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正>创新观点关键词:产城融合规划转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出以后,四川、安徽、江苏等地都提出要走"产城融合"的城镇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也发文开展产城融合试点工作,要求"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由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区的分离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提高了生产生活成本。产城融合理念致力于解决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人口就业等问题,是城市着力的重要方向,对指导产业园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推进产城融合的现实意义,产业园区规划必须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突出特色、创新模式等原则。以泸州白酒产业园产城融合规划的实践为例,对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产业园区规划模式进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作为城镇产业集聚的一类特殊空间,其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产城融合"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分析"产城融合"的两层内涵,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特点,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为例,探索"产城融合"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同类型产业园区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农业新城"概念,并对其定义及内涵进行界定。以农业为基础的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秉承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率先提出"华夏现代农业城"的概念,并构建"农旅双链"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产业、生态、文化、村镇"的角度,阐述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思路和特色,试图解决我国现存"产城分离"的发展问题,为新时期的"产城统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产城分离问题,结合桐城市双新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实践,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并从产业选择、功能定位、人口安置、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探索,以期对其他开发区的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相似文献   

7.
刘宇琴  洪世键 《城市建筑》2022,(19):72-75+91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产生了许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问题,国内学者在此背景下开始对城市开发区、产业新城、产业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缺乏以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山区县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政单元,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困境,更不能忽视产城融合。本研究以三明市将乐县为实证案例,深刻地分析山区县面临的产业同质化、人口劳动力资源不足、产业用地零散低效困境,并探索相应产—人—城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山区县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为样本,针对以往控规层次规划应对产业园区转型的不足,首先检讨传统产业园区规划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的不适应性,指出"重产轻城、轻人"的规划思路是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继而基于对产、城、人关系的再认识、再梳理,总结提炼产业园区规划在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等方面的编制技术方法、标准通则与经验数据,以促进园区规划落实职住平衡、功能优化、配套完善等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1数字产城理念的提出遵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构想,清华控股旗下的启迪控股率先提出了"数字产城"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把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与城市生活的数字化融合在一起,采用"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园区数字化"的三融合模式,将城市政务数据、产业应用数据、园区创新数据打通,实现城市政务平台、产业应用平台及创新服务平台的对接。广义的"数字产城"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下的产城融合",数字经济泛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10.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解决产城分离问题提出的一种城镇发展策略。目前学界对产城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的概念及内涵、测评指标、机制安排、实现路径等方面,文章在研究苏州吴中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视角探索了总部大厦、产业集聚地段、产业综合体的3种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1.
陈翔  王伟 《建筑与文化》2021,(10):64-65
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节奏的加速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主要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产业园区存在的空间问题,提出"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下产业园区在功能、空间、生态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指导舟山普陀区城西产业园区概念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7,(2):182-184
我国产业型城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本质,产城一体化发展才是正确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型城区的规划发展应该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本文分析了国内产业型城区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产城融合发展先进经验,提出国内产业型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中部产业园区面临产业低端、功能单一、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园区转型迫切。在分析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从坚持方向构建与方向调整并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低碳生态并行两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规划策略,从产城单元规模、功能、内外交通和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空间布局的规划策略,并结合衡山科学城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中部地区城市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城融合作为现阶段解决产城分离的重要规划手段,在规划实践中已经证实其有效性及合理性,同时学术研究上以规划实践为基础从不同视角归纳总结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和规划策略。文章以推进产、城融合的时序为切入点,提出"人、城、产融合"的规划思路,通过成都新一轮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的两个规划实践,详细论述了"人、城、产融合"理念在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中空间组织及空间形态上的规划思路和要点,以期对同类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赤溪镇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其规划布局。通过对园区的规划理念、产业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产城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与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廖胤希  高珊  毛芸芸 《规划师》2021,37(5):60-6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园区的建设核心由增量扩张转化为存量提质.面对更复杂的现状建设基础和更综合的产城融合要求,产业园区的城市设计需要应对更新的规划发展需求.文章在传统的"分析—规划—管控"基础上,结合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实践,尝试以系统构建的思维方式进行多个维度的城市设计拓展,包括空间认知深度拓展、研究对象拓展和...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城市出现产城分离、职住不平衡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一城两镇"为例,梳理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探索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期望对大城市周边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城融合体现了园区和城市发展的动态协调关系,它不仅仅是园区发展的目标愿景,更是一个围绕经济产业、功能空间、设施配套三大核心任务的渐进式更新过程。研究认为,传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发展基本遵循产业园区到专业化城市功能区或产业新城的发展逻辑,但具体转型目标需要结合城乡发展需求、园区发展阶段、园区用地规模等综合确定。规划实践中,经济产业融合应给予制造业足够重视,功能空间融合应强化园区的城市功能培育,设施配套应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方式补齐各类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从产城关系出发,对产城融合理念在道路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阐明了道路交通规划应加强对"人"和"城"的关注,通过合理布局园区对外通道、建设园区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精细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等措施,实现园区产城融合的目标。以漳州市金宝园区为例,从路网布局、横断面布置、公共停车选址及公共交通规划四个方面,分析了产城融合理念在道路交通规划实践中的应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永华 《规划师》2015,(1):10-13,30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