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本文采用菜籽油作为对比对象,探究长柄扁桃油和菜籽油分别在100 ℃、130 ℃、160 ℃、180 ℃和210 ℃温度条件下高温烹饪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远高于菜籽油,适合作为一种高品质烹饪食用油。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种油的酸价和茴香胺值均增加,过氧化值先增加后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下降;两种油均产生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苯并芘和极性物质),但长柄扁桃油较菜籽油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极性物质,长柄扁桃油在整个高温烹饪过程中产生苯并芘含量≤10 μg/kg,未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苯并芘的限量,而菜籽油在100 ℃下烹饪3 min后已超出规定限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本文采用菜籽油作为对比对象,探究长柄扁桃油和菜籽油分别在100℃、130℃、160℃、180℃和210℃温度条件下高温烹饪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远高于菜籽油,适合作为一种高品质烹饪食用油。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种油的酸价和茴香胺值均增加,过氧化值先增加后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下降;两种油均产生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苯并芘和极性物质),但长柄扁桃油较菜籽油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极性物质,长柄扁桃油在整个高温烹饪过程中产生苯并芘含量≤10μg/kg,未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苯并芘的限量,而菜籽油在100℃下烹饪3 min后已超出规定限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油脂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脂肪酸组成及流变特性,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AV与POV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00℃以上高温烹调和光照贮存的油脂AV和POV分别高于微波处理和高温贮存组,并随烹饪温度和光照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最高分别达到1.17 mg/g与22.75 mmol/kg;处理时间和温度、热处理方式与光照对脂肪酸含量都有影响,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高温长时间处理使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300℃处理20 min,含量从38.94%和31.46%降为37.76%和30.53%,而亚麻酸的含量由0.26%增加至0.28%,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有增加。高温和光照条件下长时间储存,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不同处理后的油脂流变学特性不随剪切力的改变而改变,200℃以上高温烹调和微波组的油脂粘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贮存组的油脂粘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一直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食盐浓度、盐渍温度和时间对洋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洋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随食盐浓度的增大和盐渍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随着盐渍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当洋葱与其质量9%的食盐混合后于20℃盐渍24 h时,洋葱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总挥发性硫化物含量最高,洋葱特征风味更加突出,同时其刺激性气味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可食用动物油脂的经济价值,以灰鹅液油为原料,在110、130、150、170、190℃对其连续加热10 h,测定不同温度下灰鹅液油的过氧化值、酸值、丙二醛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分析高温对灰鹅液油食用安全性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放置10 h的灰鹅液油(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灰鹅液油过氧化值、酸值、丙二醛含量增加,且在温度升高至130℃时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超过国标限值;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110℃加热对灰鹅液油的风味影响不大;灰鹅液油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物质,随温度升高,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加,总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150℃时最高。综合油脂氧化和风味变化,建议灰鹅液油加热温度应低于130℃。  相似文献   

6.
应苗苗  施文正  刘恩玲 《食品科学》2010,31(22):421-426
通过电子鼻和SPME-GC-MS 方法对不同收割期的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实验表明不同收割期的坛紫菜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SPME 萃取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 分别从一水、二水、三水和四水坛紫菜中分离鉴定出35、38、51 和55 种化合物,其中以醛酮类和烷烃类为主,8- 十七烯、壬醛和己醛是坛紫菜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实验结果还表明一水和二水坛紫菜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小,质量较稳定,三水和四水坛紫菜挥发性变化较大,因此一水和二水坛紫菜适宜开发作为食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牡蛎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随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以期对小鼠法检测脂溶性贝类毒素假阳性结果的来源进行探索和分析。方法: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脂肪酸进行衍生化,使用固定液100%二氰丙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色谱柱对牡蛎样品中游离脂肪酸进行检测。结果:-10 ℃和-20 ℃贮存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之后再缓慢增加,4 ℃贮存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一直缓慢增加;贮存时间相同,-20 ℃贮存样品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10 ℃。在3 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高毒游离脂肪酸C20∶5n-3和低毒游离脂肪酸C22∶6n-3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长。