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3.
处理来自裂化装置的C3到C6轻馏分,用于自身复分解将烯烃转化为丙烯和己烯。在复分解催化剂存在下,在复分解反应器的进料混合物中没有乙烯时,使混合的正丁烯进料进行自身复分解。  相似文献   

4.
金文清  滕加伟  李斌  谢在库 《石油化工》2004,33(Z1):365-367
以固定流化床工艺研究了不同硅铝比的改性ZSM-5分子筛对混合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分子筛催化剂的硅铝比对丙烯选择性有利,而乙烯的选择性降低;在温度550℃、空速10 h-1、水油质量比0.6/1的条件下,丙烯收率31%,选择性45.6%.适量磷改性的催化剂在经过700℃17 h的水热老化后,丙烯的收率仍达到2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单炜军  贺民  蔡天锡 《石油化工》2005,34(3):233-236
以NiSO4/γ-Al2O3为催化剂,采取连续串联两段反应器的工艺,对丙烯齐聚合成十二烯和十八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液态空速对丙烯转化率和目的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0MPa、液态空速1.0h-1、第一段反应温度10℃、第二段反应温度80℃。在此反应条件下,丙烯总转化率达到97%以上,十二烯和十八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52.84%和10.41%,且催化剂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旧微反应评价装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改进:进料方式由液体进料改为气体进料;反应器内原有的不锈钢丝网用定制的石英筛板替换;收集系统减少了管线,并用真空吸水法替代了压水法。改进后的微反应评价装置,提高了进料计量的准确性,减少了系统波动;防止积炭;增加了反应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BF3作为α-烯烃齐聚反应催化剂,其含量控制对催化反应的调控与产品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仪器测试条件与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建立利用燃烧离子色谱测定BF3·醇催化的α-烯烃齐聚反应体系中F元素含量,进而计算出BF3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测定BF3质量分数范围为2.68~53.50 g/kg的样品,前处理时适量的正丁醇和白油可有效稳定和稀释样品;测定稀释样品中F元素含量的标准曲线分为2段,线性范围分别为300~2000 mg/L和2000~3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2和0.9940;测定5次BF3质量分数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方法检出限取决于前处理时的取样量,当取样量为5 g时,检出限为1 mg/kg。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炼油厂轻C4烃的利用价值,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正丁烷法顺酐装置加氢单元进行了3次工业试验,目的是生产出可作乙烯裂解原料使用的精制C4烃产品.考察了原料组成和主要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发的LY - 2005催化剂适合炼油厂轻C4烃加氢生产乙烯裂解原料使用;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加氢后可生产出总烯烃体积分数不大于1.5%的精制C4烃产品;原料的总烯烃、异丁烯体积分数分别为不大于40%、不大于15%时,推荐一反人口温度为120 - 130℃,新鲜C4烃进料量为2.0 ~3.5 t/h,V(氢气)/V(原料油)为350 ~450,C4烃循环量为3.5 ~6.0 t/h,反应压力为2.7 ~3.0 MPa.  相似文献   

9.
10.
系统介绍了α-烯烃的各种合成工艺,并对几种较先进的合成工艺作比较,认为美国Shell公司开发的SHOP法是目前生产α-烯烃较先进技术之一。介绍了α-烯烃的应用领域,尤其是用于聚乙烯共聚体的1-己烯和1-辛烯,用量最大。对α-烯烃的市场发展前景,从世界、国内分别作分析和展望,到2010年α-烯烃全球需求量将达6840kt;国内目前尚无1-己烯生产装置,认为1-己烯等α-烯烃共聚体已经成为我国聚烯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C_4烯烃歧化制丙烯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瞿勇  唐华荣  白尔铮  胡云光 《石油化工》2002,31(12):1017-1021
介绍了C4烯烃歧化制丙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几种代表性的烯烃歧化工艺及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同时也对上述工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指出在我国发展烯烃歧化技术、合理利用C4烯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混合碳四烯烃叠合利用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混合碳四烯烃叠合利用的预反和催化蒸馏组合技术,该技术以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可以将混合碳四烯烃中的95%以上的异丁烯叠合反应生成二异丁烯和异辛烯,且部分正丁烯也参与二聚或共聚。叠合产物(主要是二异丁烯)可以加氢饱和作为汽油的优良调合组分,也可以分离出二异丁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3.
C_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以C4烯烃与乙烯歧化反应生产丙烯工艺和C4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生产丙烯工艺的技术路线为线索,从催化剂、反应工艺及其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评述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由C4烯烃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是油化结合增产丙烯、高效利用C4烯烃资源的重要途径,进而可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急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  相似文献   

