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较为全面论述目前良性网络蠕虫的研究概况,给出良性网络蠕虫的完整定义,良性网络蠕虫的功能结构和扫描、扩散策略,分析可控性策略,讨论传播模型,对良性网络蠕虫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乐观地展望。  相似文献   

2.
主动良性蠕虫和混合良性蠕虫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从1988年Morris蠕虫爆发以来,网络蠕虫就在不断地威胁着网络的安全.传统防范措施已不再适用于蠕虫的防治,使用良性蠕虫来对抗蠕虫正成为一种新的应急响应技术.良性蠕虫的思想就是将恶意的蠕虫转化成良性的蠕虫,而且该良性蠕虫还可以运用相同的感染机制免疫主机.这种方法可以主动地防御恶意蠕虫并且在没有传统的蠕虫防御框架下仍具有潜在的部署能力.首先,分别将主动良性蠕虫和混合良性蠕虫划分成3个子类;然后,基于两因素模型分别对主动良性蠕虫和混合良性蠕虫的3个子类进行建模,推导了在有延迟以及无延迟的情况下6类良性蠕虫的传播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传播模型.更进一步,基于仿真结果讨论了每种良性蠕虫抑制恶意蠕虫的效果,并且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同的感染条件下,复合型的混合良性蠕虫抑制蠕虫传播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由于良性蠕虫可以主动免疫主机,因此使用良性蠕虫来对抗蠕虫传播正成为一种新的应急响应技术.提出了混合的结构化良性蠕虫,设计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部署情况.基于传染病模型原理,用数学模型刻画了混合的结构化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传播过程.最后,对于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通过仿真结果,总结了影响混合的结构化良性蠕虫对抗蠕虫传播的四个因素:探针探测和探针的蠕虫检测的响应时间,探针的蠕虫检测率和探测率.混合的结构化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传播模型可以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邢雨 《福建电脑》2009,25(6):30-31
基于蠕虫对抗的网络蠕虫主动遏制技术的主导思想是针对恶性蠕虫,设计良性蠕虫,该良性蠕虫的特权提升能力大于或等于恶性蠕虫。良性蠕虫可以追循恶性蠕虫的扩散轨迹,通过远程查杀或网络封锁,对感染恶性蠕虫的不可控网络节点进行主动遏制,阻止其继续对Intemet进行攻击;可以对存在漏洞的易感染网络节点进行远程漏洞修补,以防止其成为恶性蠕虫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蠕虫对抗蠕虫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蠕虫对抗蠕虫模型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分析蠕虫传播规律,提出修正模型。根据良性蠕虫的不同对抗策略,补充建立相应的蠕虫对抗蠕虫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良性蠕虫出现早晚及良性蠕虫的不同对抗策略对蠕虫传播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蠕虫引入越早,其查杀及修复漏洞功能就越全面,控制恶意蠕虫传播的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良性蠕虫对抗P2P蠕虫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P2P软件的推广与普及, P2P蠕虫已成为P2P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P2P蠕虫基于hit-list攻击邻居节点,具有隐蔽性好、攻击性强等特点。基于混合型良性蠕虫概念设计出自动优先趋进优质节点(APTHQN)的对抗策略,合理利用优质节点的拓扑优势,有效适应了P2P网络的动态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策略的良性蠕虫在保持较少的网络资源消耗同时,高效地抑制了P2P蠕虫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对等网络蠕虫利用对等网络的固有特征(如本地路由表、应用层路由等),不仅复制快,而且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性和传播性,因而其危害大,防御困难。从分析互联网蠕虫及其传播机制入手,对对等网络上的蠕虫(即P2P蠕虫)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良性益虫的被动激活主动传播防御策略(PAIFDP),并对该策略的技术原理和响应防御系统的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详细设计。以Peersim仿真平台为基础,对各种不同网络参数下的防御效果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良性益虫的P2P蠕虫防御技术具有收敛时间快、网络资源消耗少、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而治之的混合型良性蠕虫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良性蠕虫可以主动地防御蠕虫的传播,因此引起了蠕虫研究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分而治之的混合型良性蠕虫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类.在有延迟以及无延迟的情况下,推导了分而治之的混合型良性蠕虫的3个子类的数学传播模型,这些传播模型描述了分而治之的混合型良性蠕虫对抗蠕虫传播的过程.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传播模型,并且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同的感染条件下,复合的分而治之的混合型良性蠕虫抑制蠕虫传播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电空间战略地位的提高,其对抗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网电空间对抗建模问题,以典型的网电空间蠕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建立蠕虫攻击传播模型和蠕虫防御模型的方法,对基于蠕虫的网电空间攻防对抗建模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蠕虫扫描策略及目的不可达报文检测方法,建立基于选择性随机扫描策略的蠕虫传播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蠕虫签名的防御方法及改进措施,并设计蠕虫综合对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签名的防御方法相比,综合防御方法能更有效地抑制蠕虫传播。  相似文献   

