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华北地区某数据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中心需全年供冷,供暖期为了有效利用数据中心余热,为周边住宅供暖。通过电、冷、热逐时负荷分析并结合不同季节用能需求,提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耦合4个子系统:燃气冷热电联供子系统、水源热泵供冷热子系统、间接水冷自然冷却子系统、电制冷子系统。设计能源站供能方案及工艺系统流程。非供暖期白天时,开启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供应数据中心全部用电负荷及能源站部分自用电负荷,能源站不足电负荷由市政电力补充供应,发电余热通过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应数据中心部分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电制冷机组补充供应。非供暖期夜间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冷负荷首先由电制冷机组提供,不足冷负荷由水源热泵机组补充供应。供暖期时,数据中心及能源站用电均由市政电力提供,水源热泵机组供应住宅建筑全部热负荷及数据中心基础冷负荷,不足冷负荷由间接水冷自然冷却系统补充供应。根据工艺系统流程,配置主要设备并制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24 a,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在9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CDEA·2017第八届中国城市区域能源系统运营推广研讨会上,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荣获"中国区域能源示范项目"荣誉称号。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致力于建设集电、热、冷、汽、水多联供的清洁能源基地,是横琴自贸区建设"生态岛"、"低碳岛"的重要能源依托,是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项目现阶段划分五大供冷片区,拟建9个能源站,总装机规模达45万冷吨,总投资近50亿元。  相似文献   

3.
1燃气空调 燃气空调是以燃气为能源的空调设备。常规的燃气空调专指用可燃气体直接燃烧提供制冷、采暖和卫生热水的燃气直燃空调机。以燃气为能源在建筑物内就地进行热电冷联产的供能系统是一种最有效的燃气供能系统,热电综合利用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区域建筑群负荷预测是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的基础,在研究区域建筑负荷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上海某商务区能源站供能区域建筑群空调冷、热负荷,进而预测能源站的空调负荷,并对入住率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不同入住率下的系统容量,为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建筑群负荷预测是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的基础,在研究区域建筑负荷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e QUEST能耗模拟软件,预测天津某区域能源站供能区域建筑群空调冷、热负荷,进而预测能源站的空调负荷,并对入住率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不同入住率下的系统容量,为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用电紧张局面,上海市将大力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并首次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标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本市鼓励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在2004年—2007年,对纳入本市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推进计划的燃气空调和单机规模1×104kW及以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项目,由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设备投资补贴。标准为,燃气空调按单位制冷量100元/kW补贴,分布式供能系统按单位装机容量700元/kW补贴。对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用户实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形式与特点,针对写字楼的用能特性提出了微燃机冷热电联产技术应用于写字楼的系统设计流程以及系统设备选型与系统调节的方法。以山东省济南市某写字楼应用的微燃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为例,测算了该系统的节能效果及系统的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70.0%≤χ≤76.3%时,为最佳冷负荷比,微燃机发出的电能够满足写字楼的用电需求,此时直燃机利用余热产生的冷量能满足写字楼基础负荷,大部分时间内系统运行能源利用率高,当写字楼处于峰值负荷时可以开启直燃机补燃设备,满足冷负荷要求,系统设计简单,当76.3%χ100%或者当57.2%≤χ70.0%时均可以增加复合系统使微燃机达到最佳出力点;2)济南市某写字楼的应用实例表明,相比于冷水机组+集中供热+市政电网分供能源系统,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夏季节能率达10.3%,冬季节能率达27.5%;3)微燃机机组价格较高造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初投资高于原有能源系统,按照目前的燃气价格与电力价格,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回收期高达15a,寿命周期费用为1 191.3元/(m2·a),经济性较差。应根据燃气、电力市场条件决定是否在写字楼中应用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新建高校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供能管网实现区域供能。能源中心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并辅以电制冷机组和燃气热水锅炉作为调峰设备,可满足该新建校区所有冷热负荷需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能源中心通过校区各二级泵房向各空调末端直接提供循环冷热水,通过校区各热交换机房提供生活热水一次侧热媒。空调供能管网及生活热水热媒管网均采用两管制闭式循环系统。目前该能源中心及供能系统已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快速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国情,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将低碳生态理念引入城市化地区的规划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低碳城市与可持续的新型城镇成为解决目前环境和城市问题的关键。针对目前国内尚未对低碳生态社区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研究,选取评价指标,建立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指标体系。以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指标体系为规划导则,依据基础指标和应用指标中的能源结构优化指标评价分数项,从沙岗王APEC低碳示范社区区域能源资源供能潜力计算出发,结合区域能源负荷预测进行低碳社区的区域能源规划。依据社区内人口与建筑面积,估算得出沙岗王低碳示范社区内年用电量。