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邢台某煤矿采空区探查为例,应用CSAMT对采集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探测实验分析,优化选取了合理施工参数,基本查清了采空区的位置、分布及富水性情况,共计圈画采空区13处。探测结果经钻探验证基本吻合,证明了CSAMT在探测煤矿采空区及富水性方面的有效性,并为下一步设计、施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CSAMT法在鄂庄煤矿的勘查实例,详细描述了CSAMT法在探测富水区方面的技术过程,结果表明CSAMT法在煤矿防治水方面确实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方山—白沙煤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测井技术,分析了方山—白沙煤矿区地层与物性,岩、煤层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了测井技术,主要为测井仪器、设备类型,测井工作方法、测井技术条件;然后对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与解释,分析了测井资料的处理过程、岩层的识别与分层、煤层的识别与分层、断层的解释、含水层的解释,并研究了地质效果。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埋深条件下常规物探手段对断层探查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CSAMT物探手段进行了探测。通过CSAMT适用性分析、现场参数优化试验、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获得了探测区域地层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并与TEM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SAMT分辨率更高,电磁场信号更强,对深埋地层探测有明显的适用性|确定了CSAMT合理的测试参数,频段选择为5120~4Hz,频点数为32个,叠加时长为30min|对比分析了CSAMT与TEM现场应用的视电阻率,CSAMT可较好的反映出煤系地层倾角变化和局部富水程度,提高了探测的精细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隐伏构造或煤层顶底板富水性精细化探测提供技术手段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埋深条件下常规物探手段对断层探查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CSAMT物探手段进行了探测。通过CSAMT适用性分析、现场参数优化试验、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获得了探测区域地层视电阻率综合剖面,并与TEM探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SAMT分辨率更高,电磁场信号更强,对深埋地层探测有明显的适用性|确定了CSAMT合理的测试参数,频段选择为5120~4Hz,频点数为32个,叠加时长为30min|对比分析了CSAMT与TEM现场应用的视电阻率,CSAMT可较好的反映出煤系地层倾角变化和局部富水程度,提高了探测的精细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隐伏构造或煤层顶底板富水性精细化探测提供技术手段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北咸宁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复杂,采用CSAMT法在该地区进行勘探工作,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反演、解释,应用卡尼亚电阻率进行电性分层,结合物性特征、地质资料,基本查明了勘探区的构造分布情况,确定了热水的上升通道及补给区等,经过后期的钻孔验证,证实了CSAMT法在寻找温泉中的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7.
随着霍尔辛赫煤矿采掘活动向深部延伸,煤层底板承受的含水层水压增大,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通过地质钻探、岩芯精细描述、钻孔抽水试验、水化学分析及水文地球物理测井等工程技术手段,综合分析3~#煤层底板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并对带压开采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带压区进行了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太原组含水层富水性弱,突水系数为0.035~0.043 MPa/m;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井田北部富水性强于南部,东部富水性强于西部,突水系数为0.019~0.039 MPa/m。  相似文献   

8.
安守学  高超  秦胜君 《山西煤炭》2023,(3):88-99+128
矿区采前隐蔽致灾因素(单斜构造、断层、岩溶裂隙、富水层等)精准探查对于科学指导矿井规划及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凤井田为背景,提出用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结合人工解释和计算机解释、垂直断面和水平/顺层切片解释、电性解释及综合地质分析,对瞬变电磁法敏感性参数确定及视电阻率解析方法进行了改进,视电阻率断面图与钻孔揭露基本一致,验证了改进型瞬变电磁法的有效性;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单斜构造、断层区域视电阻率等值线梯度变化较大,岩溶裂隙富水区处在电阻率低阻条带,实现了对单斜构造、F10、F15、F16断层、裂隙带充水(充泥)隐蔽致灾因素精准定位;明确了A类富水区、B类富水区和C类富水区分布规律,阐明了垂向水力联系,最终综合研判出11个强富水隐患区。研究成果可为龙凤井田及相邻矿区隐蔽致灾因素识别及预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是资源勘查的新技术,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山区及探测目标较深的隐伏煤矿区,该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该方法在福建大田县东西坑、清流县田口南隐伏煤矿区的应用实例,对其找煤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煤系地层低阻异常可清晰识别。CSAMT法物探解释符合地质钻探成果,可作为福建地区找煤的一种主要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富水断层破碎带的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某在建隧道工程,通过现场测试试验,研究了地震波三维层析成像方法的应用技术,总结了现场测试的基本步骤、富水断层破碎带的地质解释判别特征,成果对于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超前预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郭家湾勘查区煤田勘探中的应用。选择合理的测井参数,对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分析对比,划分地质剖面,判断标志层,解释构造等,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海波 《煤炭技术》2020,39(7):57-58
