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碳钢是最常用的钢种,所以碳钢件的回火是热处理工作者非常熟悉的一道工序。但是,碳钢件回火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很多热处理工作者来说还是很阳生的。为此,笔者根据日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初步探讨了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现介绍如下: 经过充分淬火的钢件,其回火硬度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关系一般遵循下列的关系式:H=f〔T(C 1gt)〕式中:H——回火硬度(HRC);T——回火温度(绝对温度K);t——回火时间(秒);C——常数,其值随钢中含碳量变化而变化,图1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轴承》1975,(6)
历年来,在应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制造滚动轴承零件的热处理淬回火工艺中,除通常在淬火后采用150~160℃温度进行回火处理(称低温回火)外,同时对某些在更高温度下工作的轴承,为保证其组织、性能和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往往根据不同的工作温度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处理。常见的此类产品的回火温度有:T——200℃;T_1——225℃;T_2——250℃;T_3——300℃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 为研究热处理参数对高速钢淬回火后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所用钢种是T1,TA,M2,M42,其化学成份、临界点和热处理后情况见表1、表2。四种钢的倾向相同,本文只详细讨论T1钢的结果。采用两种热处理方法进行实验。一种是回火退火处理(见图1);另一种是相变退火处理(见图2)。回火退火处理是在A_3点(865℃)以上的较低温度(900—1000℃)预奥氏体化一小时,油淬后在低子A_1(825℃)以下温度(712°—798℃)等温12小时,然后空冷;相变退火处理是在A_3点以上的较低温度(865°—890℃)预奥氏体化一小时,炉冷到A_1点以下  相似文献   

4.
对铸态Ti28Co14Ni37.12Zr20.88高熵合金在不同温度(673,723 K)下进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673 K回火态、723 K回火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均由体心立方结构TiNi基体相和少量面心立方结构Ti2Ni第二相组成;随着回火温度升高,TiNi相晶粒和Ti2Ni相颗粒得到细化;铸态合金经过回火热处理后,其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增大;673 K回火态合金的抗压强度低于铸态合金,但回火温度升高至723 K后,抗压强度提升,高于铸态合金;铸态高熵合金的断裂机制以解理断裂为主,沿晶断裂和韧性断裂为辅;673 K和723 K回火态高熵合金的断裂机制以解理断裂为主,沿晶断裂为辅。  相似文献   

5.
2Cr13不锈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进行冲击韧性试验,确定出回火脆性的敏感温度。应用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仪联机系统,测量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应的断口分形维数。结果表明,2Cr13回火脆性敏感温度为550℃,冲击断口以沿晶形貌为主,分形维数较低,“分形维数—回火温度”曲线与“冲击韧性—回火温度”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现场热处理工艺,研究了T122钢焊接接头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其焊缝硬度降低,740~760℃回火后焊缝硬度可满足使用要求,回火后焊接热影响区未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原焊缝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的混合组织,740~760℃回火可得到板条特征明显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温度对母材的硬度和组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27SiMn钢热处理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借助于"加热—穿孔—轧制—定径—自然冷却—加热—施淬火—回火—自然冷却"热处理工艺,对于27SiMn钢热处理后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知随着回火温度的不断在增加,其抗拉强度值会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回火温度值逐步增大的过程中,试样冲击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后得出,在回火温度值为450℃情况下,所得27SiMn钢的综合性能最为优良,拉强度数值为888 MPa,屈服强度数值均为753 MPa,试样断后伸长率值为16%,试样断面收缩率值为61,试样冲击功值为63%。  相似文献   

