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超高压处理前后菠萝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液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的菠萝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菠萝汁中的酯类、羧酸类、醛和酮类、醇类和杂环类都有影响,超高压后,酯类物质、羧酸类、醛和酮类数量下降,而醇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数量增加。其影响作用和高压造成的温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研究了液态发酵枣醋在不同发酵阶段产物(初始枣汁、枣酒醪和枣醋)的香气成分。从三种产物中分别分离鉴定出56、56、54种香气成分,各占总香气成分的94.57%、97.37%、98.86%,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醛酮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三种产物香气成分的种类总数差别不大,但种类构成比例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在酒精发酵阶段,烃类、酮类物质明显增加,酸类、醛类物质有所增加,酯类、醇类物质基本不变;在醋酸发酵阶段,烃类、醇类、酮类物质降低,酸类、酯类物质显著升高。枣醋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酸类和酯类物质,少量的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物质也是枣醋香气成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香气成分共同赋予枣醋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的猕猴桃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中的酯类、羧酸类、醛酮类、醇类和杂环类都有影响,超高压后,酯类物质、醇类物质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下降,而醛酮类、羧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增加。其影响作用和高压造成的温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超滤对黄金梨干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滤处理对黄金梨干酒中香气成分的影响,明确超滤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将黄金梨干酒采用超滤进行处理,采用GC-MS分析处理前后酒的香气成分;研究表明:超滤前后的酒中,分别检出44和42种香气成分;超滤前,羧酸类、醇类、酯类、醛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6.9%、40.2%、0.66%、1.39%和0.16%;超滤后,羧酸类、醇类、酯类、醛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15.9%、40.4%、0.78%、1.56%和0.163%。超滤处理前后,酒的香气成分基本相同;超滤处理简单方便,对酒的香气成分影响小,是一种合适的黄金梨干酒澄清手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枣白兰地不同发酵时间的酒醅样品进行取样检测,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枣白兰地酒醅中多数香气成分含量随发酵的进行呈上升趋势,且发酵前期增长较快,中后期增长缓慢;共检测到75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酸类7种,醇类10种,酯类41种,醛酮类13种,其他4种;发酵结束后,上层、下层发酵酒醅中酸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34μg/g、4.01μg/g,醇类物质含量为11.06μg/g、13.17μg/g,酯类物质含量为42.489μg/g、55.192μg/g。  相似文献   

6.
自然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自然发酵的柿子原浆果醋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3种化合物,它们分属于酸类、醇类、醛酮类、酯类、酚类、烃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法对所测的柿果醋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鉴定的63种化合物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7.99%,酸类占61.25%,醇类占10.91%,醛酮类占9.66%,酯类占8.70%、酚类占6.13%。其中主要酸类成分为以乙酸和异戊酸为主,醇类以β-苯乙醇、异戊醇、萜烯醇为主,醛酮类成分以3-羟基-2-丁酮为主,酯类以乙酸异戊酯为主,酚类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主。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自然发酵柿子原浆果醋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法分析浆水发酵过程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期间,共检出挥发性物质56种,主要为醇类(19种)、烃类(17种)、醛酮类(9种)、酯类(6种)、酸类(2种)。在发酵0,24,48,72,96h时发酵液中分别检出挥发性物质24,29,34,34,36种,其中共有成分12种。随发酵的进行,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逐渐增多且新增酯类物质。发酵前期,醇类、烃类的相对含量有所下降,酯类和酸类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在发酵后期,各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小。此外,在发酵阶段醛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小。其中双戊烯、乙酸乙酯、己醛、蒎烯、苯乙醇、正己醇、乙酸、乙酸丙酯对浆水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刘红微  张美莉 《食品科学》2021,42(20):203-20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2 种方式燕麦醪糟的挥发性成分,探讨2 种方式下燕麦醪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进而为接种发酵燕麦醪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 种发酵方式生产燕麦醪糟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62、65 