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规划师》2015,(10)
南宁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借鉴相关建设经验,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依托交通需求特征等因素,从轨道沿线用地TOD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BRT及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枢纽及场站建设规划、一体化常规公交线网建设规划、公交财政补贴机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和出租汽车建设规划八个方面构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力求将南宁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枢纽接运公交规划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的有效措施。该文通过深入研究接运公交的客流预测方法以及相应的服务线路需求分析,探索适合于轨道交通枢纽模式下的接运公交规划方法,并以上海市不夜城地区汉中路轨道交通枢纽站为例,对该站点接运公交规划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公交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用地的综合开发,确保公交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条件。为此,今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独立服务区"及"竞争服务区"的概念,并解析独立服务区对城乡公交运营效益的影响机理。以山东新泰城乡公交调研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独立服务区对城乡公交运营效益的影响作用。最后,从独立服务区的规模和发车班次调整,竞争服务区的发车频率和服务范围调整角度,提出了城乡公交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得到国务院批复。《总规》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使公共交通占全市出行的比例达到50%以上。枢纽作为公共交通中的重要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的转换中心。《总规》中共规划了33个枢纽,其中对外交通换乘枢纽12个,中心城公交换乘枢纽21个。然而,在2005年以前实现规划的枢纽却只有3个(西站北广场、动物园和六里桥长途客运枢纽)。2005年至2007年,北京市尝试以综合开发带枢纽建设的方式,规划建设了东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各项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重点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旨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优化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满足公共客运交通需求的同时,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公交枢纽建设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公交专用道网络设置的必要性,探讨了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条件,提出了公交专用道的网络规划、建设策略和建设原则,以及网络效益评价,用以指导未来公交专用道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大公交"系统的"中枢",枢纽是整个公共交通网络运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枢纽布局与建设对提高城市公交系统运营效率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诸多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公共交通网络的骨架与主体,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则是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中心,围绕轨道车站利用枢纽来实现客流快速集散、带动地区开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计划,上海2020年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达800 km规模,如何发挥轨道站点枢纽锚固作用、如何通过配套枢纽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价值反哺公交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该文重点从有关政策文件解读、上海枢纽综合开发案例分析,提出上海在推进轨道配套枢纽建设中有关综合开发方面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公交都市"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总结纽约、香港、哥本哈根、库里提巴、苏黎世和常州6座不同类型城市建设"公交都市"的具体经验,提出了6座城市经验对中国城市发展公交都市的启示。文章指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规划及实践关系到公交都市建设的成败,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追求特定的大容量公交模式、线网形态,而应该根据各自城市的形态、出行特征、经济发展水平量身制定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一体化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报  陈艳艳 《规划师》2011,27(Z1):137-140
当前,许多大城市在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公共交通线网结构不合理、密度低、缺乏有效的接驳系统等问题,造成出行者换乘不便,降低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可借鉴中枢网络结构原理,采用“枢纽分级、分区服务、线网分层、逐层展开”的思路,进行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将公共交通线网和公共交通枢纽布局优化有机结合,提高公共交通线...  相似文献   

11.
苏州北站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目前其规划设计以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需要进行扩建改造。以苏州北站整体规划设计和产业定位分析为例,探讨了车站在改扩建过程中整体规划设计方法、集疏运体系布局和车站产城融合定位方式。车站的规划需要整体统一考虑,根据交通网规划合理设置快速联络通道确定平台建设规模,结合城市定位需求发展高铁枢纽共性产业和城市特色产业。为新建或改扩建高铁车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7,(8):100-101
高铁枢纽站作为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包含高铁、城铁、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是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我国各地新区建设迅速展开,以规划高铁枢纽站带动新城建设发展的模式也逐步兴起。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基于高铁枢纽站的换乘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3.
文国玮 《规划师》2006,22(11):83-87
我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存在路线过于集中、主次不分、服务质量低下、缺少公交换乘枢纽等问题,应正确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本国策,正确理解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及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交通线路和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在一般情况下,库尔蒂巴概念的"BRT"既不适合于我国城市常见的双向、高强度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解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有着世界级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采取很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论文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并从公共交通网络、设施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概括了新加坡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持续实施城市的公交政策及发展目标、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健全的公交运营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市郊新城规划建设是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转型和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动力。位于高铁网络节点的大城市郊区新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新城的交通系统呈现新的特征。以高铁松江南站枢纽所在的松江新城为例,在对高铁枢纽对市郊新城交通发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松江新城交通发展趋势,从交通发展目标、规划战略、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9)
公共交通系统的本质是能够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公共交通网络结构是公交系统的基础,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公交系统运行有效性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公交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新兴方法。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网络的实证分析及其拓扑结构优化,而作为影响居民出行便捷性的地理信息因素很少被纳入网络模型中。为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公交网络与空间地理信息的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基于该复合网络模型和居民小区的地理位置建立了公交线路居民小区复合网络,来描述公交线路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并对公交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公交一体化格局的核心任务是将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内部、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有效衔接。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公交枢纽、公交停靠站、小汽车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站位及自行车停车场的设施布局,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是推动上海实现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上海增强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充分发挥区域枢纽功能.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功能结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交通设施资源规划为边界条件,在对枢纽地区内部进行公交需求预测和客流集散区域及通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规划期限、思路和原则,提出了枢纽地区内部公交驳运线路总体结构功能方案和不同阶段线路站点的推进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佛山市禅城区公交规划为例,在传统公共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公共交通特许经营中所面临的成本核算、线路确定、运营监管等方面的规划控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面向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规划以新的视角着眼于公交的全面改革,从公共交通的市场制度设计、竞争规则制定、票制票价制定、公交线路优化、场站设施规划等诸多方面优化公共交通系统,促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虹桥枢纽将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速交通中心,长三角网络城市形成的关键性与战略性的节点。作为集空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的交通枢纽,在分析其建设机遇、战略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集疏散系统的关键问题并确定集疏运交通模式,并针对枢纽外围快速集疏运通道、本体配套交通设施及枢纽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树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