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冰鲜的三文鱼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0℃冷藏过程中腐败菌的变化规律,并结合VITEK2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其特定腐败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0℃冷藏三文鱼片在贮藏初期(第0 d)的腐败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片球菌属(Pediococc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sp.)及部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腐败菌菌相逐渐单一,葡萄球菌属、片球菌属、微球菌属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气单胞菌属及鞘氨醇单胞菌属完全消失;肉食杆菌属变化较小,而假单胞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存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腐败菌的PCR产物经测序后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并经MEGA5.05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及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共同鉴定,确定荧光假单胞菌(Ps.Fluorescens)为冷藏三文鱼片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鲫鱼鱼片保鲜效果,试验设置0℃(冰藏)、4℃(冷藏)、-3℃(微冻)和-18℃(冻藏)4组试验,以质构分析、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挥发性盐基氮(TVB-N)、微生物等指标变化为依据测定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鲫鱼鱼片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鲫鱼鱼片的质构特性、高铁肌红蛋白、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其中,4℃(冷藏)下的鲫鱼鱼肉的贮藏货架期为9 d,0℃(冰藏)下的鲫鱼鱼肉的货架期为15 d,-3℃(微冻)和-18℃(冻藏)下鲫鱼鱼肉的货架期较长。综合各项理化指标可知鲫鱼鱼片在微冻和冰温、冻藏条件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冷藏。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红鳍东方鲀的保鲜效果,本实验选择水浓度为0.68%的柠檬酸、1.45%的百里酚以及1.94%的海藻酸钠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红鳍东方鲀,将其贮藏在冷藏(4±1)℃条件下,并设置未经保鲜剂处理的鱼肉为对照组,以pH、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及汁液流失率为指标,评价复合生物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组可以显著减缓pH和TVB-N值的上升,延缓鱼肉的氧化,抑制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属的生长繁殖,贮藏12 d时接近食用上限。对照组在贮藏6d时已腐败变质,货架期大约在5d左右;保鲜组在贮藏12d时汁液流失率为1.63%,与对照组贮藏6d时无差异(p0.05)(1.63%),显著低于气调保鲜法的汁液流失率。结论:综合各指标的测定,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红鳍东方鲀保鲜效果显著,可以将货架期由5d延长至12d左右。  相似文献   

4.
将鲫鱼肉表面涂抹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HA)后在-3℃的微冻环境中进行贮藏,并分析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电导率、硫代巴比妥酸(TBA)、持水力、色差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A结合微冻贮藏能延缓鲫鱼肉品质下降的速度,经0.9%HA处理后鲫鱼肉的保鲜效果较好,TVB-N、TBA、电导率与未经HA处理鱼肉样品相比增幅较小(P0.05),持水力降幅较小(P0.05);贮藏24d时,TVB-N为9.64mg/100g,TBA为0.15mg/kg,电导率为847μS/cm,色泽和质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4 ℃冷藏小龙虾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腐败菌种类,以传统培养基法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鉴定小龙虾样品在鲜样期、腐败中期、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属,探究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变化趋势。2 种测序方法对比发现,高通量法检测到的菌属更具多样性,培养基法提取的腐败菌均包含在高通量测序菌属内。结果表明,培养基法提取优势腐败菌共11 株,其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致腐能力最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致腐能力最弱;此外,高通量测序法显示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 sp.)、环丝菌属(Brochothrix sp.)、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等在腐败末期时的物种丰度为90.57%。2 种方法比对可以确定,小龙虾的优势腐败菌有希瓦氏菌、肉食杆菌、环丝菌属、嗜冷菌属、漫游球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束毛球菌属(Trichococcus sp.)等。  相似文献   

6.