种,主要包括酯类、酸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烃类,主成分分析发现酯类、醇类、杂环类为正影响挥发性物质;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醇类(58.31%)、酯类(20.70%)、酸类(16.75%),自然发酵燕麦醪糟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酸类(61.94%)、酯类(18.89%)、醇类(13.58%);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酯类、醇类、杂环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酸类成分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挥发性香气组分分析有助于明确燕麦醪糟接种发酵的可行性,以期为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品质评价和定向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泸型酒)酿造过程中上、中、下层酒醅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基于酯类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三层酒醅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酸类和酯类,其在不同层酒醅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似,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发酵前期(0~15 d),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发酵后期(18~39 d)这两种物质变化趋于平稳。发酵结束时,上层酒醅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下层酒醅次之,中层酒醅最低。PCA结果表明,泸型酒发酵过程分两个阶段,发酵前期特征酯类物质为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等,发酵后期特征酯类物质为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进样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苹果海棠复合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苹果海棠复合果酒中共检测出酯类物质12种,醇类物质14种,羧酸类物质7种及醛酮类物质18种,共计51种香气成分被检出。与普通苹果酒相比,苹果海棠复合果酒的酯类和醛酮类物质种类数量明显较多,香气成分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樱桃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调查了甜樱桃酒发酵过程中,醇醛酸酯等各类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假定各待测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均为1的情况下,采用2-辛醇作为内标对检测出的樱桃果汁与樱桃酒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甜樱桃果汁中检测到49种化合物,其中醇类以苯甲醇(2.24 mg/L)、异戊醇(2.01 mg/L)和己醇(1.27 mg/L)含量最多,酯类以乙酸乙酯(0.99 mg/L)含量最多,醛类以苯甲醛(0.99 mg/L)含量最多;樱桃发酵酒中共检测出48种香气物质,其中15 d发酵结束后的樱桃酒液中含量最大的为异戊醇(18.76 mg/L),其次为苯甲醛(5.49 mg/L)、乙酸乙酯(3.62 mg/L)、苯甲醇(3.43 mg/L)、辛酸(2.97 mg/L)、苯乙醇(2.68 mg/L);大部分醇类是在发酵前5d产生的,之后其浓度基本维持在该浓度范围左右;发酵刚开始时,醛类物质的种类较多,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多数醛类化合物被迅速消耗,但苯甲醛的浓度迅速升高;酯类和酸类的浓度也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赤霞珠葡萄酒苹乳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动态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葡萄酒苹乳发酵过程中共检出55种不同的香气成分,包括22种酯类、10种醇类、8种酸类、7种醛类、4种酮类、3种萜烯类和1种酚类,其中酯类、醇类和酸类化合物为苹乳发酵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相比于发酵起始阶段(0 d),发酵末期(18 d)葡萄酒中的酯类和酸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由20.7%和1.08%上升至25.61%和2.33%,主要包括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月桂酸等,这类香气物质能够赋予葡萄酒浓郁的果香,而由于酯化反应醇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由42.89%下降至29.01%,主要变化为异戊醇等高级醇质量分数的降低。由此看出,葡萄酒经过苹乳发酵不仅增强了酒体的水果类香气还提高了葡萄酒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富集浸泡青梅酒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检测,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9.34%,其中酯类22种,醇类11种,酸类2种,醛酮类6种,烃类1种以及其他化合物2种,这些物质构成了青梅酒的特征风味。针对浸泡青梅酒酸度过高的问题,试验研究了5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青梅酒的降酸处理,结果表明弱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4呈现出良好的降酸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黄桃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风味物质,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确定主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7 d制备的黄桃酒,酒精度14.50%(v/v)、总酸31.54 g/L、可溶固形物12.37 °Brix、总黄酮1.08 g/L。感官评价表明,所制备黄桃酒保留了桃果实的清香,同时又有酒的醇香和酯香。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分析得到: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70种风味物质,含量较多的是酯类(29种)、醇类(15种);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种类变化不大,但每类风味物质含量却有较大变化。酯类、醇类物质含量在主发酵过程中呈递增趋势,后熟时趋稳;醛类、酮类和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通过计算香气活力值(OAV)确定16种物质对黄桃酒风味贡献较大,其中辛酸乙酯、γ-癸内酯和右旋萜二烯对黄桃酒香气贡献最大,活力值大于20。在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物质的增加赋予黄桃酒浓郁的酒香,同时保留了黄桃的特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5.