10.
林锦贤  林军青 《计算机应用》2011,31(11):2957-2960
为了更好地刻画良性蠕虫的传播过程,采用了离散时间模型。在离散时间下,考虑恶性蠕虫和良性蠕虫传播对网络的影响,对混合型良性蠕虫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和数学建模,通过仿真验证传播模型,并引入泰勒公式对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在混合型良性蠕虫释放时间和网络性能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得切换时间最佳,而网络敏感度足够小时,不同的切换时间对感染类主机数量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使用微分方程来分析蠕虫扩散的情况.以达到描述蠕虫传播规律的目的。提出一种简单而且有效的ASIR模型来描述蠕虫和良性蠕虫的动态交互过程,详细论述ASIR模型的思想和属性.对该模型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网络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互联网虚拟社交网络的发展,借助网络用户进行传播的社交网络蠕虫已经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文中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机制,通过量化影响用户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微观节点上的基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行为博弈模型;通过分析网络用户活动的习惯特性,构建了宏观网络上离散的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从...  相似文献   

13.
洪伟铭  金义富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76-177,183
传统的蠕虫遏制方法无法及时地遏制P2P蠕虫。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2P良性蠕虫的快速遏制方法。P2P良性蠕虫利用P2P软件漏洞进行自动传播,能够清除恶性蠕虫并修补软件漏洞,从而彻底阻断恶性蠕虫的传播渠道。对该遏制方法进行数学建模,给出相应的离散差分数学模型。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遏制效果好且对网络资源消耗少。  相似文献   

14.
新型环面蜗杆的计算机拟实构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不面蜗杆具有传动性能好、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但其零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工艺较为烦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普及应用。通过计算机拟实构形研究,完成了新型环面蜗杆参数设计和实体造型等工作,为后续数控加工奠定了基础,也探索出复杂机构零件计算机拟实构形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隔离策略的蠕虫传播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蠕虫频繁爆发,而且传播愈来愈快,破坏力也增大,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基于经典的Kermack-Mckendrick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采用动态隔离策略、动态传染率和恢复率的蠕虫传播模型。分析表明此模型能更有效降低蠕虫的传播速度,为防御蠕虫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减缓和降低了蠕虫造成的负面影响,仿真试验证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模型由于未考虑网络的各种因素,保真度较低.混合级建模能够对部分子网进行包级别的建模,但对蠕虫行为仍采用宏观建模,难以表现蠕虫本身的流量及其与背景流量间的互作用.针对现有方法的缺陷,本次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保真度更高的基于SSFNet的蠕虫传播细粒度建模与仿真方法.该方法对蠕虫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细节建模,能够反映网络拓扑、背景流量,以及扫描策略等因素,既有效地模拟了蠕虫在一定拓扑中的扩散,又能体现蠕虫传播给网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Pv6网络中蠕虫传播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v6网络由于其巨大的地址空间,通常被认为对随机扫描蠕虫有天然的抵御能力,该文研究了一种可以在IPv6网络中迅速传播的新型网络蠕虫(V6-Worm).基于对V6-Worm扫描策略的分析,分别建立简单传染病模型和双因素蠕虫模型来仿真V6-Worm的传播趋势.简单传染病模型的仿真结果证明,V6-Worm拥有比随机扫描蠕虫更快的传播速度;双因素蠕虫模型的仿真结果证明,V6-Worm拥有更强的对抗蠕虫控制措施的能力,同时在研究中发现主机中存在漏洞的比例是V6-Worm传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文中从防止地址信息泄漏和降低主机存在漏洞比例两个角度,讨论了V6-Worm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9.
针对蠕虫传播解析模型在参数选取上的限制和仿真保真度上的不足,提出了蠕虫传播特性的仿真模型,确定了蠕虫仿真的参数.在网络仿真平台上构建了一个高保真度的、完全数据包级别的蠕虫仿真系统.利用系统,对网络蠕虫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分析了链路延时、链路带宽、传输层协议、感染包大小对蠕虫传播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仿真系统是有效的,与解析模型相比,仿真系统能够设置更多的参数,考虑的更加全面,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系统可以为网络蠕虫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因此研究网络蠕虫的扩散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网络蠕虫以及扩散的基本定义,分析网络蠕虫的扩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蠕虫的特性,给出P2P网络蠕虫扩散的扫描策略以及相应算法。最后给出网络蠕虫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