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对梅片树叶挥发油进行包合,以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最佳包合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投料比、包合时间以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物的得率和包合率的影响,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梅片树叶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8,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包合物的得率和包合率分别是75.64%和88.42%,说明本工艺具有良好的得率和包合率,这对于开发梅片树叶挥发油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羟基(O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同时,对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要强于BHT;而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要明显弱于BHT,梅片树叶挥发油中高含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来源。结论:挥发油在某些抗氧化活性方面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羟基(O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同时,对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要强于BHT;而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要明显弱于BHT,梅片树叶挥发油中高含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来源。结论:挥发油在某些抗氧化活性方面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蜡质玉米淀粉为试验原料,采用酶法脱支淀粉后重结晶制备淀粉球晶,通过对所制淀粉球晶的链长分布与分支度、回收率、球晶形貌特征、结晶度分析及热力学性质测定,考察异淀粉酶添加量和结晶时间对球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糊化后冷却至50℃加入25 U/g异淀粉酶反应24 h可使支链淀粉完全脱支,所得淀粉球晶平均链长为26.70;已脱支的淀粉于25℃条件下重结晶,回收率和结晶度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结晶24 h回收率和结晶度分别为76.58%和51.1%;淀粉球晶的起糊温度(T_o)、峰值温度(T_p)、终止温度(T_c)和焓值(△H)高于原淀粉,且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大趋势;SEM图像显示,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淀粉球晶的颗粒度逐渐清晰,但淀粉球晶颗粒出现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7.
8.
以分子蒸馏单甘酯的重相产物和辛酸为原料,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中、长链甘油酯(M/LCG)。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底物(重相产物与辛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对产品中含有辛酸的甘油酯成分含量及辛酸插入率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底物摩尔比6∶4,反应时间6 h,加酶量15%。在选定条件下,产品M/LCG中甘油二酯(DAG)含量为50.73%,辛酸插入率为15.35%。对选定条件下的M/LCG样品经柱层析分离纯化,以硅胶为吸附剂,正己烷-乙醚-甲酸(体积比45∶25∶1)的溶液为洗脱剂,可得到DAG含量为88.24%的中、长链甘油二酯(M/LCD),且主要为sn-1,3 DAG。通过DSC、XRD对纯化的M/LCD进行性质研究,测得其熔点为60.34℃,存在明显同质多晶现象,主要为β与β'晶型共存。M/LCD的热力学性质以及晶型特性将为其在乳液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Ponpimol Tiptara Amorn Petsom Sophon Roengsumran Polkit Sangvanich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8,88(6):1025-1034
BACKGROUND: Curcuma aromatica is a medicinal plant belonging to the Zingiberaceae family with an in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extract from the rhizome of this plant contains ha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In this study the profile of fractions containing hemagglutinating activity is described. RESULTS: Following extraction with saline buffer, the protein solution was fractionated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completed on fast‐flow SP‐Sepharose, as well as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Superdex 75. The active fractions were then separated by one‐dimensional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labeled proteins were digested with trypsin. The digest bands were analyzed by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ferred peptide sequences were used in Mascot searching and mass spectrometry‐driven BLAST (MS‐BLAST) homology searches allowed the recognition of related proteins in other species of Viridiplantae. Six putative proteins from nine bands showed similarity with lectin sequenc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por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x lectins from the Curcuma aromatica rhizome achieved by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MS‐BLAST algorithms to search for homology between de novo determined peptide sequences and protein sequences available in sequence databases.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
