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分析了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基于动力响应的各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主要特点、用途和适用范围,探讨了现有结构检测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建筑结构检测前景作出了分析,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Simulink下神经网络工具箱功能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振动响应预测仿真。利用RBF神经网络对实时地震数据进行动力响应预测,能有效的解决在振动控制中所存在的时滞效应以及测量系统的噪声干扰等问题。通过对计算模型顶层以及标准层的结构动力响应预测结果以及实际结构动力响应结果的对照,证实了使用Simulink下的神经网络功能进行结构响应预测的准确性,并为后续仿真阶段对响应数据采用序列最优控制法进行计算,获得系统控制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熊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6):82-84
本文介绍了MATLAB在结构地震动力分析中的应用,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方便地求解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动力方程以及结构的地震响应,比C和FORTRAN程序更快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5.
索穹顶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在索穹顶结构静力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几何非线性原理,考察索穹顶结构在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时,利用“摄动”理论和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出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的低阶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并对结构频率随预张力和钢索截面的变化作了计算分析,绘出相应的关系曲线。分析表明,本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对索穹顶结构的应用和动力响应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由于结构主动控制对地震反应振动控制的高效性,使主动控制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主动控制存在难以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存在时滞效应等问题.神经网络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只是通过学习输入输出训练样本数据,就可归纳出隐含在系统输入输出中的关系;应用神经网络预测结构响应可以解决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用RBF神经网络对结构响应进行预测,以期能为结构主动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递函数方法求出钢岔枕系统的动力响应,并与普通混凝土岔枕系统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算例的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且传递函数方法计算简捷,无需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是分析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MatrixVB插件实现在VB中的MATLAB编程及其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MatrixVB插件实现从VB中调用MATLAB函数的具体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增强用户开发人机界面友好的计算程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纪陆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26(4):3-6
在求解梁动力反应的Duhamel积分中利用分段Lagrange插值函数逼近任意动力荷载,推导了相关公式。由于分段多项式的Duhamel积分有精确解,因而和一般的数值积分法相比,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外力下岩体的破坏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平面摩擦行为,建立了岩体动态稳定性分析模型,并从模型的动力学特点出发,建立了运动学微分方程,引入传递函数法求解的概念,通过对微分方程进行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研究,研究了系统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下建筑的传热机理,建立了深埋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在边界条件的处理上引进了反应系数,使动态问题得以解决,依据建立起的传热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应用此程序对地下厂房的热工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出洞室全年壁面吸放热量以及全年逐日出口温度,为空调负荷的最终确定及设备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状态空间法计算墙体Z传递函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提出了用状态空间法计算墙本Z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给出了与拉氏变换方法的对比算例及其结果,认为本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实际工程自平衡试桩资料的分析,根据自平衡试桩的特点提出上下段桩选取不同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及压浆前后采用不同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并采用Mindlin位移解与荷载传递法混合求解来考虑土体连续性的影响进行承载特性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荷载传递函数模型选取是正确合理的,考虑压浆后桩的荷载传递函数模型的变化影响更符合实际工程;土体连续性对超长桩的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有着较大影响,考虑土体连续性的桩顶位移比未考虑土体连续性的要大,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下建筑的传热机理,介绍了深埋地下建筑壁面动态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值计算结果加以分析,通过应用此程序对地下厂房热工环境进行的模拟,为空调负荷的最终确定及设备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