以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剪切力等指标,结合感官评定,设立4℃冷藏为对照组,研究0℃和微冻(-4℃)贮藏对黄鳍鲷鱼肉鲜度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各贮藏组黄鳍鲷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和TBA值均呈现上升趋势,鱼肉pH值呈先稍下降后再上升的趋势,而鱼肉剪切力和感官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0℃和微冻两贮藏组黄鳍鲷鱼肉各项指标的变化速率均小于4℃冷藏对照组,0℃和微冻保鲜效果明显优于4℃冷藏保鲜;0℃和微冻贮藏组,黄鳍鲷贮藏7 d后鱼肉菌落总数分别为6.88 lg(CFU/g)和5.72 lg(CFU/g),TVB-N值分别为20.54 mg/100 g和11.40 mg/100 g,TBA值分别为0.88 mg/100 g和0.38 mg/100 g,剪切力分别为4.96 N和5.51 N,说明微冻贮藏能更好地抑制鱼肉微生物繁殖,有效地减缓鱼肉蛋白质分解和脂肪氧化,较好地保持鱼肉嫩度和品质;相比于4℃冷藏,0℃和微冻下贮藏的黄鳍鲷鱼肉货架期至少可延长2 d和8 d。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抗微生物肽在水产制品保鲜方面的应用,该文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WL17产抗菌肽对鱼丸贮藏过程中菌落数、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菌物质添加浓度为2mg/g时,可使鱼丸的菌落数下降1.23个数量级,TBA值和TVB-N处于较低水平,而其质构特性没有大的变化,且与乳酸链菌肽(Nisin)的保鲜效果相当。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L17产抗菌物质对鱼丸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鱼肉微生物及其冷藏期间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分离鉴定获取冷鲜草鱼肉中优势腐败菌菌株的基础上,开展ε-PL抑菌活性研究,并利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mg/mL ε-PL可以完全抑制草鱼中分离并鉴定成功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腐败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V3~V4目标区域共计获得了858 964条基因序列,这些序列归属于28个门388个属;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肉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假单胞菌在腐败阶段草鱼肉中占绝对优势;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存在影响,对新鲜鱼肉中菌群黄杆菌属影响极显著(P0.01),对冷藏6 d后鱼肉中假单胞菌属影响显著(P0.05)。结论: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冷藏期间微生物的菌群多样性,本研究可为ε-PL在鱼肉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新鲜宰杀的草鱼为原料,采用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的方式进行包装,在20℃条件下贮藏24小时后,研究贮藏过程中鲜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量与鱼肉比表面积的变化关系,以及包装鱼肉块从外层至中心TVB-N值和TBA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下,包装鲜鱼肉中TVB-N和TVB增加量均随比表面积增加而增加,且从外层至中心TVB-N和TBA增加量成直线下降。鱼肉比表面积越大腐败程度越深,腐败是由鱼肉的外层逐渐延伸到内层,且普通包装比真空包装的变化速率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的种类,从冷藏的鲣鱼中筛选出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将鉴定出的优势腐败产胺菌接种至无菌鱼肉中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以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分析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并通过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比较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的产胺能力。结果表明:在贮藏8 d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菌落总数分别达到8.36、8.27和8.13 lg CFU/g,TVB-N值分别为28.21、30.30和31.29 mg/100 g,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大小为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接种荧光假单胞菌组、弗式柠檬酸杆菌组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组胺含量分别为196.23、83.43和261.22 mg/kg,3组样品中总生物胺含量为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综合比较得出,嗜水气单胞菌对4 ℃冷藏鲣鱼致腐产胺能力最强,本研究增加对冷藏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种类的了解并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贮藏期间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压力250 MPa,时间9 min的超高压条件处理鲈鱼片,并以0.1 MPa处理样品为对照组。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4℃冰箱中贮藏,分别在0,3,6,9,11,13,15 d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希瓦氏菌数、假单胞菌数和嗜冷菌数)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的影响。随后分别提取两组样品在贮藏前期、中期、中后期与末期4个阶段的宏基因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冷藏鲈鱼肉不同阶段的细菌菌群。