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保护补偿是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流是生态保护补偿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部分地区开展了实践探索,但总体上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水循环的流域性特点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流域尺度的综合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模式,指出流域综合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基准、方式等确定的方法,并以珠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科学推进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已有实践成果,从法律法规、补偿资金、补偿方式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继而从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有关概念、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阐明了改革思路,提出了构建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南水北调"是解决水土资源不匹配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汉中市作为国家和陕西省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为水资源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保证水源地安全,国家应尽快建立以纵向补偿为主、横向补偿为辅的生态保护补  相似文献   

4.
5.
6.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流域健康的重要基础。当前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存在补偿机制层级分明但衔接不足、目标明确但实施方案模糊、政策支持突出但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多样但侧重事后治理等问题。重点从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操作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地下水的开采和管理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保障制度,亟需建立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回顾国内外地下水生态补偿的实践,梳理了地下水生态补偿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经验的前提下,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特点,完善了地下水生态补偿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框架。为寻求地下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于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有关的法律、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通过立法建立上下游、省(区)间、多元化、多样化、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考核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制定严格的管理、使用、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并逐步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生态保护效果与补偿资金分配相关联的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从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入手,梳理了实施水资源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宣传,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实施差异性区域政策、完善政策与法规建设等建议,为北京市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作为流域“生命线“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黄河流域以水资源为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原则,建议构建灵活多样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方式,以支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保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谁污染,谁负责"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总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和水质补偿赔偿法的优点,确立了基于水量、水质修正系数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并以杨木水库为例估算了用水地区对杨木水库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生态补偿额度:16 746.06万元/年,即用水地区每年向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支付16 746.06万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所建核算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仅考虑单一因素的计算,较为全面的反映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的调研分析,提出应加强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加强生态调度,建立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体系;加强河流生态保护目标研究,尽快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建议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为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发展中保护恢复水生态环境,常熟市开展了水生态环境补偿工作。介绍了常熟市水功能区生态补偿实施前后的水质状况、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常熟市生态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其原因是生态补偿资金大部分用于水稻田种植补偿,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农业补贴,而用于河道生态补偿的资金份额较小。针对常熟市生态补偿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当地的水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补偿对弥补区域间水资源保护外部效应,协调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跨区域横向补偿机制,如何合理测算各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是主要难点和关键问题。本文建立基于水资源价值流的跨多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建立水资源保护产生价值的运移传递关系矩阵,计算多区域间的补偿标准,并应用于东江流域,对东江流域各区域逐级进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利用2017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作为补偿对象的赣州和河源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6.67亿元、15.61亿元,下游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和香港应承担的生态补偿量分别为4.89亿元、6.87亿元、4.18亿元、3.03亿元和3.30亿元,可为确定流域内跨多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源保护中生态补偿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源地生态保护及补偿是我国生态保护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基于生态补偿方式对生态保护的影响分析,研究了不同模式下的生态补偿方式类型,并提出生态造血型补偿方式。通过研究指出,由于水源地政府在水源保护中的双重角色,应更多地运用生态造血型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破坏严重,地下水的保护与修复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地下水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鉴于地下水循环的复杂性与人类对其有限的认知程度,我国对地下水破坏与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亟需建立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在地下水生态补偿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与成果,揭示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及亟需突破的方向,为我国建立地下水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保护经济补偿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职能、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的产生根源出发。分析提出了实施水资源保护经济补偿对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从水资源保护经济补偿对策的有效实施角度出发,提出了制定经济补偿对策的总体技术框架及其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AT模型的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胜  黄介生  李建  尹炜 《水利学报》2016,47(6):809-815
绿水是降水渗透到非饱和土壤中用于植物生长的不可见的水,绿水与蓝水相对应,是陆地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人类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都集中在可见的蓝水,而忽略了生产性绿水的管理与利用。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围绕水源区水源保护目标,将绿水管理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绿水管理的水源区生态补偿框架,通过SWAT模型对管理措施进行效果模拟,以此确定绿水管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梯田、石线、等高耕作和地表覆盖4种绿水管理措施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方面均产生了良好效益,并且效益成本比均大于1,适合在水源区进行应用和推广,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为1784万元/a,平均为每年343.5元/hm2。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能够提高农民保护水源积极性等优势,可为水源区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与涵养区,为保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三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结合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补偿的主体和客体、方式和标准等。建立并完善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制度,是打开制约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颈瓶、从源头保护水环境和水源的一项长远、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