保护、地域特色发展、山水城市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