Changes in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of Jinhua ham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traditional ageing process of sun‐drying, loft‐ageing and post‐ageing. About seventy‐eight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including aldehydes (ten to fifteen), carboxylic acids (eight to ten), alcohols (thirteen to fourteen), ketones (eight), esters (eight to ten), aromatic hydrocarbons (five), sulphur‐containing compounds (two to three) and pyrazines (zero to four) which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The percentage content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reduced over time as the temperature rose with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whereas alcohols,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pyrazines and sulph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creased gradually. Jinhua ham's high‐temperature maturating process (40 days at 30–37 °C) made the percentage content of carboxylic acids arising from Maillard reactions markedly increase (from sun‐dried ham 8.45% to fully aged ham 19.23%). This was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Jinhua ham and the Mediterranean dry‐cured hams, and wa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unique flavour of Jinhua ham.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新鲜块菌与块菌发酵酒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块菌和块菌发酵酒中分别分离出35和57个峰,鉴定出20和47种香气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54.45%和95.33%。新鲜块菌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醇类和醛类物质等;经过发酵的发酵酒中的挥发性物质,醛类几乎消失,主要为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以黑果腺肋花楸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二者混合发酵过程中添加无核白、霞多丽、赤霞珠3种葡萄蒸馏酒终止酒精发酵,制备波特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对黑果腺肋花楸和赤霞珠波特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种波特酒中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25种、醇类21种、酸类7种、酮类6种、醛类4种、其他类5种。对3种波特酒的共有挥发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影响波特酒香气的主要因素。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添加赤霞珠蒸馏酒的波特酒香气品质最佳,添加霞多丽蒸馏酒的波特酒次之,添加无核白蒸馏酒的波特酒最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黄酒中34种风味成分,即醇类8种、酯类14种、醛类4种、酸类5种、酚类1种、内酯类1种和杂环类1种,该法精密度为4.42%~13.44%,回收率为78.44%~118.92%,检出限为0.002~13.92μg/L,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利用该法检测了不同酒龄的黄酒,发现黄酒中所测的风味化合物含量总和为726.233~1 290.769 mg/L-1,醇类、酯类和醛类是黄酒的主体香气,分别占风味化合物含量总和的63.68%~71.10%、27.84%~34.09%、<2%。黄酒中主要化合物依次为β-苯乙醇、乳酸乙酯、异戊醇、异丁醇、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和2,3-丁二醇等。醇类在陈酿期间呈下降趋势,表明醇类主要是酿造过程产生,这是醇不断被氧化成酸所致;酯类是酒体变得醇香浓郁的重要原因,在陈酿期间呈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陈酿后期醇酸酯化反应或酯交换的原因;醛类呈上升趋势,主要是陈酿过程中经高级醇的氧化或美拉德反应而来,其中5-甲基糠醛、糠醛和苯甲醛增加比例在10~40倍之间,是黄酒老化的重要指示剂。  相似文献   

19.
以江米为原料,通过纯种发酵制备江米甜酒。采用高压液 相色谱仪(HPLC)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仪(TCT- GC/MS)分别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 成。结果表明,在江米甜酒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5种, 其中有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该饮液中总游离氨基酸 含量为0.02%,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为24.36mg/L;其挥 发性香气成分共检测鉴定出34种,在这些化合物中,醇 和酯是两类主要的香气组分,其中酯的种类最多,占总数 的24.5%,其次是醇,占总数的20.5%。其中含量排在前5 位的成分依次是:异丁醇、正戊醇、乙醇、2-甲基-1-丁醇 和醋酸异丁酯,占总含量的64%,它们构成了江米甜酒的 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