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社会评价法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产生的影响与效益,调水区社会环境对西线工程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及调水区受益的持续性,总体上认为调水区不存在制约西线工程建设的重大因素,西线工程的建设还将有效地改善调水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调水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制约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认为大西线调水难以解决大坝和水库漏水问题,以及水渠、倒虹吸等水利设施的安全性问题;由于大坝漏水,水库蓄水高度无法达到隧道进水口高度,大规模调水将难以进行。区内大规模调水,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将引起沙漠化、草原退化、植物群落消亡等问题;从经济角度看,由于不是自流调水,可调水量不大,工程建设与工程维护的投资巨大,调水的经济效益有限;从社会角度看,调水将改变西南与西北地区、我国和邻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带来社会和政治问题。指出:大西线调水方案低估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夸大了可调水数量和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五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进行了解析:在自然方面,有进行调水的必要性、水量的可取性和地势优势增强自然规律的协同度;在技术上,特殊的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技术因素成为整个系统工程的偏离者,需要一个向协同者转化的动力过程;在经济上,我国有能力建设大西线工程;在社会方面,大西线调水的社会因素基本上是协同的;在环境上,大西线调水可能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危害较小.五律解析表明,大西线调水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五律协同度.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特点而提出的一项以解决西北和京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状况为主要目标的特大型工程项目。大西线调水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宏伟构想,为我国南水北调提出了新的思路。大西线调水与已形成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的格局是并行不悖的,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40余a的研究论证,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具备开工条件。建议国家尽早决策,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5.
陈克恭  师安隆 《人民黄河》2022,44(2):7-11+2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效益是通过用水效益呈现和表达的,为了协调好调用水关系、使用水效益最大化,基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新研究论证成果推荐的一期工程年调水规模80亿m3和上下线组合调水方案,运用系统观念从流域视角观照受水区用水的有关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顺应流域自然禀赋特征、与调水上下线路有效衔接的高水高用,洮水东用用水方案,即:在上线调水进入贾曲进而流进龙羊峡水库后,经西宁、兰州新区、景泰向民勤、乌海等地引水,顺势高水高用,以解决黄河西北侧缺水问题;在下线调水入洮河九甸峡水库后,就近与甘肃白龙江引水工程对接,向平凉、庆阳、延安及榆林供水,实现洮水东用,以解决黄河东南侧缺水问题。高水高用,洮水东用用水方案,有利于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发展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补齐北方防沙带生态缺口、优化黄河上游用水格局、推进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黄河上游及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使黄河上中游地区在共同大保护和协同大发展中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调水160亿~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人黄河上游.远期还可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亿~200亿m3.仅第一期工程输水到受水区的末端线路长达3 672 km.调水工程区海拔3 000~4 500 m,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受水区为我国西部六省区,一般黄河水低地高,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谓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遏制河道不断抬高等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大西线南水北调的研究现状和当前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延伸与大西线联合调水工程方案,设计的大西线东坝—洮河线可调水1198亿m3,在现规划中线调水量的基础上通过香溪—浪河隧洞增加中线调水340亿m3,从而使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总计调水达到1816亿m3。联合调水工程可以彻底解决中国的城镇化占地、旱涝灾害、贫困人口、粮食安全和生态恶化等诸多重大问题,且技术上是可行的;估计工程总投资为20216亿元,未超出中国国力的承受能力,建议国家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论证,进而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10):88-90
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在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均具有重要地位,但水资源短缺是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家"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缓解黄河流域缺水问题、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维护河流健康、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述了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的必要性,分析了各调水方案的特点,以及西线一期工程的优越性,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能源安全、城镇化进程、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论证了西线一期工程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生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和流量变化的河道生态需水(EIFR)估算方法,简记为习变法(LiHaflo-Va)。方法通过建立流量变化与生物习性的定量联系,确定主要生态保护对象生活习性关键月份,既具有水文学方法的简便优势,又能尽可能多地考虑生物学特性,能较好地解决资料缺乏地区的生态需水估算问题。EFIR的计算包括两部分,对关键月,EIFR为该月中值流量与该月的流量变异系数的乘积。对其它月份,EIFR为90%超过概率流量与全年各月流量变异系数最小值之乘积。应用该法计算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包括达曲、泥曲、色曲、杜柯河、玛柯河和阿柯河等6条调水河流的生态需水。结果表明,河道内多年平均状态每年需保持的水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比例在达曲至少为24.7%,泥曲为46.4%,色曲为21.7%,杜柯河为21.6%,玛柯河为15.0%,阿柯河为15.7%。该比例系数基于研究区生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是流域的客观反映,可以作为制定工程最大可调水量的依据。计算表明,在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大约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6%的条件下,6条河多年平均意义上每年最大可调水总量为41.87×108m3,占6条河多年平均总径流量(60.5×108m3)的69.2%。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构建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工程,全部依靠国家投资建设压力较大。贯彻“两手发力”的要求,利用受水区丰富的风、光、土资源进行“调水+能(牧)、农(土)”综合开发,提出在调水基础上构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黑山峡生态灌区与内流区光牧一体化基地的综合开发思路,缓解筹融资压力。研究表明:将调水80亿m3方案与风、光、土资源开发结合,可实现清洁能源基地装机规模达64 105万kW、黑山峡生态灌区达33.6万hm2、光牧一体化基地养殖羊约500万只。据此提出西线工程综合开发的两种融资模式:一是不考虑国家出资,以清洁能源全部利润用于一期工程建设和基本运行;二是按综合开发方案确定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规模,以电价补贴形式反哺西线工程。  相似文献   

