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简单介绍了建设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必要性,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来探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点,以明确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构建的重要性,加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工作,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作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以枢纽换乘为功能载体,由多种其他城市功能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公共空间是各种换乘人流的集散点,人流复杂,空间亟需要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越的换乘秩序,从而实现高品质出行。文中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实例,从功能、交通及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来对其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探讨,从而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有序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作为以交通功能为主导、其他功能互相配合促进的建筑,其站前广场是从城市空间过渡到建筑空间的重要节点。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站前广场的现存问题,针对城市环境、使用者需求以及建筑功能、流线和空间,从复合化设计角度进行分析。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东直门交通枢纽综合体站前广场为例,对其进行改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轨道交通枢纽内部各种城市功能增加,其步行流线逐渐复杂,步行中需要增强空间可识别性来加强人流引导,从而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节点是步行中的核心,文中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中的步行节点,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实地调研,从采光设计、导向性设计、文化地域性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步行节点进行可识别性设计探讨,来提高步行节点空间环境品质,为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步行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深入分析旧金山港湾枢纽项目,从枢纽对交通线路的组织、建筑功能的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的塑造三个角度,来探究轨道交通综合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作用,为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提高周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管悦 《建筑创作》2011,(9):171-175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围绕轨道交通枢纽建造的复合功能建筑,是TOD理念的直接体现.本文初步论述了此类建筑设计需要涉及的六个主要问题一交通组织、功能组织、空间布局、景观环境、标识系统和公共设施,并以北京市房山线长阳镇站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为例,进一步说明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20,(1)
中国高铁网络的加速建设和与日俱增的铁路客流量,对铁路客站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应运而生。文章以最新落成的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典范——香港西九龙站为研究对象,解析项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设计策略分别从区域与城市维度、枢纽设计维度、科技与生态维度、开发与运营维度对项目进行逐层深入剖析,从而得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垂直空间三方面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当下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设计、开发建设与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和人群的不断聚集,原有的片区综合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当下的发展和片区在城市中的定位,需要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本文对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民众生活质量,并基于TOD模式提出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理念(QOD理念),探究其具有的3个特征;同时以深圳黄木岗枢纽为例,从道路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枢纽造型与地下立体空间、片区动静结合4个对城市枢纽与片区融合方面的阐述,解释QOD理念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并为同类城市枢纽综合体设计、建设以及枢纽与周边片区的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结合的地区对集约用地、便捷的交通换乘体验和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等的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强化交通核、构建室内公共步行通道、内化附属设施和上盖人工地面等措施实现了站城协同发展,提升了交通换乘效率,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1.
张海宁 《中外建筑》2011,(11):68-70
轨道交通综合体作为转型期新商业空间类型之一,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综合体的概念辨析与特征分析,提出它影响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两个动力因子:节点集聚因子和场所扩散因子。举例分析了在动力因子影响下城市商业业态和商业网络的新变化。最后从节点功能、场所功能两个层面给出轨道交通综合体发展的建议。旨在为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发展,以多功能综合、全方位服务、一体化空间、立体式拓展为基本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在中国大型城市迅速出现。它既综合了城市各种交通形态的综合换乘,又复合了城市商业服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已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成为城市副中心。功能及人群的增加,必然带来复杂设计问题的产生,文章针对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白热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需求,轨道交通综合体越来越成为联系建筑本身与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并因其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对城市立体化开发的推动作用,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出现,作为当今地铁大兴建设、社会多元需求和土地集约利用多方运作的结果,与城市空间结构尤其是城市商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该文以上海为例,以城市商圈结构对轨道交通综合体布局的促进引导为切入点,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实地调研进行数据整理,将ARCGIS数字分析与商圈结构进行重叠比对,结合现实人流量及综合体运营现状总结出其中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地下公共服务配套为主,与周边建筑地下层整合建设、统筹考虑,将构成具有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城市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文章从建设目标、交通、建筑、景观、技术等几方面介绍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希望达到疏导交通、共享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公共交通站点地区一体化开发的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设成为重要课题。当前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在空间结构、物理环境、乘客体验、投资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文章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之后,进一步提炼出轨道交通综合体的新型"G+TOD"模式,并加以论证,继而以南京市竹山路地铁站点轨交综合体为例,对提出的模式进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胜全  张强华 《规划师》2011,27(7):26-30
我国目前铁路枢纽多采用交通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存在交通组织不畅、功能混而不合、空间相互割裂等问题.在高速铁路时代,将高速铁路枢纽作为触媒,可对城市发展起催化作用,应发展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在以枢纽为中心的合理步行范围内,将铁路枢纽与其周边地区紧密联系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使人流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旅行的各项目的,保证城市综合体范...  相似文献   

17.
车辆基地综合体作为城市综合体的特殊形式,在提升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效益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随着我国站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迎来巨大建设前景。该文以城市多维基面复合为主要视角,首先分析了车辆基地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交通系统的相互交叠、相互影响下,产生了"协同作用";其次将车辆基地综合体从三维、四维时空上进行拓展和功能组合,建立空间组合模式;最后以深圳前海湾地铁车辆基地一体化开发项目为例,提出多层次城市基面的协同设计策略。旨在结合不同城市基面引入公共活动,打造具有活力的综合体组织结构,为我国车辆基地综合体一体化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国内各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就业变化下带来的出行模式以及出行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提出的商业功能区设置标准,确定城市综合体设置标准;最终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厦门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铁路客运的发展历程,将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即普速铁路时期的门户车站、高铁时期的交通综合体和城市综合体,并从换乘空间功能角度,概括了大型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四项基本特征,同时,从交通设施与城市相互关系的角度反思目前中国交通综合体型高铁枢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介绍国外高铁枢纽采用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模式,以期为我国今后高铁枢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辆基地作为工业性质用地,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其巨大体量对周边环境影响巨大;车辆基地因较大的占地面积隔断了周边城市生活用地互相之间的联系,用其工业性的厂房界面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不利于城市局部地区的平台及周边落地空间,建设轨道交通枢纽、大型集中商业、居住、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的建筑,形成功能复合、空间形态丰富、具有城市特色和带动区域活力的城市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