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与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与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李圣华(吉林炭素厂)1.前言80年代国际电炉钢产量继续稳步增长,电炉钢在钢总产量中比例不断提高,1990年已经达到28.3%(其中美国已达到36.8%,意大利达到50%以上),预计2000年将达到40%。电炉炼...  相似文献   

2.
电弧炉的电极消耗是影响电炉钢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外电炉钢厂的统计,在电炉钢的生产成本中,电极的消耗要占10%以上。为此,各国电炉炼钢界都在如何降低电极消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研究,已研制成功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降低电极消耗的新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电炉钢的总产量约为15000万吨,约占全世界总钢产量的22%。世界各国目前仍在积极发展电炉钢的生产。据国外权威人士预测,到2000年,世界各国电炉钢的产量将会达到全世界钢产量的40%左右,即电炉钢的总产量将达到每年30000万吨左右。目前世界各国炼钢电炉每年要消耗1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日本骨干产业而不断发展的钢铁产业中,电弧炉生产的电炉钢产量取得惊人的进展。如以1975年转炉钢和电炉钢产量分别为100的话,那么到1989年各自分别为:转炉钢90,电炉钢193,电炉钢增长了近1倍。同时,电炉钢产量也已占1989年当年日本粗钢总产量的31%左右。作为电炉行业发展一个分支的石墨电极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炉炼钢技术发展对我国石墨电极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电炉炼钢技术发展对我国石墨电极生产的影响翁雪鹤(冶金部规划研究院)1.当今国外电炉钢发展状况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废钢资源的增加,电炉炼钢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世界钢产量为7.17亿吨,其中电炉钢1.66亿吨,占23%;1990...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石墨电极的市场品种质量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国内外石墨电极市场现状石墨电极是电冶金工业的重要辅助材料,特别是电炉炼钢离不开石墨电极,几十年来由于电炉炼钢发展较快,石墨电极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76年全世界粗钢产量为6.56亿吨时,电炉钢只占20.2%,为1.32亿吨;而1988年全世界粗钢产量已经达到7.8亿吨,其中电炉钢比例上升到24.5~25%,同期全世界石墨电极的年生产能力也提高到100~170万吨左右,实产石墨电极140万吨左右,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石墨电极总量中高功率石墨电极约占80%以上。中国电炉钢产量1985年只有960万吨,1990年已经上升到14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6.
电炉炼钢一定要有耐高温的导电材料,石墨电极是最理想、又能大量供应的石墨质导电材料,电炉炼钢的技术发展离不开研制新品种、高质量的石墨电极。与此同时,降低每吨电炉钢的石墨电极消耗是电炉钢厂的经营目标之一,石墨电极在电弧炉中的消耗与石墨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列举世界各国主要电极生产商刊登在样本上的理化性能及实物分析的结果,适用于直流电弧炉的石墨电极与适用于交流电弧炉的石墨电极的区别,并讨论超高功率电炉炼钢使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时主要理化指标与消耗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交流电炉炼钢由于生产效率高和技术经济效果好的特点,使其在世界电炉炼钢工业中始终占据着规模和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炼钢电炉冶炼功率普遍提高到超高功率,交流炼钢用石墨电极冶炼条件变得更加苛刻,三相电极载荷及炉内热区分布的不平衡成为石墨电极非连续消耗和异常断裂损失的重要因素。三相平衡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旨在实时掌握交流电炉炼钢生产过程的动态情况,对交流炼钢电炉电弧功率偏离和三相平衡调整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以便电极生产企业针对性地改善UHP石墨电极的质量,同时建立UHP石墨电极应用方面的量化技术支持手段并有效减少炼钢异常损耗。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炉炼钢的发展,对石墨电极的品种及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功率、大直径电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石墨化工序上,现有的直流石墨化整流机组的直流输出较小,炉芯电流密度较低,生产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比较困难,且电耗较高.  相似文献   