11.
讨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问题,不应忽视工程对洪水的调蓄利用。目前规划的调水规模不会“毁了西南”。170亿m^3的调水量是根据紧邻调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态安全的阈值确定的,并已接近于生态安全的边缘。然而,局部的河道生态安全并不可靠,为实现西线调水,可先行实施一期工程,摸索经验。在调水河流兴建生态治理工程,提高生态安全阈值,实现调出区与调入区两利。  相似文献   

12.
    
Water megaprojects reconfigure the conception and use of desert landscapes. Driven by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creasing demand and growing populations, projects are framed by statements of water delivered, end-users served and local benefi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ocio-economic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receive less attention. Research examines the motivations involved and evaluates the challenges of water megaprojects in deserts, including the Great Manmade River (Libya),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Scheme (China), the Central Arizona Project (United States) and the Greater Anatolia Project (Turkey), and assesses related projects exemplifying the diversity of water projects in drylands. Their viability and efficacy depends on human motiv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主要城市节水潜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实现"三先三后",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主要城市的用水情况、用水性质和特点,建立了节水潜力计算模型,包括工业节水潜力、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再生水利用潜力、雨水利用潜力和减少管网漏损的潜力.计算了中线2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010水平年和2030水平年节水潜力,结果表明,总体上节水潜力巨大,2010年达到19.387亿m3,2030年达30.774亿m3, 占中线远期供水量的13.8%和21.8%.最后,提出了4条对策,建立开源节流的统一观;治污与城市节水的全面同时建设;实现当地水与外调水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水资源价费改革与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控制城市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下, 提出生态需水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 autor 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 , 据此在生态需水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域预留水权确权, 并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 探索水权期权交易模式下预留发展水权再配置方案, 实现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规避水权买卖双方风险, 为跨流域特殊水权的确权与再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受气候、政策的影响区域生态需水量呈现出较大变化;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天津和河北不具备自备预留发展水量的能力, 需要依靠流域调度中心的统一协调; 流域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预测年预留发展水量的使用风险情况进行价格方案的灵活配置, 实现预留发展水量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南水北调工程与水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机制,其核心是产权的明晰,用水权管理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当地水权的明晰将是确定调水需求量的关键;明确调水水权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前提;水权是解决水源地补偿的必要手段;加强水权管理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可以预见,水权制度的建立必将推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缓解北方地区水供需矛盾方略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缓解北方地区水供需矛盾要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与资源条件协调来考虑,同时要提高人们对节水的认识,建立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要采取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发建设”,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但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许多问题仍然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或系统安全分析中,主要是对系统的失效模式有较深刻的理解.而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虽然简单,却很实用,能够透彻地理解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同时也为结构系统的风险分析(PRA)打下基础.文中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结构体系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污染与水质现状,按照工程通水水质目标要求,以控制单元作为规划污染治理方案、进行水质输入响应分析的基础单元,根据东线治污的目标,在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分别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和水质改善工程。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水质风险,提出只有在资金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输水干线水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大宁调压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总干渠上的调压建筑物,上游连接PCCP压力管道,下游连接钢筋混凝土低压输水暗涵,具有调节供水压力、供水流量和退水功能,对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调压池水位、池底面积、调节容积、池顶高程、池底高程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结果,介绍了工程方案比选、池壁挡墙和底板结构设计情况,并针对比较容易发生问题的变形缝处理和混凝土裂缝控制内容进行了专门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联合供水情况下,京津冀地区3个行业的用水紧缺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行业刚性需水量均可得到满足,其中,生活用水紧缺程度降幅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与基准情景S0相比,各受水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water competitiveness index,WCI)平均减小17.3%,缓解了该区域的行业用水竞争压力;在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情景下WCI值平均减小16.1%,区域用水竞争力分布呈现从环渤海湾区和河北南部地区双中心向河北南部单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