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接学包括粘接设计、胶粘剂、粘接工艺、粘接检验和粘接理论。正确的粘接首先应该有正确的设计,其次要合理地选择胶粘剂,然后制定合理的粘接工艺以保证最佳粘接效果。复合材料的粘接包括复合材料与金属、复合材料与橡胶及复合材料之间的粘接等。复合材料的粘接除与一般的粘接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由四种粘接工艺(常规粘接、快料粘接、常温紫外光固化粘接和升温紫外光固化粘接)制备的有机玻璃粘接缝试样的抗拉强度;应用Weibull分布理论分析了四组试样抗拉强度数据的分散性.研究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有机玻璃粘接缝的强度分布;快料粘接工艺制备的粘接缝试样平均强度较高,粘接系数为0.83,且粘接过程耗时短,较适用于大型工程中有机玻璃结构的拼接.  相似文献   

3.
对机箱托架导轨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软带,粘接采用胶膜粘接工艺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了胶膜粘接热压工艺参数:热压温度130~140℃,时间15~20min,压力3~4kg/cm2。对胶膜粘接工艺(新工艺)和胶黏剂粘接工艺(老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用的胶膜粘接工艺参数合理,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胶膜粘接的剥离强度是胶黏剂粘接强度的1.5倍以上,工艺周期同胶黏剂粘接周期相比,缩短了70%以上,满足机箱托架导轨粘接要求,因此胶膜粘接工艺是托架导轨粘接首选。  相似文献   

4.
对于电压等级较高(550KV以上)的瓷套产品,单节很难满足高度要求,需要将单节粘接后使用。瓷套粘接方式分无机粘接和有机粘接。有机粘接技术较成熟,已被许多厂家采用,但存在易老化的问题,成为影响瓷套使用寿命的瓶颈问题;无机粘接技术尚不成熟,1100KV瓷套粘接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对瓷套无机粘接釉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总结了瓷套无机粘接釉的配方研究。  相似文献   

5.
铝合金表面粘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铝合金粘接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为粘接构件的铝合金在粘接前需进行的表面前处理方法,铝合金与橡胶粘接中胶粘剂的选用方法以及粘接工艺的操作,重点介绍了提高铝合金表面粘接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东化工》2021,50(16)
本研究改进了实验配方,引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制备得到的粘接树脂其粘接强度高、粘接持久性和成膜性能好,极大地提高了粘接树脂的粘接速度,解决了铝塑板在高速生产过程因粘接反应不及时而导致的粘接强度低、稳定性差的缺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MRP)为多层结构管道,其所用粘接树脂的粘接性对管道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对粘接性能进行评估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方法对该管道粘接性进行评价,从而使对MRP粘接树脂的筛选缺乏参考。本文基于对比分析法,对粘接树脂的粘接性能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从粘接树脂原料、成管试样的剥离和成管试样的短期耐久性三个方面对粘接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选取三种类型粘接树脂进行对比测试,综合评价了粘接树脂的性能。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为MRP粘接树脂的筛选提供参考,对MRP的实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粘接工艺过程中基材表面粗糙度、粘接温度、粘接湿度、胶层厚度、固化温度等因素对玻璃钢传动轴粘接部件粘接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玻璃钢基材与金属部件粘接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粘接》2019,(11)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布粘接胶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稳定的机械性能、较好的耐介质性能等等,所以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使用。水利工程运用环氧树脂粘接胶粘接碳纤维布,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文章主要探索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布粘接胶在水利工程中应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然后对粘接碳纤维布的混凝土进行轴向拉伸实验,计算粘接胶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耐火泥浆的抗剪粘接强度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根据实际砌筑方式,建立了3块砖双粘接面和2块砖单粘接面两种试验模型,并分别对这两种模型的抗剪粘接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块砖单粘接面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抗剪粘接强度与粘接面尺寸无关。为了便于实验室操作,可以将耐火砖加工成片状或小尺寸试块进行粘接试验,不会影响抗剪粘接强度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工艺条件对拉伸试件粘接强度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宏  田春蓉  杜自卫 《粘接》2006,27(6):17-19
以铝和丁基橡胶的粘接拉伸试件为研究对象,结合粘接过程被粘面表面处理、涂胶、加压、固化等主要工序,讨论了粘接工艺方式和粘接过程控制对拉伸试件粘接强度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粘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涂胶方式,确定适当的加压压力、涂胶厚度和固化条件,有利于减小粘接件拉伸强度数据的分散性并提高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两种胶粘剂(S265和B7)制成粘接件的动载荷老化行为,考察了载荷水平对粘接件剩余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265剪切粘接件和拉伸粘接件的初始强度都要高于B7粘接件,S265和B7粘接件的失效疲劳循环次数都随着载荷减小而增大。在不同载荷下,S265和B7粘接件的剩余强度都会随着疲劳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小;在S265和B7粘接件的拉伸或者剪切载荷老化试验过程中,纯拉伸和纯剪切试件的疲劳循环次数随着载荷的变化规律相同,都表现为随着载荷增加,粘接件的疲劳循环次数呈现逐渐升高的特征;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剪切粘接件的疲劳循环次数都低于拉伸粘接件。B7粘接件抑制载荷老化的能力会优于S265粘接件,且相较于拉伸粘接件,剪切粘接件的强度受载荷老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粘接设计     
负荷通过粘接接头,从一个元件往另一个元件传递是不均匀的。我们已知道造成这种粘接应力不均匀的各种因素。因而在设计粘接接头时,必需考虑各种可能的破裂方式。粘接技术最适宜于薄件的联接,粘接件越厚,粘接就越困难。粘接接头中传递剪切负荷的一个关键部位是弹性槽。这种弹性槽在搭接面中是个低负荷粘接区,它大致介予二个高应力粘接窄区的中心,高应力粘接窄区靠近搭接面的两缘,是负荷传递的有效区域。(见图1、2)  相似文献   