结果表明,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其TVB-N值、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希瓦氏菌数和嗜冷菌数等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可作为鲜度评价指标,用于分析鲈鱼片超高压处理后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样品在贮藏前期的主要细菌有芽孢杆菌属、大洋芽孢杆菌属与乳球菌属;在贮藏中后期与末期两个阶段,超高压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菌相组成呈显著差异,优势腐败菌种类不同,对照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嗜冷菌属,对照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属、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数、假单胞菌属与耶尔森氏菌属。可见,超高压处理在抑制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升高的同时,也对其贮藏期间的菌相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嗜冷菌与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鲵肉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特定腐败微生物,对托盘包装大鲵肉不同冷藏时间(4 ℃,0、2、4、6、8 d)的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探究其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鲵肉在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分别在第6天和第8天超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鲵肉中微生物丰度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在门水平上进行群落组成分析,细菌的优势菌门从冷藏前期(0、2 d)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中(4 d)、后期(6、8 d)的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的优势菌属从冷藏前期主要的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逐渐转变为中、后期的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沙雷氏菌属。主坐标分析显示0-2、4、6、8 d之间微生物菌群差异较大,2 个主坐标叠加解释度达80.92%;LEfSe分析表明,引起大鲵肉各冷藏期差异显著的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厚壁菌门,菌属主要为假黄单胞菌属、Bauldia、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ambiguous_taxa、Hafnia-Obesumbacterium、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_9、拟杆菌属、纤维杆菌属、毛螺菌属、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进化分析表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演替与冷藏时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综合分析,引起冷藏期间大鲵肉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和沙雷氏菌属。该研究为今后大鲵肉冷藏过程中靶向抑菌及货架期延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冻猪肉中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园园  董庆利  梁娜  熊成 《食品科学》2011,32(5):123-127
将解冻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科)接种到灭菌肉上研究其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腐败的特点。在贮藏期间每天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CFU)、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值,并以产生腐臭味时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作为各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5天时解冻猪肉已产生强烈的腐臭味,热死环丝菌菌数在4、0℃和-5℃贮藏时分别达11.28lg(CFU/g)、9.63lg(CFU/g)和6.62lg(CFU/g),而相应的TVB-N值分别达14.92、14.50mg/100g和9.10mg/100g;与之类似,假单胞菌属菌数4、0℃和-5℃贮藏时分别达9.46lg(CFU/g)、8.87lg(CFU/g)和5.37lg(CFU/g),TVB-N值分别达21.59、14.49mg/100g和8.97mg/100g。研究表明热死环丝菌和假单胞菌属导致解冻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鲫鱼在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枫  康怀彬  辛利 《食品科学》2007,28(7):508-511
本实验利用感官评价、化学(TVBN值和pH值)和微生物(细菌总数)指标的分析,研究了鲫鱼在真空包装和非真空包装两种条件下贮藏于3±1℃时新鲜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贮藏在真空包装条件下能够延缓鲫鱼的腐败变质,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呈下降趋势,表明在两种贮藏条件下鲫鱼的新鲜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贮藏过程中TVBN值都有升高,而非真空包装组样品中细菌生长的速度要高于真空包装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低分子质量壳寡糖(分子质量≤1 000 Da,脱乙酰度≥90%)对鲢鱼片4 ℃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将鲢鱼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壳寡糖(0.5 g/100 mL)处理组,测定其感官评分、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磷酸腺苷关联物含量及K值等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相组成,评价壳寡糖对鲢鱼片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改变鲢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组成且抑制其优势腐败菌属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壳寡糖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鱼肉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同时显著延缓肌苷酸及次黄嘌呤核苷酸的降解,进而减少次黄嘌呤的生成。