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争鸣     
《中国酒》2006,(1):11-11
中国酒类质量认证首批获证企业颁证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于认证各界说法各异。保证消费者能喝上放心的酒,喝上真正优质的好酒。针对我国酒类市场的实际,建立酒类产品认证体系,对酒类产品实行分级认证管理,在实施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基础上,完善酒类监管体系,确保上市酒类商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酒类产品的需求。酒类产品认证体系已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1995,(4)
全国(含港、澳、台)各酒类生产企业单位: 为沟通中国酒类生产企业与流通渠道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酒生产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我中心与有关单位共同主办中国酒类产品推展、促销活动,定于1995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为期暂定一年。此项活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以酒类生产企业、销售单位、饮用消费者为对象,为中国酒类走向国际市场铺路、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3.
黄海 《中国酒》2006,(2):24-24
我国是酒类产销大国,目前啤酒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白酒市场稳定增长,葡萄酒、黄酒市场每年也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市场消费不断增长的同时,酒类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酒类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酒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但是,酒类流通中的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企业恶性竞争、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我国酒类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酒类认证”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4.
熊柳 《酿酒》2021,48(2):29-34
首先从新加坡的潜在酒类消费者概况、消费特点及酒精饮料类消费情况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分别从线下、线上两个角度对新加坡酒类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用SWOT工具对泸州白酒企业进入新加坡市场开展了解析,最后从目标群体的确定、4P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泸州白酒企业如何进军新加坡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鑫星”二锅头酒是由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集近50年的酒类营销经验,推出的非常适合广大酒类消费者需求的低价位白酒新酒品。为了提高广大酒类消费者对该酒的认知程度,以及对“鑫星”二锅头酒优良的内在品质和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刘贵洪 《新食品》2014,(12):97-97
“距离产生美”如果放在酒类营销逻辑中,似乎并不适合。因为,如今不仅酒类企业在大谈“价格亲民”、“贴近消费者”,渠道商们也开始不断地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坐商”到“行商”,而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融人下,更是成为“送货上门”的配送商。不准发现,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商业诉求,正在变得真实。有专家甚至认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将会是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尚青 《中国酒》2006,(1):26-27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高质量酒类产品的需求,保障人民饮酒安全,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国家认监委、商务部联合发布酒类认证文件《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酒类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王北鹰 《中国酒》2006,(2):27-27
薄熙来部长一直非常重视对食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商务部根据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酒类流通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形成,即牢固树立酒类是特殊商品的观念,对特殊商品实行特殊管理。酒类行业这几年非常热闹,年份酒、陈年酒,啤酒甲醛事件,这些事件显示出消费者对消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我们的酒类市场仍然存在大量与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主义经济想违背的情况。酒类行业结构亟待完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0%。企业效益水平整体不高,许多企业管理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国家名酒  相似文献   

9.
仲玖 《中国酒》2013,(7):84-84
本刊讯(记者肖玉华)目前,"上海酒类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已经通过网络调试进入试运营阶段,全市共有1771家酒类零售企业和酒类批发企业加入了溯源管理平台。今后,消费者就可以通过这个全新平台实现对酒类经营企业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据上海市宝山区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潘宏祺介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在中国自古就有,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一直被视做立世为人的根本,其中就已经高度凝练了社会责任的精华。酒类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能带来精神需求的消费体验。酒类企业既是社会繁荣的制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因此,酒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就决定了酿酒企业必须以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酒类产品的卫生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健康。本文通过分析酒类产品卫生安全的影响因素,探究了酒类产品卫生安全防范与对策,希望为国家以及酒类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品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刘贵洪  李华 《新食品》2011,(24):174-175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酒类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物质文化的苑囿中,而更多地体现在对精神文化和健康理念的需求上。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酒类产业结构也在进行着重要的调整。文明健康消费、绿色生态消费已成为中国酒类消费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假酒害人、骗人,屡禁不止,已经成了公害和顽疾,无论消费者、商业部门还是酒类生产企业对此皆痛而愤之。打假,需要社会诸多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并且这项工作还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常抓不懈。作为酒类企业应不断增加产品防伪保真的科技含量;商业部门应严格进货渠道,积极了解、宣传酒商品的防伪方法;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点鉴别真假酒的小常识。为此,我刊特辟“打假监督哨”栏目(热线电话:010—65225839),每期刊出有关酒类商品的防伪知识、打假快讯和特写,并协助消费者解决因假酒带来的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名酒品牌的清洁之身。欢迎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更欢迎各酒类生产企业将自己的真品标识特征、正确开启方法、口味特点、一般假冒品的外形和口感特点等写成文章寄给我刊,公告天下,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外食品工业》2005,(11):59-59
为规范酒类企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已于近期正式发布第一部以认证方式证明酒类产品质量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  相似文献   

15.
邹周 《新食品》2011,(15):94-97
统一着装、微笑服务、记住核心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生日……到底什么是零售终端的优质服务?它对以门店为窗口的酒类零售企业。意义究竟在哪里?北京超市发或许能为酒类零售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于酒类产品规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硕  高尚 《酿酒科技》2007,(11):117-119
酒类产品必须有极高的安全度,才能保障饮酒者的安全.要实现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对酒类产品各环节进行严格规制.首先,建立酒类生产领域规制制度,实施酒类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其次,加强市场流通领域监管,使符合酒类产品质量要求的酒在市场上安全、有秩序流通;最后,加强酒类产品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建立相关酒类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市场准入,使酒类产品生产、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中国酒业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发布《中国酒类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团体标准》。该标准对酒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开展相应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引导酒类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国际公约和其他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性要求及酒类行业的特性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对酒类企业组织治理、消费者关系、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引导酒类行业前瞻性和系统化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公信力,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  相似文献   

18.
要闻     
《中国酒》2006,(8)
2006首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即将在北京举行2006首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即将于2006年9月1日至9月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此次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办。此次博览会是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加强酒类生产企业与经销商、酒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酒类生产企业之间及酒类生产企业与配套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大力倡导诚信品牌和诚信经营,充分展示酒类及相关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而促进酒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届展会的参展产品范围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黄酒、果露酒等酒类产品;与酒类产品配套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及相关的机械、设备等。  相似文献   

19.
杨承平 《新食品》2010,(17):114-116
餐饮终端是酒类产品消费集中地,也是酒类品牌面对消费者最直接、最前沿的场所。近几年,在终端碎片化、消费个性化的终端环境和消费需求变迁中,餐饮终端的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餐饮场所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低、易于接受新品的特征,仍使其对于新品入市具有“桥头堡”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外食品工业》2006,(6):14-1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从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中清晰可见,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也显现出酒对于国人而言所具有的千言万语融于觥筹交错的特殊蕴意。从古至今,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加之消费者对物质需求呈现出的多元化特点,酒类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消费者的盲目消费以及我国酒类认证现状混乱等特点,使得酒类产品难以从容应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更难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