应用AFS-9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采用湿法消解方式,在选定仪器工作条件下,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郁金中砷和硒。以工作曲线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郁金中砷和硒的含量,并用植物标准参考物质评价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在0~20.0μg/L范围内As及Se的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s:If=48.990 8 c+55.243 3(r=0.999 8);Se:If=49.371 7 c+46.583 7(r=0.999 3),砷和硒的回收率分别为97.15%~102.87%和98.35%~101.7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郁金中As和Se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开展高纯度亚麻木酚素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亚麻籽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己烷脱脂、乙醇提取、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纯化制备得到高纯度亚麻木酚素。其中,大孔吸附树脂的洗脱溶剂为80%乙醇溶液,HSCCC溶剂体系为叔丁基甲醚-正丁醇-乙腈-水(1∶3∶1∶5,V/V)。实验分离得到的亚麻木酚素经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纯度分析,结果显示杂质质量分数低于0.5%。通过采用多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纯度计算,其纯度在99.3%~99.5%之间。最后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亚麻木酚素。结果表明,该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可行,纯度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制备得到的样品具有纯度高的优点,可以应用于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以茶梗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CNC制备工艺(即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CNC的形貌、热力学性能、结晶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茶梗CNC的最佳反应时间125 min,温度45℃,硫酸质量分数为63%;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CNC的得率为49.9%,其为棒状,直径4~8 nm,长度100~250 nm,属纤维素I型;与茶梗纤维相比,茶梗CNC结晶度提高,热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察尔汗盐湖的水氯镁石和氨为原料,通过工艺条件的选择,制备出过滤性能良好的氢氧化镁沉淀物,该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煅烧就可以得到高纯度氧化镁。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液浓度100g L,温度80℃,晶种添加量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辅酶Q10的亲水性,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辅酶Q10微粒。考察药物质量浓度、体系温度、搅拌速率及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辅酶Q10微粒平均粒径的影响,优化辅酶Q10微粒制备的工艺条件。实验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辅酶Q10原药及辅酶Q10微粒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可以控制微粒的粒径尺寸。优化获得的工艺条件为:药物质量浓度50mg/mL、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1:6、体系温度4℃、搅拌速率4000r/min、搅拌时间10min。按此工艺,可以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1.84μm的微细颗粒。表征结果显示,辅酶Q10微粒的化学结构与原药相比未发生变化,但熔点及分解温度均降低,晶体衍射峰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5.
该文优化了紫苏饼粕微晶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PSM-MCC)酶法制备工艺,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以紫苏饼粕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Cellulose,PSM-CL)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M-MCC进行表征。纤维素酶酶法制备PSM-MCC最佳工艺为:pH值5.0、PSM-CL和水的料液比1:20 g/mL、加酶量的质量分数为0.4%、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3 h。在此工艺下,PSM-MCC得率为90.74%,聚合度134。PSM-MCC去除了木质素等杂质,结晶度从49.39%增加到61.37%,与PSM-CL相比,纤维素酶水解制备的PSM-MCC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其直径较小,为48.26 μm,表面呈多孔和层状结构。该研究通过生物酶水解制备的PSM-MCC各项性能优异且符合国家标准,有望被应用在食品、制药和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探讨藻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离纯化工艺,通过改进工艺条件获得高纯度DHA乙酯(DHA-EE)。以乙酯化藻油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联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高纯度DHA-EE,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分子蒸馏条件为蒸发温度105?℃、内冷凝温度55?℃、外冷凝温度30?℃、物料温度30?℃、刮膜速率160 r/min、真空度1 Pa、进料速度1 g/min,在此条件下DHA-EE纯度为72.1%,回收率为71.6%;最优制备液相色谱条件为采用YMC-PACK ODS-A制备柱(5 μm,21.1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95∶?5)、流速20 mL/min、上样量0.2 g、检测波长204 nm,在此条件下 DHA-EE纯度达到96%以上,平均回收率为79.66%。 相似文献
17.
18.
以瓜尔胶和纳米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使用戊二醛交联和流延法制备了全生物质基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分别对薄膜表面基团、结晶结构、透光度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拉伸强度和溶胀性能的研究,评估了戊二醛用量对薄膜机械性能和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胶薄膜经戊二醛交联后,表面变得平整;随着戊二醛用量的增加,薄膜的透光率提高,当戊二醛用量为0.8%时,薄膜透光度可达到未交联薄膜的143%,拉伸强度是未交联薄膜的4.6倍。采用戊二醛进行交联后制得的薄膜在绿色包装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