5 个月后-20 ℃贮存样品中C20∶5n-3含量为136.79 μg/g,达到小鼠最小致死量(6 mg)45%;若取2.5 倍称样量进行实验,可导致小鼠法假阳性结果。结论:牡蛎样品中高毒游离脂肪酸是小鼠法检测脂溶性贝类毒素假阳性结果的重要来源,且高毒游离脂肪酸含量随贮存温度和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发酵过程中糟鱼的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氯化钠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总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后达到动态平衡;有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蛋白质含量和盐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后达到动态平衡;氨基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最后达到动态平衡.脂肪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利用SPSS软件对非挥发性物质与优势菌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数与氨基氮含量为显著正相关;葡萄球菌数和酵母菌与游离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芽孢杆菌具有产蛋白酶特性,可以代谢生成氨基态氮;葡萄球菌和酵母菌可以代谢生成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热处理条件(温度110,115,120,125,130 ℃和时间25,40,55,70,85 min)对牛骨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EBBH-MRP)呈味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低于130 ℃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这与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变化趋势一致。风味核苷酸含量随温度上升呈增加趋势。在不同温度下,共检测到6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当热处理时间超过40 min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断增加,风味核苷酸含量也缓慢增加。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减少,共检测到54种。醛类、酮类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至70 min,其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适当的热处理条件可以提升EBBH-MRP的呈味及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火锅底料实际生产状况,对比不同温度、压力、加热面积对产品油脂氧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0.1~0.5 MPa低压条件可抑制油脂的水解氧化,氧化指标随着压力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反式脂肪酸含量下降13%,当压力超过100 MPa后,油脂的氧化速率则会明显加快,产品货架期较常压条件下缩短26%。80~120 ℃内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总体变化不明显,随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40 ℃,UFA/SFA下降了13.1%(与120 ℃时相比);160~180 ℃范围内油脂氧化速率较为平稳,但持续的高温也会引起反式脂肪酸的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品货架期呈缩短趋势。相比温度与压力,加热面积对火锅底料产品氧化、脂肪酸组成以及货架期均无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火锅底料等高脂调味品的生产技术和风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将小龙虾热烫后置于真空包装盒内,灌水并抽真空,分别于3 种冻结温度(-20、-40 ℃和-55 ℃)的冰柜内冻结至中心温度为-15 ℃,再于2 种冻藏温度(-20 ℃和-40 ℃)的冰柜中冻藏24 周,测定不同温度冻结和冻藏小龙虾肉的脂肪质量分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探讨冻结及冻藏温度对小龙虾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6 组小龙虾的脂肪质量分数、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FFAs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相对含量、POV、TBARS值总体显著上升(P<0.05)。冻藏温度相同时,-20 ℃冻结的小龙虾肉的POV、TBARS值高于-40 ℃和-55 ℃,而FFAs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冻结温度相同时,-20 ℃冻藏小龙虾肉脂肪和FFAs含量、POV、TBARS值均明显高于-40 ℃冻藏组,UFAs和PUFAs含量低于-40 ℃冻藏组,SFAs含量高于-40 ℃冻藏组。结论:冻结温度-40、-55 ℃和冻藏温度-40 ℃均减轻了小龙虾肉脂质的水解和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乳化肠中的脂肪,并进行皂化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对比研究 不同杀菌温度对乳化肠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肠经不同杀菌温度处理后,脂肪酸含量和 脂肪氧化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杀菌温度超过100 ℃时,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显著增 加(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呈极显著降低(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6 PUFA/n-3 PUFA比值显著增加,PUFA/SFA比值显著降低,同时 100~110 ℃杀菌温度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100 ℃以上的杀菌温度使C14:0、C16:0、C18:0和C20:0的含量显著提高,同时 C18:2n6、C18:3n3、C20:3n6和C20:4n6的含量显著降低,而C20:5n3和C22:6n3未检出。结论:低于100 ℃的杀菌条件可以最大程度 保持产品原有的脂肪酸组成,而高于100 ℃的杀菌温度对产品的脂肪酸比例破坏明显,且可显著促进脂肪氧化,这 为杀菌条件在肉制品中的精细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食用油热加工过程中由其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TFAs) 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有效控制TFAs的形成,对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是油脂不完全氢化形成TFAs机理研究,而无需催化剂条件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热致异构化机理和氢化机理完全不同。而近年来油脂热处理过程中关注最多的顺反异构主要集中在C=C上的异构现象,因此,本文将着重总结不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形成反式脂肪酸机理,旨在为为高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形成抑制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GC)是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然而,由于来源于反刍动物的天然TFAs(n-TFAs)与部分氢化油的工业TFAs(IP-TFAs)的组成不同,以及不同食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差异,无法利用一种固定操作程序完全分离并准确分析各类食品中的TFAs组成。