8.
研究回火温度09Γ2C、35及80钢的循环断裂韧性的影响。给出了ν=10~(-7)米/循环时ΔK值与上述三种钢回火温度的关系曲线。分别对高碳钢及低碳钢的回火温度与其循环断裂韧性最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温传感材料——掺铒硅酸盐玻璃温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掺铒硅酸盐玻璃样品制备工艺.在298~698 K温度区间内,分析了硅酸盐基质中三价铒离子两条绿上转换光致发光谱荧光强度比R与绝对温度T的关系,公式为T=-328/In(0.561 2R);灵敏度数值由0.00219 K-1单调地下降为0.000 75 K-1.研究结果表明:掺铒硅酸盐玻璃可以作为高灵敏传感器,应用在低于698 K的温度测量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回火温度(550~640℃)、不同脉冲次数(1,2次)和脉冲持续时间(60~180ms)下对热轧态35CrMo钢分别进行传统淬火+传统回火、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传统淬火+电脉冲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电脉冲淬火+550℃传统回火、传统淬火+1次电脉冲回火以及传统淬火+2次电脉冲60ms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与传统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相似,均由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组织中出现层片状索氏体,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增大;电脉冲淬火或回火均能提高试验钢的强塑性,电脉冲淬火+580℃传统回火处理后的强塑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我厂筛网条自动机上模(见图)材料为T12A,原来采用780~800℃加热4分钟水淬硝盐冷却(硝盐温度140~80℃),低温回火,硬度HRC59~60,常因掌握不好变形很大。后改为900~920℃快速加热,时间40秒到1分钟,水淬或水淬硝盐冷却(温度140~180℃),低温回火后硬度HRC 62~64,变形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钢热处理过程中,回火是一个重要的工序,一般多采用560℃;对P18进行三次,每次2小时,对P9进行两次,每次2小时。最近我們試驗成功高速钢快速回火方法,縮短了回火次数和时間。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深得工人同志的好评。快速回火的工艺如下。 P18——温度600℃,爐子是ПН—31爐;第一次保温1小时,第二次保温半小时,回火两次,总共需要1个半小时。 P9——温度520℃,爐子同上;第一次保温1小时,第二次保温半小时,回火两次,总共需要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GDL-7钢在830℃淬火和系列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830℃淬火和系列回火后,GDL-7钢的洛氏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回火温度为350C时出现了不可逆回火脆性,回火温度为500℃时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4.
《轴承》1966,(4)
文中研究了GCr15电渣重熔钢的淬火方法、冷处理方法、回火温度及磨削过程中的附加回火工艺对工序间变形、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热处理设备:淬火加热——C-25和H-45;冷处理—干冰—酒精溶液,冷冻机,液体氧;回火—油炉。残留奥氏体量用差示磁性法和X光法。尺寸精度用0.2u的光学扭簧表测量。耐磨性在ZYS-5型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通过一系列试验认为:1.淬火到深冷的停留时间、深冷方式(干冰—酒精、冷冻机、液态氧)、时间、次数对残留奥氏体量有影响,在不回火的情况下对残留奥氏体稳定性有相应的影响,但经过160℃ 3小时的回火后,上述因素对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便没有什么影响了。5小 时与100小时β加回火的试样,其残留奥氏 体的稳定性差大。2.回火对残留奥氏体 的稳定性有很向,160℃3小时的回火 可使不深冷试样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与经 过-78℃ 2小时深冷的相近似,200℃ 3 小时回火,可使之完全一样。但残留奥氏体 量并不一样。3.分级淬火能大大减少淬回火 和磨削过程中的变形;初磨套圈外圆后进行 一次附加回火(141一150℃ 5小时)能显著减少磨沟道过程中小圆椭圆度的变化。4. 150—160℃ 3分钟分级淬火,-78℃ 2小时深冷,160—170℃ 3小时回火,三次附加回火(140—150℃(5、5、10小时)处理的 B 236207 E  相似文献   

15.
对Cr-Mo-V钢进行回火工艺试验,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Cr-Mo-V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火工艺直接影响微观组织中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大小、形状、分布及马氏体形态。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冲击功先增加、然后减少,在回火温时间120 min时,强度与韧性达到最佳匹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功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再增加,在回火温度为665℃时,强度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试验钢的要求,得出回火温度665℃+回火时间120 min为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6.
SKD11 (相当于我国的Cr12MoV——译者注) 最适于做冷作模具,其热处理工艺是:1030℃空冷,200℃回火。但该钢在500℃左右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现象。抗回火温度的高低就表示了钢的热稳定性的好坏,所以该钢一  相似文献   

17.
我們知道,钢件回火后的硬度,是由回火温度决定的,但适当控制回火时间,也能获得我們所需要的硬度。热处理設备較差的工厂中,在处理零件較多的情况下,由于材料和技术条件要求(主要是硬度要求)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用几种不同温度来回火,很不方便。为了提高生产率和保証質量,我們試驗了在相等温度下用时間来控制硬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序言钢的回火脆性,众所周知就是在375~575℃的温度区域或者在这个温度区域逐渐冷却时所具有的断口韧性降低的现象,过去作为机械结构用Ni—Cr钢的热处理问题,已经有过很多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在回火温度区域长时期使用的设备在使用中造成的脆性,以低压透平叶轮轴用钢作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种钢的主要成分是3.5Ni—1.7Cr—0.5Mo—0.1V。关于精炼石油用的压力容器,其使用的温度也是在回火脆性温度区域之内,由于长时间的操作,造成了钢材的韧性劣化,为了压力容  相似文献   

19.
在曲轴制造中,西德等国已采用微合金曲轴钢取代通常的碳钢,通过对终锻后的冷却温度进行控制以满足性能要求,这样,锻后不需淬火和回火,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用作曲轴材料的典型微合金钢是49MnVS 3(其中,C—0.44~0.54%,Si—0.30~  相似文献   

20.
符号COP:性能系数,蒸发器侧; E:压缩机载荷(W); h:比焓(Jkg~(-1)), m:质量流量(KgS~(-1)); n:压缩机转速(S~(-1)); p:压力(Pa); q:容积制冷量(Jm~(-3)); t:温度(℃); T:绝对温度(K); N:比容(m~3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