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鑫  董玲  纪淑娟 《食品科学》2015,36(14):206-211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间歇升温(intermittent warming,IW)对南果梨冷藏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香气的影响,以及对酯类香气代谢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活性及其相应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W对南果梨香气代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IW处理显著提高了南果梨果实冷藏后出库当天和最佳食用期时的酯类香气含量,提高了常温货架前期果实LOX活性、常温货架第6天时果实ADH活性和冷藏期间及常温货架期间果实AAT活性,显著诱导了冷藏期间及常温货架期间PuLOX1、PuADH3和PuAAT1的表达。IW处理可能通过对酯类香气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果实酯类香气的生成,从而一定程度提高南果梨冷藏后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2.
冷藏后南果梨常温后熟期香气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0℃冷藏70d后南果梨常温后熟阶段香气成分的变化。使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常温下不采用冷藏后熟的果实而言,采后未熟果实中仅能检测到4种香气成分,果实自然成熟至最佳风味期时香气成分增加至16种,其中,酯类物质占75%,之后随着果实的后熟衰老,香气成分种类又逐渐减少。冷藏后,常温后熟过程中,果实的香气成分也在逐渐形成,其总体变化趋势与采后直接常温后熟过程相似,并且果实仍然可以正常后熟。但冷藏对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3种香气成分的影响较大。与采后直接常温后熟相比,在最佳风味期时,冷藏造成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相对含量减少,乙酸乙酯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采收期的南果梨为材料,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完熟果实的香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果实的香气组成和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尤以特征香气的差别较大。早采果实的特征香气主要有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己醛和癸醛,而晚采果实比早采收果实多了乙酸丁酯和2-己烯醛两种特征香气。晚采果实表现出较浓的果香味,而早采果实中除果香味外,还有一定的青香味。  相似文献   

4.
冷藏对“金艳”猕猴桃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冷藏对“金艳”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GC-MS联用技术对常温(20℃)和低温(2℃)贮藏条件下的果实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低温延缓了醛酮类比例的下降幅度,抑制了水杨酸甲酯等酯类的生成.并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醛酮类比例逐渐下降,烯类比例逐渐上升.其中(E)-2-己烯醛比例逐渐下降;己醛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冷藏3个月时达到高峰;从冷藏3个月开始检测到D-柠檬烯,冷藏5个月时其比例剧烈增加.结果表明,冷藏显著影响“金艳”猕猴桃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SPME-GC 法分析南果梨不同部位及状态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  辛广  董萍  冯帆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11,32(24):277-280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果梨果皮与果肉、完整果外释与破碎后果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完整果实的外释香气成分种类比破碎后果汁中的香气成分种类丰富,从完整果实外释香气共鉴定出18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乙酯(1.49%)、丁酸乙酯(7.48%)、2-甲基丁酸乙酯(1.43%)、己酸甲酯(1.46%)、己酸乙酯(41.76%)、乙酸己酯(11.78%)、2-辛烯酸乙酯(1.07%)、辛酸乙酯(6.73%)、和α-法呢烯(21.6%)。南果梨果皮和果肉中有5种共同香气成分,但相对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果皮和果肉中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己酸乙酯,分别为46.89%、35.2%。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为比较南果梨不同添加方式对南果梨小米果粮酒香气的影响,采用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产酒率、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纯小米白酒与南果梨小米果粮酒共检测出27种香气成分,香气活力值(OAV)>1的有7种,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的OAV分别>3 000、150,是呈香的主体成分;发酵时添加小米质量50%的南果梨果浆,蒸馏时添加小米质量33.3%的南果梨果汁,得到的酒体香气品质最好,正丙醇、仲丁醇、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OAV、产酒率(42.28%)、酯类总量(226.33 mg/100 mL)及感官评分(93分)均最高。各样品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发酵与蒸馏时添加南果梨使酒体香气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7.
