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双坡折板式网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出现结构挠度大幅度增加、部分橡胶支座锚栓被剪断的破坏特征。通过对结构现状观测、计算与分析,采取在网架结构下部增加5道张弦式预应力拉索、将原橡胶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少量杆件与套筒原位加固的加固方案。加固后减小了结构挠度,降低了构件的应力水平,增加了结构竖向与水平刚度,在结构中增加了一道二次防线,消除了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某跨度为70.5m的水泥熟料库圆台形网架支座对网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专门的平面内径向可动、法向约束的螺栓球节点支座,建立了包括支座底板、加劲肋、锚栓、法向限位板等在内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重点分析了节点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所提支座形式可以改善整体网架的经济性,并具有安全可靠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厘清网架板式橡胶支座设计中挡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这一构造细节,针对实际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5个高精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总结了支座在释放过大水平位移时锚栓的受力特性,分析了此设计细节与孔径余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见的支座锚栓难以控制支座在强震下的侧向位移;增设挡板有助于保护锚栓,特别是当挡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较孔径余量小时,其保护作用更为显著,从而防止支座脱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往复荷载作用下网架平板支座超低周疲劳破坏,设计了长圆孔平板支座试件.在进行了平板支座大位移往复加载的超低周疲劳试验后,对锚栓破坏过程、变形特征、宏观断面特征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平板支座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锚栓受到拉-弯双重作用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并逐渐积累成为试件的"薄弱"区域;随着根部裂纹产生并在加载过程中不断扩展,在锚栓开裂处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发生疲劳断裂;平板支座锚栓断后的伸长率与缩颈率能直观反映其变形范围与塑性损伤累积程度;锚栓断口表面沿加载方向存在两个裂纹源,断面可见半月形贝纹线,断面中间区域比较粗糙,锚栓断口均呈现明显的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具有疲劳断口的宏观基本特征,属于典型的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复杂受力状态下,混凝土边缘到锚栓的距离对网架平板支座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的影响,分别针对不同混凝土边缘距离的两个平板支座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平板支座破坏模式、滞回曲线、箍筋应变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平板支座的运动伴随着平动和转动,竖向压力较大可阻碍锚栓周围混凝土被推出,混凝土边缘距离的改变对平板支座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在大位移阶段,边距较小一侧边缘混凝土发生明显破坏,此时平板支座丧失继续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箍筋对避免混凝土边缘破坏贡献显著,与加载方向垂直的边缘箍筋承受弯曲变形,平行于加载方向的箍筋承受拉力。对于与平板支座连接的混凝土柱顶,按照一般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可充分发挥箍筋作用,但需严格保证首层箍筋深度,对首层箍筋深度确定方法提出建议。当保证混凝土边缘距离时,大位移阶段将发生混凝土顶面承压破坏。  相似文献   

6.
某平面尺寸为81m×42m的正放四角锥螺栓球节点网架采用周边上弦多点支承与中部下弦2点支承相结合的约束形式。在安装完成后,网架出现了明显的杆件弯曲现象。经过分析,引起杆件弯曲的主要原因是网架上弦周边支座的钢底板和加劲板式橡胶垫的螺栓孔开孔过小。接触力学分析得出,支座钢底板和加劲板式橡胶垫的螺栓孔开孔过小导致加劲板式橡胶支座的实际水平约束刚度约为原设计计算模型的386.6倍。对不合要求的支座采用分批拆换的方法处理,对弯曲杆件采用侧焊扁钢加强。经过3年的观测,处理后网架未见任何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MIDAS软件对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中心工程网架滑移过程的内力及变形进行仿真模拟,确定了地面散装与高空整体滑移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方法。根据网架支座点将网架平面进行分区,分区网架在起步脚手架上拼装。网架预起拱高度约为90mm,屋面主檩条在网架滑移前需焊接安装就位。对网架支座采用滑轮进行改造,通过两条通长槽钢轨道进行滑移,最后将网架支座置换至混凝土梁上。采用该施工方法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后锚固于无裂缝混凝土中的膨胀型锚栓、扩底型锚栓及化学锚栓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锚栓试件的破坏形式主要有钢材拉断、混凝土破坏及混合破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膨胀型锚栓及化学锚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力有不同程度降低,扩底锚栓的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受动力加载作用影响.本文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锚栓在地震区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凤鑫  邓文峰  蒋伍举 《安徽建筑》2009,16(6):103-106,108
固化影响水泥厂仓储工程中双层球壳网架结构经济性的因素后,通过数据统计绘制双层球壳网架重量随着支座刚度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影响该曲线变化的因素及原因,并依据此关系曲线选取合适的支座刚度,使依据此支座刚度对网架、网架支座、下部结构进行设计的网架工程项目在经济性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以跨度为46m的两边开口网架为分析对象,对网架橡胶支座节点刚度进行了假定分析,并对网架和下部框架组成的整体模型与单独网架模型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需进行网架整体模型分析的必要性及网架单独分析的可行性;按照相关规程要求设计支座节点,以支座焊接球节点为有限元分析对象,对焊接球、十字肋板、钢管、支座底板在荷载作用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支座节点满足要求。本文的分析可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将建筑技术与供热技术相结合,分析探讨了在地板采暖建筑中通过寻求改进楼板构造与地板结构的技术措施,克服现行地板采暖应用中存在的荷载加大,地面填充垫层易出现开裂、安装维修困难以及地板采暖与装修缺乏配合等问题。给出了采用预应力圆孔楼板和取消混凝土填埋垫层的干式地板结构的地板采暖新设想,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测试和工程实施验证与初步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在某地下车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是一种新型的楼盖形式,是由小型预制构件(混凝土叠合箱)与现浇混凝土肋梁结合成具有连续箱型截面的整体结构,箱体与肋梁共同受力.与传统的楼盖形式相比,它具有预制构件工厂化加工、施工质量稳定、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强度、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也具有现浇结构整体性好的特点.但该工艺在国内工程实例中应用还相对较少,施工标准也不是很完善.结合某车库工程,详细介绍了这一新型的楼盖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40 年后,我国开始与西方接触,一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对我国开始产生影响,例如沿海和开放地区西洋建筑的出现。一些具有西洋风格的装饰物出现在这些建筑中,这些不同风格的地砖基本不受重视和得不到保护,例如青岛天后宫的地砖。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天后宫地砖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仍在使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因此地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如泥土沥青污染、开裂、磨损、色彩脱落、破碎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地砖的寿命和价值。为了保护地砖,进行了清洗和防水加固实验,并根据国内外砖石材料保护的经验对地砖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包括除尘、清洗、表面加固及防水处理;运用物理隔离防止游客对其直接进行踩踏等。  相似文献   