社区内共有50 690个居民,总建筑面积1 700 102 m~2,其中居民住宅面积1 584 055 m~2、公共建筑面积116 047 m~2,估算得出生活用电量为6.46×10~7kW·h,空调采暖能耗为4.2×10~7kW·h,热水用电量为2.96×10~7k W·h。考虑项目用地范围内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以及污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与发电和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特性,进行社区内供需匹配。其中地源热泵可完全承担空调冷热负荷,水源热泵冬夏季分别满足68%和34%的居民制冷取暖需求,污水源热泵分别满足20%和10%的居民取暖制冷需求,太阳能热水可完全承担用户的热水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均可完全承担用户的生活用电。因此,结合整个社区的规划,建议在该低碳生态示范区内设置四个能源站,基于能源供需比较和社区内用能特点,提供一个多种能源形式互为补充、综合利用的复合能源系统,优化区域低碳能源结构。在冬季,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承担系统的基载负荷,燃气锅炉承担系统的峰值热负荷;在夏季,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承担系统的基载负荷,电制冷机组承担系统的峰值冷负荷;为保障土壤热平衡,专门增设太阳能集热板,在过渡季和夏季可以向土壤中补热,从而保证系统长年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城镇门站布置有综合办公楼、工艺装置及辅助设施等,其中综合办公楼有冷、热负荷需求,工艺装置中的调压设备有全年热负荷需求,通过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满足用能需求。按发电并网不上网的运行原则,设计该门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工艺流程。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发电机组的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供给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进行制冷制热,制冷量能够满足冷负荷需求,不足的电力由市政电网补充,不足的供热量由溴化锂热泵机组通过天然气补燃解决,实现冷热电联供。采用小时负荷分摊法对门站的全年逐时电负荷进行预测,采用DeST软件对门站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进行预测。通过比较3种不同容量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运行收益,选择发电机组的容量,并配置相应的溴化锂热泵机组及水-水换热器。结合门站冷、热、电逐时负荷需求来确定运行策略。能源站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为86. 3%,节能率为34. 3%。能源站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 1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概念,并以某工程项目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规划方案为例,详细介绍其如何充分利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余热进行供冷供热,并将此系统的设备及运营成本与本项目若采用传统方式供电的设备及运营成本进行投资对比,简单分析出该项目的经济投资效益,论证设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大型工业园的冷、热、电负荷的分析,选择在分布式能源站中采用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为了更好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后置循环中选择采用蒸汽轮机循环,形成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运行方案,介绍了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特点,并简述了天然气燃气内燃机一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中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楼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只有在合理的配置与运行方式下才能充分发挥节能、环保及经济的优点。以上海某能源中心的工程为例,在能耗计算基础上,对三联供系统不同的配置及运行方式进行比较。根据项目特点,本文还提出了"三联供替代应急电源"的容量配置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按照上海目前的电价和天然气优惠价格(2.05元/Nm3),按应急电源大小确定燃气机组容量,且全年工作日时间满负荷运行是最经济性的,且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其配套工程项目"是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低碳商务区的主要工程之一,探索建立虹桥商务区能源中心集中供能,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能源中心内多种能源系统远程监控,形成智能能源管理网。相对分散式供能,采用能源中心集中供能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供应高峰不足、低谷过剩的问题,采用了电力移峰填谷、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为某准低温粮仓设计了大温差水蓄冷+冷却水供热+主机热回收的节能空调系统方案。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该空调系统既考虑了空调供冷、冷却水供热,也考虑了主机的热回收。通过显热回收,可提供温度为60℃的生活热水供宿舍等建筑使用,可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6.
0 概述燃气冷、热、电联产是一种以城市煤气、天然气为能源,将其按品位输出使用,以实现冷、热、电联供的新型综合动力装置。其突出特点是:能源利用率高,可达到85%;应用前景广,系统功能多样,可同时取代各类中央空调主机和大楼应急发电机组:技术风险小,系统的零部件均为成熟  相似文献   

17.
概述现代化住宅小区冷热联供中心,通过对小区冷热联供中心方案和每户住宅设分体式空调、热水器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结论,为今后住宅小区冷、热、燃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从  孙天圣等 《城市煤气》1999,(5):13-14,24
概述现代化住宅小区冷热联供中心,通过对小区冷热联供中心方案和每户住宅设分体式空调、热水器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结论,为今后住宅小区冷、热、燃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节能效果、经济性,并简述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及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能源梯级利用基础上,制冷、供热和发电过程一体化综合应用的多联产系统。在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应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不但通过发电自用减缓城市供电压力,还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资源为建筑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热水,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能源环境危机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天然气三联供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