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橡子仁萃取物的成分组成及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栓皮栎橡子仁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萃取,制备橡子仁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各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通过抑制率测定、抑制动力学和荧光猝灭试验分析各萃取物的体外抑酶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种橡子仁萃取物结构高度相似,主要为单宁类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9种物质;正丁醇萃取物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16种物质;水萃取物含没食子酸、绿原酸等21种物质。三种橡子仁萃取物均可有效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47、1.122、4.031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0.014、0.028、0.037 mg/mL。三种萃取物对两种酶的酶抑制类型多为混合型抑制,荧光猝灭类型多是以静态猝灭为主,动态猝灭为辅的混合猝灭。  相似文献   

2.
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和8-苯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研究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和类型、紫外光谱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正丁醇、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02、4.086、1.248、4.299和6.904mg/mL。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653mg/mL。正丁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混合性抑制,K-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795和0.435mg/mL。石油醚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不可逆竞争性抑制,Ki为2.893mg/mL。水、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可增强Ot一淀粉酶紫外吸收,但均不改变吸收峰。水提取物增强ANS荧光强度,低浓度正丁醇提取物增强了荧光强度,高浓度则降低了荧光强度,石油醚提取物则与此相反。另外,各提取物均使ANS发生蓝移。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淀粉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苦笋壳不同提取相的抗氧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以70%(体积分数)乙醇和水分别对苦笋壳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以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FRAP)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种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方式总糖含量为(97.3±0.28)%,高于醇提方式。总酚和黄酮含量在醇提相中较高,分别是(28.53±1.67)%和(27.22±2.02)%。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上看,醇提相大于水提相。醇提方式下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对·OH清除能力可达(67.32±1.57)%,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是(0.158±0.003)、(0.104±0.006)mg/mL,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笋壳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精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差异,以生黄精和熟黄精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活性物质,得到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水相和石油醚相提取物。分别测定各相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各相提取物对3种细菌和2种霉菌的抑菌圈直径,探究各相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生黄精各相活性物质含量均大于熟黄精,对细菌的抑制能力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水相石油醚相,对霉菌的抑制能力为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黄精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能力比对霉菌的抑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探究苦荞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比较研究了苦荞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分析鉴定了苦荞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并研究了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80%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30%丙酮提取物,而水提取物相对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80%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3种成分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2种物质分别是芦丁和槲皮素,两者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中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从而"占据"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故本实验从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及分子模拟几个方面出发研究鼠尾草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鼠尾草酸对α-淀粉酶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1.12 mg/mL,以可逆的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鼠尾草酸与α-淀粉酶结合后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鼠尾草酸与α-淀粉酶作用后没有催化底物生成新的产物,而是形成可逆的酶-抑制剂复合物,引起变构调节,从而扰乱了α-淀粉酶的构象动力学,最终导致酶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水)回流提取和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法制备青钱柳提取物,采用α-淀粉酶的抑制模型评价其活性筛选最佳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来源青钱柳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最好;在30 mg/m L时,不同来源青钱柳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江西修水(36.4%),湖南八大公山(71.0%),湖南张家界(67.6%),湖南绥宁(58.3%),湖南邵阳(59.6%),贵州榕江平阳(35.3%),贵州榕江小丹江(65.7%),贵州贵阳(67.7%)。结论:石油醚回流提取法适于获得青钱柳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不同来源青钱柳提取物对α-淀粉酶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麦东不同极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评价活性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制备了麦冬水提物、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评价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活性部位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水提物>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水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二氯甲烷部位>7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其中,体外活性最强的部位为麦冬水提物,灌胃给予糖尿病小鼠后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值。结论 麦冬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并具有显著的体内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青柿子提取物对人唾液α-淀粉酶(HSA)、猪胰腺α-淀粉酶(PPA)、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抑制作用及餐后血糖变化,以青柿子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丙酮萃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法制备青柿子提取物,通过酶活性抑制率分析、酶动力学分析和酶荧光猝灭试验研究青柿子提取物体外抑制酶的效果及机制;通过小鼠实验验证青柿子提取物对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青柿子提取物抑制HSA、PPA、α-Glu活性,抑制类型均为混合性抑制,半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为(16.18±0.17),(13.57±0.30),(3.22±0.03)μg/mL;HSA、PPA、α-Glu酶与青柿子提取物均有1个结合位点,说明青柿子提取物作用于HSA、PPA、α-Glu酶的荧光发色基团,自发形成复合物,引起HSA、PPA、α-Glu酶发色基团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和酶内源性荧光淬灭,从而抑制酶活性。