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以及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关注的重点,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低碳生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清楚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重点,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市近几年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基础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因子、生活质量因子、公共交通因子是影响乌鲁木齐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段莹 《云南建材》2014,(3):31-33
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进行研究。本文对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低碳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7)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总结和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全球化的低碳经济为背景,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模式以及低碳经济与低碳建筑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的探析,结合典型低碳建筑设计案例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低碳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在我国实行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如今一个新兴词汇"低碳经济"正是对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实际解说。在低碳经济风靡全球的环境下,人们在大力提高经济水平和市场发展的同时,已经普遍的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而各个事业单位如何履行节能低碳的环保义务已经成为各事业单位工作者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对低碳经济环境下会计行业的现状和所受到的影响的分析,总结出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以及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房地产企业实际情况,探讨低碳经济理念对房地产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房地产企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客观问题进行总结。根据实际问题反馈情况,以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增强法律意识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提出房地产企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从而保证房地产企业发展更加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为实现房地产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丽 《华中建筑》2010,28(11):20-24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全球能源危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在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等方面受到了巨大威胁,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引下,整合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两方面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该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低碳城市建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72-7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应该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为此必须改进物流体系,通过发展低碳物流提高物流能力来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重点设计了低碳物流环境、低碳物流实力、低碳物流潜力、物流低碳水平为要素的低碳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京津冀为例,采用模糊物元法对2004年至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京津冀地区的低碳物流能力呈逐年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低碳理念的产生是经济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人都倡导低碳环保,而随着低碳理念的产生,园林景观和低碳理念结合也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建立低碳园林景观,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园林设计阶段就是体现低碳园林的根本。本文将对低碳理念进行分析,探讨低碳理念应该如何运用到园林设计中,为低碳环保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设信息》2010,(2):20-22
新闻背景:严峻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热切关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于2009年11月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为应对世界性气候恶化,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5)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陕西而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低碳经济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陕西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现状,提出陕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建筑》2009,(10):58-59
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英国开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药方”,并向全世界推广。英国认为发展高效的低碳技术并进行全球推广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低碳经济对英国和全世界都有益处。低碳经济不仅是关系到气候变化的长久大计。也是摆脱当前经济衰退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与环境恶化,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低碳城市研究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向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管理等领域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中,自身理论与方法发展相对乏力,尤其是城市空间的系统性研究明显缺乏。该文从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导向、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城市土地使用落实、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评价几方面,对低碳城市的国际研究经验进行梳理。进而结合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空间视角,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检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石油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如何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本文主要从低碳产业这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我国低碳产业与低碳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大幅度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以及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低碳和建设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17.
CBD新区规划设计中的低碳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在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全面启动的背景下,探讨CBD新区规划设计中的低碳理念。该文首先从CBD对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社会经济属性出发,分析低碳导向下CBD新区规划建设中的潜力与模式;其次以主客体发展规律为研究依托,探讨低碳导向下CBD新区规划设计的本质内涵;最后,提出面向低碳的CBD新区规划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目前经济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低碳经济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全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随着我国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以及资源和能源耗费量的逐步增大,从而不断推动了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使用低碳建筑,可根本解决能源资源的浪费及不合理应用等问题,有助于缓解当前的能源供给与社会经济矛盾等状况,并有助于加快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确保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此外,低碳设计是其中的关键阶段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内容及重要性,接着对建筑的低碳设计展开研究,从而促进低碳建筑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已经越来越重要。利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山东省各市的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消费水平进行了排序。并据此对各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