14.
催化裂解制烯烃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李小明  宋芙蓉 《石油化工》2002,31(7):569-573
与传统的蒸汽裂解技术相比 ,液体原料的催化裂解技术具有裂解温度低、烯烃收率高和产物分布灵活性高等优点 ,以催化裂解代替蒸汽裂解制乙烯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的进展情况 ,介绍了目前主要研究的催化剂类型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并指出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离子空缺法研制烯烃选择氧化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离子空缺理论发展的简况,结合研究工作阐述了离子空缺理论对烯烃选择氧化催化剂研制的指导意义,并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复杂的Mo-Bi-Fe多元氧化物催化剂,简略介绍试验流程和试验方法,提出用离子空缺法可使某些对催化活往无作用,甚至有害的元素变为有活性的组份,离子空缺法对改进催化剂,选择新的活性组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选择范围。同时指出,离子空缺值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只对相同元素组成的催化剂才有效,不适用于不同化学组成的催化剂。以研究成功的催化剂为实例说明此理论的正确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C_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反应热力学规律及工艺技术方面,介绍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的特点,重点评述了催化裂解和烯烃歧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C4烯烃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是高效利用烯烃资源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应加快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  相似文献   

17.
烃类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技术早期的研究成果公布于 50年代末 ,进入 70年代后 ,各国相继公布了一些专利。在众多的研究成果和专利中 ,前苏联研制的钾 -钒催化剂体系相对比较成熟 ,该催化剂以钾的钒酸盐为活性组份 ,α -Al2 O3为载体 ,B2 O3等氧化物为助剂 ,在半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平稳运行 4 0 0 0h后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并在俄罗斯安哥拉斯克的工业试验装置上运行了 50 0 0h[1] 。日本、欧美等国重点开发了各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除了用Al2 O3作载体外 ,也用其它一些耐高温的氧化物 ,如Zr、Ti、Mg等金属氧化物作载体…  相似文献   

18.
C_4烯烃叠合-醚化产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利用HP-6890N气相色谱仪分析C4烯烃叠合-醚化产物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六通进样阀直接液体进样,3根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的在线色谱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分离C4烯烃叠合-醚化的复杂产物,测定结果能满足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甲乙酮生产装置的丁烯提浓工艺过程,提出了采用质量比为1的甲乙酮(MEK)-N-甲酰吗啉(NFM)混合溶剂萃取精馏分离C4馏分中烷烃和烯烃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平衡级数学模型,并考察了萃取精馏塔和汽提塔(溶剂回收塔)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等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萃取精馏塔最佳工艺条件为理论塔板数90块、原料和萃取剂进料位置分别在第43和第6块理论塔板、萃取剂与原料质量比(溶剂比)13、回流比1.5;汽提塔最佳工艺条件为理论塔板数35块、进料位置在第10~20块理论塔板、回流比3.0,所得丁烷产品中正丁烷和丁烯产品中总丁烯质量分数分别在97%和98%以上,总丁烯产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20.
烯烃催化裂解增产丙烯催化剂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以ZSM - 5分子筛为催化剂 ,通过烯烃的催化裂解高选择性地制备丙烯。合成了粒径在 0 2~ 30 μm之间的 3种晶粒的ZSM - 5分子筛 ,并考察了它们在烯烃裂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目的产物丙烯的收率 ,小晶粒的分子筛具有更强的容碳能力和更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