14.
《粘接》2016,(9)
正由国内外粘接组织发起,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粘接学会和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北京粘接学会、西安粘接技术协会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的"2016中国国际粘接技术大会"(简称CIB'06),将于2016年10月16-19日在中国陕西西安古都新世界大酒店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粘接创新成就未来",目前已邀请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对粘接机理、粘接理论等  相似文献   

15.
徐丹 《粘接》2022,(8):36-38+42
研究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托槽粘连结中的强度。选取正畸患者共50例,需要1 000个托槽,随机分成A、B组,各组25名患者(500个托槽); A组选择间接粘接技术,B组选择直接粘接技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粘接托槽,进行分析比较2个组在粘接后托槽的脱落率、粘结剂残留、抗剪切强度。结果表明:A组的脱落率小于B组,说明A组间接粘接法比B组直接粘接法牢固(P <0.05); B组的粘结剂残留比A组多(P <0.05); A组间接粘接法的抗剪切强度和强度范围比B组间接粘接法的强度小(P <0.05)。说明间接粘接法比直接粘接法在托槽的脱落、粘结剂的残留要少,间接粘接法提高了托槽的准确性,而且能使托槽粘接的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6.
玻璃与橡胶粘接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与橡胶的粘接是本厂一个新产品研制工作的主要难点,这是因为粘接时既不能加温,也不能加压;而且玻璃是刚性体,橡胶是弹性体,要选择一种既能粘接玻璃又能粘接橡胶的胶粘剂,并且粘接件能长期处于水中工作。一般资料都认为,粘接玻璃用环氧树脂胶,而XY401、FN-309胶粘剂对橡胶粘接性能好。用三种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我们用胶粘剂使同种或异种材料接合,在完成粘接接合的状态中,在粘接界面或许有分子间力作用,或根据情况形成共价键,由此呈现粘接整体的力学强度,但要直接测定粘接界面二个物体间相互的拉力实质上几乎不可能。在实际的粘接试验中,至少在进行了具有实用意义的某种粘接后,粘接面决不会产生清晰的界面破坏。其次,按粘接试验条件的不同,其破坏形态通常也各不相  相似文献   

18.
《粘接》2020,(7)
镁基骨粘合剂具有生物相容性、且与骨组织具有一定粘接特性而成为深部骨组织粘接修复的候选粘合剂之一,但其粘接能力有限尚无法满足临床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分析镁基骨粘合剂与骨组织的界面粘接行为,探索获得高粘接强度的诱导因素及粘接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发展高粘接特性镁基骨医用粘合剂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9.
粘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胶粘剂应用的发展。对粘接技术的基本科学问题的综述涉及固体表面的湿润问题、现代表面分析技术、粘接机理、粘接接头的强度及粘接的耐久性。展望粘接技术的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低成本的耐久性粘接技术和多功能胶粘剂是值得注意的方向。最后提出了粘接技术发展的若干前沿难题。  相似文献   

20.
《粘接》2015,(12)
为扩大《粘接》的学术影响力及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的纽带作用,《粘接》决定在《粘接》学术委员会、编委会的基础上,于2015年发展一批粘接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为特约撰稿人,以汇聚中国粘接学术事业的中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粘接学术的研究、探讨和交流。通过推荐聘请等形式及广泛征求粘接界权威专家意见,确定了《粘接》杂志第三批特约撰稿人名单,其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