14.
武汉光谷中心花园办公楼在施工期间发生火灾,刚浇捣3d的楼面上所立的模板被烧毁。火灾后过火楼面产生了广泛分布的裂缝,造成过火楼面一定程度损伤,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仍能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火灾后的检测鉴定结果,对该楼面采取另配板面筋、加厚楼板方式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住宅楼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检测,分析模板支架拆除时施工荷载对楼板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提出了预防这种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浇混凝土密肋空心楼盖具有刚度大、自重轻、抗裂性好、隔声效果好等优点。给出了拟板法计算此楼盖的要点,并以某楼板为例,分别采用现浇混凝土密肋空心楼盖与普通双向楼盖,对比分析了其经济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现浇混凝土密肋空心楼盖,施工方便、经济合理,是一种优良的楼盖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火灾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加固修复混凝土空心楼盖二次火灾下的抗火性能,对四边简支混凝土组合塑料模盒空心楼盖进行两次火灾试验。介绍了试验空心楼盖第一次受火试验及火灾后构件修复情况,重点介绍了加固修复后空心楼盖第二次火灾试验,描述了试验空心楼盖在两次受火下的破坏特征、变形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砂浆修复的空心楼盖在二次火灾作用下,第一次火灾受损较为严重的部位易产生爆裂脱落,从而降低了耐火极限;二次受火下楼盖内混凝土的温度峰值高于一次受火,且距离板底越近,两次火灾作用中温度峰值差值越大;试件在两次火灾作用下跨中处最大竖向位移基本相同,第二次受火作用后的残余位移小于第一次;采用聚合物砂浆对火灾后的空心楼盖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楼盖仍具有一定的抗火性能。  相似文献   

18.
Longwall mining is a common mining method in Iran that is often affected by out-of-seam dilution (OS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in Tabas coal mine show that OSD often occurs due to roof falls in front of the face area before support setting and also removing some floor material. The increase in unsupported roof span above the shearer may cause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the roof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s dilution of the run of mine (ROM) coal.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some dominant factors causing OSD in prop-free front of the face in longwall retreat mining method. A series of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s are developed and analyz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ining depth, in-situ stress, unsupported roof geometry above the shearer as well as roof and floor strata quality and dip of coal seam on OSD. Two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one considers the roof falls, defined as low stress level or plasticity zones under yield tension which roof material unravels and other is about removing floor, defined as depth of support and shearer sinking into the floor. The equivalent linear relaxation depth (ELRD) and depth of removing floor (DRF) concepts were used to quantify OSD.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s useful since it can be applied to develop mine-specific design too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OSD.  相似文献   

19.
秦海龙  吕红勋  刘丹 《山西建筑》2010,36(33):69-70
介绍了现浇空心楼盖的应用及现状,分析了BDF薄壁箱体现浇空心楼盖的可行性,以某工程为例,针对空心楼盖和普通楼盖进行了经济对比,比较结果表明,空心楼盖施工简便,速度快,降低了施工成本,综合效益高,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地下车库楼盖结构体系,明确了地下车库楼盖的作用与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地下车库楼盖常用结构体系,对地下车库楼盖结构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地下车库楼盖设计方法及设计软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