动物实验表明青柿子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小鼠餐后血糖水平,提示青柿子提取物通过抑制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桐花树叶70%醇提取物经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5个部位。对各部位进行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活性物质含量高、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桐花树叶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9μg/m L和60.79μg/m L。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类型为混合Ⅱ型抑制,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为0.245 mg/m L,对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Kis)为0.023 mg/m L。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甘薯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利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甘薯叶乙醇提取物,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及正丁醇层萃取物,并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考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薯叶提取物中存在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其中甘薯叶正丁醇萃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根据正丁醇萃取物抑制酪氨酸酶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拟合方程可得,甘薯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过程,其抑制类型是混合型,KI与KIS分别为0.198、0.209 mg/mL,即甘薯叶提取物与游离酶的结合程度大于与酶-底物络合物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探讨酸荔枝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将酸荔枝干燥核粉碎,用乙醇超声波法提取,对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抑制模型,测定酸荔枝的4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提取物对α-葡萄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高于阿卡波糖,其中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提示酸荔枝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试验揭示酸荔枝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枇杷花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莲  张宏  李琪  杨必坤  张晓喻  严伟 《食品科学》2007,28(12):109-112
研究枇杷花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的作用。实验以苯甲酸钠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了枇杷花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95%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并对不同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枇杷花的提取液对细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优于对照组。正丁醇、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  相似文献   

14.
将泽泻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后的水相过大孔树脂柱得到水洗脱部分和95%乙醇洗脱部分,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高活性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活性最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92.30%,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作用属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活性测定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猕猴桃根石油醚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及组成成分进行研究。酶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在最大考察浓度的抑制率可达(89.38±1.27)%,优于同浓度下的阿卡波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从提取物的甲酯化和非甲酯化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49种成分,甲酯化样品中检测鉴定了20种,非甲酯化样品中检测鉴定了29种,其中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的相对含量总和占流出峰总面积的61.484%。猕猴桃根石油醚提取物含有的亚油酸、亚油酸甲酯、亚油酸乙酯可能是猕猴桃根石油醚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比较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及降血糖活性。以φ=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得到广金钱草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利用比色法检测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并根据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评价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4.57 mg/g和34.27 mg/g。乙醇提取物对胆固醇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3.24%和68.52%;正丁醇萃取相对胰脂肪酶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到77.39%。石油醚萃取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78.60%。研究表明,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具有显著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是淀粉消化关键酶,也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酶。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互作机制。结果表明,栀子黄以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其缔合常数Kic分别为1.47 mg/mL和0.58 mg/mL。荧光光谱表明: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能力,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的混合型猝灭。焓和熵的变化表明:栀子黄与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主要由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结合距离分别为4.77nm和5.19 nm。同步荧光表明,栀子黄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引起酶的重排和构象变化,从而引起酪氨酸残基或/和色氨酸残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小米降糖功效及降糖组分,阐明加工方式对其降糖作用影响,本文选用70%乙醇溶液提取生、熟小米中的活性物质,利用STZ诱导的二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验证。通过进一步萃取70%乙醇粗提物,得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物,对5种提取物的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小米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减轻大鼠的糖耐量受损,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熟化的小米醇提取物无显著的降糖效果。熟化对小米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而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小。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水提物对α-淀粉酶有促进作用,说明其对糖代谢有负面影响。具有降糖效果的组分主要集中在正己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从广西龙胜县的罗汉果植株根中分离内生菌,并采用打洞法和Bernfeld法从中筛选出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发酵液后进行活性部位追踪。结果表明,从罗汉果根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到2株α-淀粉酶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PD-3(42.51%)和PD-4(56.29%);两菌株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物质均来自发酵液,发酵液经萃取后,菌株PD-3和PD-4抑制活性最高的萃取相分别为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4.19%和88.46%,较阿卡波糖的抑制率(45.17%)高;菌株PD-3的正丁醇相含有多糖、黄酮等化学成分,菌株PD-4的乙酸乙酯相含有糖类、酚和醌等化学成分;两株菌株经形态观察均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具有产α-淀粉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