探究不同调配因素对白葡萄利口酒品质的影响,并明确其最佳调配工艺参数。以赛美蓉葡萄、贵人香冰酒为原料,白玉霓白兰地为加强酒基,选取不同添加量的赛美蓉葡萄酒、赛美蓉葡萄汁、贵人香冰酒和白玉霓白兰地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来探究不同因素及其复合因素对白葡萄利口酒感官评分和总酚含量的影响,并对9组正交酒样进行酯类香气化合物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赛美蓉葡萄酒30 mL、赛美蓉葡萄汁30 mL、贵人香冰酒20 mL和白玉霓白兰地30 mL时所获得白葡萄利口酒,呈赤金黄色,透明澄清,酸甜适宜,香气浓郁复杂,风味独特;其总酚含量为477.57 mg/L,感官评分为87.9分,酒精度为18.94%vol,总糖含量89.94 g/L,总酸含量4.38 g/L,挥发酸含量0.53 g/L,pH为4.23;在正交试验组中共检出16种主要酯类化合物为白葡萄利口酒提供果香、花香等特殊香气。研究结果可以为白葡萄利口酒的开发与加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冷藏对大豆分离蛋白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分离蛋白由于其优异的功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但在贮运过程中由于其组分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影响功能特性.为避免贮运环境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首先采用了不同包装形式[ 100%氮气铝箔包装、80%氮气:20%二氧化碳铝箔包装、60%氮气:40%二氧化碳铝箔包装、真空铝箔包装、实际工厂包装(白板纸塑/LDPE)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货架期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后120、125、130、135d采收的南果梨总糖、还原糖、淀粉、总酚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极显著;冷藏后常温货架期果实的褐变与果实采收时总酚、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直接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淀粉含量存在着间接的关系;冷藏前后南果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大。盛花后135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总糖、淀粉、总酚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最大,120d的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最大,盛花后125~130d采收的果实冷藏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小;综合考虑果实的褐变程度和品质两方面因素,确定长期贮藏南果梨的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后125~130d。   相似文献   

10.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1-MCP处理的南果梨冷藏90 d后水杨酸(SA)处理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及对冷藏南果梨常温后熟过程中酯类物质代谢途径关键酶——酯氧合酶(LOX)、醇脱氢酶(ADH)、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SA对南果梨冷藏后酯类香气恢复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结果表明,SA处理增加了最佳食用期南果梨酯类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CK相比,果实挥发性物质增加了4种,全为酯类物质;其总挥发性酯的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6.98%,比CK高18.83%。随着南果梨的常温后熟,SA处理果实LOX、ADH、AAT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A处理促进常温后熟期间南果梨果实LOX、ADH、AAT基因的表达。通过提高挥发性酯类物质合成代谢关键酶活性与表达量,促进果实酯类物质的生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冷藏后果实的香气。  相似文献   

11.
董萍  辛广  张博  冯帆  李铁纯 《食品科学》2010,31(22):477-479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 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对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南果梨20℃贮藏香气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香气成分的释放与果实的后熟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略下降的趋势;1-MCP 处理延长了南果梨20℃贮藏期,但减少了香气成分种类;处理组检出果实香气的种类比对照组减少了27.8%,其中酯类香气种类比对照果减少了31.3%。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据独立采集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4℃冷藏6 d的原料乳差异蛋白质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冷藏过程中,共鉴定到902种蛋白质。其中,冷藏前期(d 0 vs d 3)和冷藏后期(d 3 vs d 6)分别筛选出70种和71种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冷藏前期差异蛋白具有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刺激反应和细胞组织的调控等功能,主要参与了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冷藏后期差异蛋白具有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和RNA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功能,主要参与了糖代谢途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同源物(CDC42)是两个冷藏阶段共有的关键节点蛋白,该蛋白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密切相关。上述结果揭示了冷藏过程中的蛋白质组成差异和功能的多样性,为原料乳的冷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原料乳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南果梨为材料,研究1-MCP处理对南果梨酯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醇脱氢酶(ADH)、醇酰基转移酶(AAT)和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MCP处理的果实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15d,而且酯类物质的种类较对照果实减少了27.3%;处理的果实中15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1-MCP处理对果实AAT酶和PDC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ADH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1-MCP处理影响以氨基酸为前体物合成酯类物质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使南果梨在采后后熟过程中特有的香气变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草莓片干燥过程中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燥过程中草莓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且考察干燥过程中与酯类化合物有关酶活性。结果表明,草莓在干燥过程中,新生成了己酸乙酯、乙酸辛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己酸甲酯、乙酸己酯、乙酸辛酯等含量增加,同时也有部分酯类化合物损失;主成分分析显示,干燥15 h的草莓片酯类香气化合物综合得分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乙醇脱氢酶与某酸乙酯以及乙酸辛酯、(S)-3-羟基丁酸甲酯等酯类香气化合物呈显著正相关;醇酰基转移酶与乙酸某酯、己酸甲酯和辛酸乙酯等呈显著正相关;脂氧合酶与乙酸辛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丁位辛内酯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伟  钟奇  付伟  罗玲  刘旭  张鸿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0):47-54