以CSAMT法在济宁高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CSAMT法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通过对探测成果的解释、分析,确定了地热成井的有利位置,经过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说明CSAMT法用于地热资源勘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青海省格尔木市乌腊德地区煤炭预查区相关地质参数进行探测,分析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该区的应用,介绍了研究区位置及地球物理特征。基于此,研究了测井仪器、设备类型,对内部资料进行解释,分析了地层物性、测井剖面的分层、资料的定量,并对成果资料进行解释,研究了煤层对比及赋存规律、标志层的对比、煤层密度成果质量分析与对比等。研究表明,测井工作整体质量较好,数据资料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对煤矿水害精准探查钻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针对桑树坪煤矿3110工作面230 m皮带巷道物探探测结果,对富水异常区域布设探查钻孔,采用随钻测量定向钻探技术与常规回转钻探技术相结合的钻探方法进行区域探查试验。桑树坪煤矿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精准钻探技术能通过富水区域空间位置灵活布设钻孔的方式对煤矿井下富水异常区域进行探查,同时,可以有效地推断出地质异常区域范围,避免异常富水区域突水淹井事故,确保了桑树坪矿11号煤巷道的安全掘进,为煤矿区地质异常区探测提供技术支持,为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石壕煤矿在建井时发现暗河,生产补充勘探采用了10种勘探方法,探明了长兴灰岩暗河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各种资料起到了相互印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地质经济效果。通过对富水区煤层的开采试验,说明富水区界线划分合理,解放水体下压煤2350.8万t。  相似文献   

16.
对超前掘进地震探测富水区的原理进行论述,找出地震勘探技术探测富水区的方法;对地震勘探技术探测富水区的方法进行实例应用,在实例区域进行地震勘探。采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并从中提取含水信息,划分富水区域。把反演成果与瞬变电磁探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表明地震探测技术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将军戈壁二号露天矿东北角烧变岩区水文地质情况,采用磁法、瞬变电磁法及钻孔补勘等工作方法探测了煤层火烧区岩区富水性。结合物探地质资料、钻探、地质地形地质资料,对测区内磁异常及低阻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烧变岩边界区域,富水区的分布范围、火烧区的含水层信息。采用多种方法探测,从多维角度分析火烧区空间形态和水文地质特性及火烧区与原岩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富水区突水性,综合保障确定了矿区采煤防突水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8.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中,利用瞬变电磁法(TEM)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查清了测区内富水区在立体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断层的导水性,与已知水文地质资料吻合,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
某铁矿为典型的岩浆岩侵蚀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地层破碎形成富水区,积水量大,严重威胁了矿区安全生产。针对该铁矿富水区水量大、范围广、威胁大、探测难、探放水复杂等难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金属矿山富水区积水疏放的综合探放水技术。将等效参数法运用于大功率瞬变电磁探测中,用以区分传统瞬变电磁法难以区分的矿体和水体。根据大功率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并与地质资料和实际钻探数据相互验证、补充,确定富水区空间位置及大小,进而进行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放水方案。在探放水前,为了查明不同富水区之间的水力联系,优化探放水设计方案,提高探放水治理时的可控性,同时保证矿区生产区域的安全生产,在不同富水区之间进行了连通性试验,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了及时处治,保障了矿山安全生产,为类似金属矿山综合探放水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蒋泽金 《煤炭与化工》2021,44(2):82-84,108
陷落柱作为矿井隐蔽致灾体之一,常常表现为由下伏的灰岩坍陷形成,一定规模的陷落柱是矿井重要的导水通道,成为制约矿井自动化开采和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安全、高效预测矿井井田内的陷落柱的空间分布特征,常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探测的精确度和精准度。本文采用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对面可控源大地音频测深(CSAMT)技术,对梧桐庄矿井六采区进行综合探测、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有效识别矿井井下小构造,陷落柱的规模、空间形态,结合CSAMT的探测对陷落柱的含水性、含水量进一步得到验证,综合物探技术解决了矿井陷落柱的空间参数和富水状态,为下一步的综合处理提供有利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