壳寡糖能够显著提高鲢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这主要通过抑制优势腐败菌属的生长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以4℃贮藏小龙虾货架期终点筛选武汉孝感小龙虾中优势腐败菌,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进一步确定小龙虾中优势腐败菌,并对小龙虾贮藏过程中菌相变化、微生物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培养法从腐败小龙虾中共筛选出10 株腐败菌,包括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等;在属水平上,高通量测序法最终确定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及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是小龙虾腐败末期相对丰度最大的2 种优势腐败菌;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小龙虾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不断下降,这与腐败末期优势腐败菌的大量增长及生长繁殖过程中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牛肉在0?℃冷藏下微生物菌群变化和优势腐败菌,采用培养依赖的16S rR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牛肉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通过定期测定接种牛肉汁的生长、感官、蛋白酶活性、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分析分离株的致腐特征。结果表明,牛肉冷藏中感官品质保持良好,15?d出现异味,18?d有腐臭味。而样品中菌落总数第3天快速上升,15?d菌落总数为8.73(lg(CFU/g)),之后呈现稳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肠杆菌(Enterobacter)和乳酸菌4 种分离培养基中细菌与菌落总数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假单胞菌增长最快,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生长最慢。两种菌群鉴定结果显示,冷鲜牛肉初始微生物构成复杂,包括热死环丝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和假单胞菌等多种菌属构成,而腐败末期菌群构成趋于单一,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为优势腐败菌,特别是莓实假单胞菌(P. fragi)。将腐败分离株10?株假单胞菌、4?株热死环丝菌和1?株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接种于冷藏的牛肉汁,发现假单胞菌和蜂房哈夫尼菌的接种组感官评分、pH值和TVB-N值高于热死环丝菌,且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研究表明,结合感官和微生物评价冷鲜牛肉贮藏期为15?d,且菌群多样性下降,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是优势腐败菌,其中假单胞菌致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冷藏条件下鲫鱼鲜度与其阻抗特性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两针式电极测量4℃条件下贮藏的鲫鱼背部肌肉阻抗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探索了最优的激发频率。同时对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进行了测量,评价了鲫鱼在贮藏中的感官品质,分析了鲫鱼鲜度与其阻抗特性的相关性,建立了鱼体阻抗与TVB-N以及细菌总数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显示,4℃下,鲫鱼在贮藏到第12天时仍具有食用价值,第14天时,鲫鱼失去食用价值。6V、1000Hz下测量的鱼体阻抗适于用来判定鲫鱼鱼体的新鲜度。6V、1000Hz下测量的鲫鱼鱼体阻抗与鱼体TVB-N以及细菌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效果显著(P0.01),表明此条件下鱼体阻抗与TVB-N以及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装方式下冷鲜青虾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虾采用两种包装方式: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体积分数50% CO2+50% N2),在4?℃条件下贮藏6?d,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确定不同包装方式下青虾的货架期;随后利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对两种包装方式下青虾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其菌相变化,确定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托盘包装组和气调包装组的货架期分别为2?d和4?d;且两种包装方式下变质青虾的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在托盘包装方式下,优势菌群主要以不动杆菌、黄杆菌和希瓦氏菌为主,是普通低温贮藏时造成青虾腐败的主要菌群;采用气调包装后,黄杆菌和希瓦氏菌数量大大降低,假单胞菌成为主要优势菌群;体积分数50%?CO2+50%?N2气调包装能抑制托盘包装时优势腐败菌的增殖,从而延长货架期;而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耐受力,成为新的优势腐败菌。研究结果为保障青虾的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虹鳟鱼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的问题,将3 g/L茶多酚和10 g/L壳聚糖混合制成复配保鲜剂,浸泡涂膜覆盖于虹鳟鱼表面。以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及菌群结构等为指标,研究保鲜剂对4℃贮藏虹鳟鱼肉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和壳聚糖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均能延缓腐败的发生;复配保鲜剂能将4℃贮藏虹鳟鱼的货架期从8 d延长至13 d,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未经处理的新鲜虹鳟鱼片菌群由16个菌属组成,腐败末期则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而复合保鲜剂涂膜会明显抑制假单胞菌属的生长,进而减缓鱼肉品质劣变。综上,茶多酚和壳聚糖的复配保鲜剂有助于通过抑制优势腐败菌的生长延缓4℃贮藏条件下虹鳟鱼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