本文通过分析食品中TFAs的来源与组成,系统综述了GC法分析TFAs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甲酯化衍生方法、Ag+预分离法,色谱条件(如色谱柱、柱长、柱温、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等)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常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标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以便帮助分析人员依据实际样品以及所在实验室条件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7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7类76种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FAS)异构体构成及其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结果表明:68%样品中的TFAS含量≤0.3 g/100 g,29%样品的TFAS含量在0.3~2.0 g/100 g,只有3%样品的TFAS含量>2 g/100 g。除锅巴和膨化食品外,被检食品中的TFAS异构体的组成主要是以C18∶1t为主,其C18∶1 t总量占总TFAS含量的60%~96%,说明反式脂肪酸(TFAS)广泛存在于被检的各类食品中,除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高的少数食品外,绝大多数食品中的TFAS含量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应激时奶牛血液中氨基酸与乳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6头相同泌乳期奶牛,正常饲喂和饮水,实验期35 d(6月29日—8月5日)。每日10:00和18:00记录气温,统计产奶量,每周取全天奶样,Foss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蛋白含量。于实验开始第1周和最后1周采集颈静脉血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随着气温的升高(由26℃升高至最高38℃),实验奶牛日均产奶量由15.2 kg/d下降至10 kg/d,乳蛋白产量由0.47 kg/d下降至0.31 kg/d。血液中Glu、Asp、Gly和Val等主要的生糖氨基酸(参与糖异生作用)以及Leu、Ile等生酮氨基酸均升高或显著升高(0.01P0.05);总支链氨基酸(Val、Ile、Leu,主要参加免疫反应)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必需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由54.75%增至67.89%。结论: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奶牛可发生热应激,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均降低,但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特别是支链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提示热应激时奶牛血液中高水平的游离氨基酸并未完全用于乳蛋白的合成,还发挥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作用,而后者的作用优先于参与乳蛋白的合成,即可能优先作为功能性氨基酸参与了机体的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部分市售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含量以及异构体组成,为开展TFAs的风险评估和食品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1~6月在上海市超市、面包店或快餐店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9大类共106种市售食品,包括植物油、乳及乳制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饮料、小吃甜饼、调味品和畜禽肉及制品,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Ag+-SPE)结合气相色谱方法检测TFAs含量。结果抽检样品中的TFAs以反式油酸(t C18∶1)为主,反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除黑咖啡外,其余105种食品均检测到TFAs,其中,巧克力派的TFAs含量最高(1 711.58 mg/100 g)。反刍动物食品和含乳及乳制品的食品中11t C18∶1异构体含量较高(占总TFAs的53.9%~100.0%)。富含氢化油的休闲食品中9t C18∶1异构体含量较高(占总TFAs的14.3%~87.7%)。猪肉和牛肉经加工后TFAs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市售食品中普遍检测到TFAs,食物成分和加工过程不同总TFAs含量及异构体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预包装休闲食品和西式甜饼店食品含有较多的TFAs。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条件下油脂氢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带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将会引发心血管等多种疾病,而油脂氢化过程是产生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之一;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油脂氢化可大大减少反式脂肪酸形成,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其在油脂氢化工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杀菌温度对卤蛋脂肪氧化共轭二烯酸(conjugated dienoic acid,CDA)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色泽、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杀菌温度低于95?℃和105?℃时...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肠杆菌O157:H7 ATCC 43889经50、60 ℃和70 ℃反复多次热胁迫处理与在10、28、36 ℃和45 ℃的条件下生长培养后对其80 ℃抗热性的影响。分别对ATCC 43889进行50、60 ℃和70 ℃的热胁迫,研究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杀死某细菌数量90%所需要的时间(D值)的变化,观察ATCC 43889热胁迫前后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的变化;将ATCC 43889置于10、28、36 ℃和45 ℃培养至稳定期,分别测定其在80 ℃的存活量,再利用Weibull模型拟合其在80 ℃的热致死曲线。结果表明,50、60 ℃和70 ℃热胁迫处理均可诱导ATCC 43889抗热性增加,经10 次热胁迫并传代培养后,其D值分别为第1次热胁迫处理后的1.88、2.38 倍和8.18 倍,D值随热处理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说明胁迫温度越高,D值越大,其抗热性越强;经过60 ℃和70 ℃热胁迫后,ATCC 43889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80 ℃,ATCC 43889的致死曲线表明,胁迫温度越高,其抗热性越强(P<0.05);在10~45 ℃培养,随培养温度的升高,ATCC 43889的抗热性显著增加(P<0.05)。利用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ATCC 43889经过50、60 ℃和70 ℃热胁迫处理10 次后与10、28、36 ℃和45 ℃培养后在80 ℃的抗热性曲线,随着胁迫温度和培养温度的升高,ATCC 43889的抗热性都呈增加趋势。综上,一定热处理与培养温度可胁迫诱导大肠杆菌ATCC 43889抗性热增强和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