9.
1前言炼钢电炉和矿热电炉的发展对石墨电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市场急需优质大规格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在石墨化工序上,现有的直流石墨化电炉整流机组的电流密度低,生产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比较困难,且电耗较高。只有降低炉阻,即降低整流机组二次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炉钢短流程生产工艺的发展,电炉钢产量迅速增长。这对电炉钢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石墨电极提出了明确的课题,即电极向大规格、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发展。作为生产电极的主体──炭素企业急需着手这方面的转变,进行技术改造。为此,提出了高功率电极“不浸一烧”,超高功率电极“一浸二烧”的短流程发展方向,从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1.
李圣华 《炭素科技》2001,11(4):33-42
石墨电极是使用石油焦、沥青焦为颗粒料,煤沥青为粘结剂,经过煅烧、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石墨化和机械加工厂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的石墨质导电材料,称为人造石墨电极(简称石墨电极),以区别于使用天然石墨为原料生产的天然石墨电极。石墨电极是电炉炼钢的重要高温导电材料,通过石墨电极向电炉输入电能,以电极端部和炉料之间产生的高温电弧为热源,使金属熔化进行炼钢生产,其他一些电冶炼设备(如埋弧电炉)也常使用石墨电极为导电材料。1995年全世界消耗石墨电极1100kt左右,中国1995年消耗石墨电极约200kt,利用石墨电极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其他工业部门中也有广泛的用途,目前以生产石墨电极为主要品种的炭制品工业已经成为当代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石墨电极主要用于电炉炼钢工业,它在电弧炉的高温氧化气氛中作为导电材料使用。石墨电极的抗氧化性能,直接影响炼钢时电极的消耗,它是反映石墨电极原料和制造工艺的一个综合指标。到目前为止石墨电极的氧化性,国内尚无标准测定方法。因此,我们对石墨电极氧化性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想把氧化性作为石墨电极的一个质量参考指标。二、石墨试样的制取石墨电极的氧化反应性能和电极的原料及孔隙的结构有关。石墨电极是各向异性的,在同一根电极上,由不同部分加工出来的试样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内电炉炼钢技术的不断进步,石墨电极正在向大规格超高功率发展,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头作为石墨电极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在石墨电极使用过程中,它的质量好坏对电炉炼钢生产至关重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接头质量差导致电极折断,严重影响了电极的正常使用。实际上,在电炉炼钢过程中出现接头折断的原因很多,但归纳为接头质量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头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4.
石墨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耐酸碱侵蚀,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而适合于高温下的各种用途。在冶金、化工、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等方面作为导电材料或结构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石墨材料的缺点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容易氧化,为了提高石墨电极的耐高温氧化性能,减少氧化损失,以便降低电炉炼钢过程中石墨电极的消耗,我们对耐氧化涂层电极的生产进行了数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弧炉炼钢在炼钢总生产能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美国,电弧炉炼钢已占炼钢总生产能力的30%,其生产能力正以130万吨/年的速度递增,电弧炉的变压器功率已接近650千伏安/吨钢(普通功率电炉小于300千伏安/吨钢)。所以,对石墨电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故国际上近年来研究了一种无接头电极(也称凸/凹型连接电极),并以很快的速度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日本电炉钢的生产目前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随着电炉炼钢业的进步,炼钢用石墨电极也得到发展,为适应超高功率炼钢的需要,日本石墨电极的发展趋向是: 1) 产品大型化:直径在406~610mm; 2) 性能优良化:超过二倍以上的电力负荷仍不折损。日本的炼钢用石墨电极质量高,满足了日本钢铁企业对石墨电极高质量的需求,同时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造石墨电极主要应用于电炉炼钢工业,随着电炉容量的不断增大,熔炼作业的强化,对于电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为电极生产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不断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前言由于电炉炼钢用的石墨电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所以要求电极在导电性、高温强度、耐氧化、耐热冲击强度、热膨胀、密度方面具有优异特性。另一方面,在制造电极时,为节约能源,力求快速升温,缩短石墨化时间。这种快速升温  相似文献   

19.
1.引言电炉炼钢用石墨电极是由焦炭和粘结剂沥青混合后挤压成型生产的。挤压生坯在850℃左右焙烧,将沥青变为粘结焦。温度达到3000℃时,生坯被石墨化。用于制造电极的针状焦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热膨胀系数CTE低。这是电极具有足够抗热震性所必需的。在评价焦炭的此性质时,是用与生产商品电极同样的方法把生坯焙烧、  相似文献   

20.
王凌  许斌 《炭素科技》1999,9(4):36-44
文章介绍了石墨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重点论述了石墨电极材料的高温氧化特点、石墨电极在电炉炼钢中的各类消耗以及石墨材料抗氧化处理方法,并综述了国办外采用浸渍法提高石墨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