为研究海拔对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影响,以该地区海拔2280、2390 m葡萄园种植的美乐和海拔2280、2390、2600 m葡萄园种植的赤霞珠果实所分别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酯类香气物质含量、抗氧化活力及感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上升,2种(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残糖含量降低,总酸、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色度、DPPH清除力以及铜离子还原力增加;2种葡萄酒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随海拔上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对2种葡萄酒主要酒酯类香气的构成无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葡萄酒酒样的酯类成分提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021%;葡萄酒感官得分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海拔过高对葡萄酒感官质量有负作用,海拔2390 m赤霞珠葡萄酒感官质量最佳;通径分析表明,总酚对葡萄酒感官质量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蛋白水解物对冷藏鱼糜品质和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  杨明  王松  黄莉  夏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145-148
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内(0、1、3、5、7d)鲤鱼鱼糜的颜色(白度值、亮度值)、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盐基氮,及肌原纤维蛋白的ATPase酶活性、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冷藏(4℃)条件下骨蛋白水解物对鲤鱼鱼糜的抗氧化效果及对蛋白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骨蛋白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鱼糜色泽明显改善,鱼糜样品的TBRAS、TVB-N及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而Ca2+-ATPase酶活性、总巯基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添加7%骨蛋白水解物的样品效果最为明显,冷藏至第7d时,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的TVB-N及表面疏水性分别降低了1.30g/100g、1.80μg,且效果显著(p<0.05)。因此,骨蛋白水解物能够抑制淡水鱼鱼糜的蛋白和脂肪氧化变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冷藏后南果梨货架期间气味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果梨冷藏后在货架期间气味的变化,采用电子鼻技术检测直接冷藏和经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后冷藏的南果梨在常温(20℃)货架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分析直接冷藏和1-MCP处理再冷藏的南果梨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电子鼻应用于检测南果梨挥发性物质的可能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传感器贡献率分析(LA)、线性判别式分析法(LDA)进行分析,并建立特征雷达图。结果表明:电子鼻对南果梨的挥发性物质比较灵敏,可以利用电子鼻无损检测南果梨的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经1-MCP处理的南果梨果实冷藏后在常温货架期间可以与未经处理的果实同样释放出南果梨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但挥发性物质构成的变化速率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8.
毕海丹  崔旭海  王占一  于滨 《食品科学》2016,37(10):272-277
为探究茶多酚和乳清蛋白的添加对冷藏鱼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草鱼鱼糜为研究对象,设计4 组进行实验,A组为对照组,B组添加0.05%茶多酚,C组添加5%乳清蛋白,D组添加0.05%茶多酚+5%乳清蛋白。在4 ℃条件下分别冷藏0、1、3、5、7、9 d,通过测定总巯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值、水分含量、凝胶强度的变化,研究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对冷藏鱼糜氧化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的添加可以明显抑制蛋白氧化和脂肪氧化(P<0.05),抗氧化效果是D组>B组>C组;而乳清蛋白的添加可以明显减少鱼糜水分含量损失和凝胶劣化(P<0.05),其作用效果是D组>C组>B组。与冷藏最初相比,从3 d起,所有指标变化显著(P<0.05),且结果都显示同时添加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协同作用效果最显著;冷藏7 d时,D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降低了4.3 mg/100 g,凝胶强度增加了260.07 g·mm,且保鲜效果显著(P<0.05)。因此,茶多酚和乳清蛋白共同应用于鱼糜制品生产中,将更利于提高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热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结合典型牛肉香气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荧光光谱等方法,探究结合率和香气物质性质、蛋白性质的相关性,明确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疏水系数(log P)较大的2-甲基-3-巯基呋喃和(E,E)-2,4-癸二烯醛与蛋白的结合率在加热前后均大于98%。常温下,豌豆分离蛋白与5-羟乙基-4-甲基噻唑和2-甲基吡嗪的结合率分别为(80.34±7.68)%和(17.58±0.58)%,低于前2 种香气物质。随着温度升高,豌豆分离蛋白与5-羟乙基-4-甲基噻唑的结合率降低而与2-甲基吡嗪的结合率升高,100 ℃加热10 min后结合率分别为(54.41±4.14)%和(25.35±1.26)%。经过120 ℃加热10 min和100 ℃延长加热时间后,豌豆分离蛋白与5-羟乙基-4-甲基噻唑和2-甲基吡嗪的结合均增强。热处理使位于疏水表面的2-甲基吡嗪结合位点暴露增加,豌豆分离蛋白和2-甲基吡嗪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为以豌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制备植物肉的热加工过程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肉类研究》2015,(4):20-25
以冷藏鲢鱼鱼肉肠为研究对象,分析添加聚丙烯酸钠和面筋蛋白后其在4℃冷藏条件下的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持水性、pH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0.2%的聚丙烯酸钠和3%面筋蛋白可以有效延长鲢鱼鱼肉肠在4℃冷藏的货架期,提高其在冷藏过程中鲢鱼鱼肉肠的pH值、持水性、蒸煮损失、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度和白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