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9)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公共空间审美的需求萌生并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各种各样建筑的兴建、多样化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成为现代装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的陈设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整体美学的欣赏需求,更能有效增强空间的文化感。该文针对当前公共空间的陈设艺术设计,结合陈设艺术设计的特点和相关设计案例的分析,对陈设艺术设计与公共空间的融合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活中,汉画像石图像艺术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具,而更趋向以装饰功能为主导作用的汉画像石图像艺术品。汉画像石图像艺术设计已经作为一种时尚装饰广泛应用于各种城市公共空间装饰中。伴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对于汉画像石图像艺术设计也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以及艺术化的审美需求。如何实现汉画像石图像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是目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徐州汉画像石图像艺术的外观特性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现为研究方向,旨在总结出汉画像石图像艺术设计的特点,为设计的发展提供更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尹一军 《建筑结构》2021,51(13):后插4-后插5
随着现代艺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多元化艺术展现形式,为艺术与数字科技的跨接、融生及交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建筑设计中数字科技的应用实现了建筑艺术创新形态,形成了与人们审美需求相一致的建筑艺术体系,使建筑艺术的科技感显著增强.《艺术与数字重构-城市文化视野的公共艺术及数字化发展》(王峰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版)将"交互性"和"数字技术"两个重要理念系统性地引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这一领域,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将数字技术的概念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以交互性作为其重要特性进行研究,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是一个新的突破,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城市空间数字交互相关理论的研究,是基于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对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公共艺术与数字交互、数字技术、数字表达等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创作实践的思考与研究;第二部分是对近十年以来作者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了交通、文化公园、博物馆、校园等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7,(6):56-58
介绍校园建筑的审美与环境艺术设计,来进一步探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提升。在县后小学的建设中,通过对建筑规划、设计及环境艺术的总体管理来进一步探究校园建设中建筑空间环境营造手法及细节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李璐 《建筑与文化》2016,(5):156-157
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开始,“功能”一词就经常在理论界被提及,其同时与空间使用者的需求相关。美国乔恩·朗在所著的《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中基于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基本的人性化需求增加了认知与审美需求,对建筑及城市空间的功能作出了新的定义。尊重人的行为活动和多样性需求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有助于促进公共活动的发生和公共空间活力的建立。基于重新定义的满足认知和审美需求的功能性的城市空间的理论,以及满足人们在日常城市生活中通过功能性的公共空间实现其需求的目标,本文对认知和审美需求和相关的城市设计要素进行解读;同时作者结合丹麦建筑师扬·盖尔提出的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手法探讨其中与满足认知和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最后作者探讨了城市空间设计手法和案例来说明如何建立满足认知与审美需求的功能性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于公共空间艺术审美、人文关怀、文化理念的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人文思想,使得城市环境以及城市软实力得到提升和优化。文章就环境艺术设计以及人文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出如何将环境艺术以及人文理念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公共艺术是新兴的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视觉形式。观者在公共艺术中,从传统的审美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艺术参与者。城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发生场所,随着当代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赖于建筑雕塑和广场存在的空间,图像赋予了城市空间更多的内涵。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本里的一种视觉文本,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将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本的概念出发,论述公共艺术如何通过地域精神对城市文本重塑。  相似文献   

8.
张笛 《建筑科学》2023,(3):200-201
<正>壁画是指借助绘画、雕刻或者其他工艺手法将画呈现在墙壁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兼具艺术性与审美性,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形态。近年来,壁画逐渐在建筑公共空间中得以创新呈现,丰富了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设计风格,满足现代社会中民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与城市发展的生活需求,然而,许多城市在利用壁画创新建筑公共空间时存在弊端,风格不统一、设计结构不合理等。对此,在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合理、科学地融入壁画形式,并充分发挥其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亦是不断变化,审美取向也随之变化。传统表观类文化建筑风格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及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亦是逐渐显现。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以更具时代气息及活力,基于先进科学技术而将其创造的更加优秀,所构造的文化建筑更近人意。因此,分析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淑华 《工业建筑》2022,(4):302-303
<正>殿堂级设计大师约翰·波特曼有句名言:“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建筑承载着人们对生存空间的审美思考,装点着城市与乡村的外在形象。建筑艺术设计应当紧紧围绕为人而服务这一起点,力求避免追求浮夸形式,摒弃诸如山寨建筑、炫技建筑、混搭建筑等“丑陋型建筑”,探索人群生活模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尊重公共审美,成为公众身心栖居的诗意家园。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0)
中国当代的城市建设正处于提升品位的升级时期,其中公共艺术起着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然而,艺术家的设计理念与受众审美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两者欣赏习惯和审美不同,彼此观念必然有所碰撞。文章以汉口火车站地铁站中的公共艺术品为视角,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受众的审美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5,(6):83-8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在不断地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开始追求艺术上的美观,对于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就要求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另外两者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及时地改变。利用艺术多元化的性质进行建筑的设计,来创作出来更加符合人们喜欢的优秀文化建筑,这样的建筑容易引起人们审美上的共鸣。在进行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迎合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掌握好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两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贺炜 《建筑结构》2023,(10):182-183
<正>建筑空间更新设计是现代空间营造以及城市微更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以及人们审美认知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参与公共化的城市空间,同时对于场景中的布置以及构筑品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城市共享化空间形态是一种开放式的空间,将建筑场景与城市景观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场景化空间,它注重空间的融入性,也通过共享化的方式让空间为人服务,也让建筑空间的更新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室内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许多室内设计师对色彩元素进行开发和创新,并将其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中.基于此,本文分析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构成及作用,并结合建筑环境、建筑功能、建筑装饰、建筑空间及建筑创新设计等内容探究色彩元素融入建筑室内设计的实践,以期...  相似文献   

15.
将公共空间定为媒介,探讨建筑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从建筑对公共艺术影响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创造了公共空间,推动公共空间的演进与多元化发展,进而影响公共艺术;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使公共艺术与公众和公共空间产生互动,进而影响人对建筑空间的感知与需求。理清建筑与公共艺术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推动这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塑造更优的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广场是指架构在公共环境空间中,集合公共艺术、文化艺术、景观艺术等多种艺术为一身的环境媒介载体,传递着环境与人、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代表了地域社会的环境、文化、经济前进发展的景观符号.凤泉广场的环境艺术设计,探究了公共艺术和城市广场的关联,其依托于地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基于广场空间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需求,对城市广场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应注重其所涵盖的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表达。建筑是一门技术,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作为城市中最宏伟最独特的公共艺术品,未来城市的建筑形态必将愈加趋于艺术化,更多地展现出公共艺术的特质。艺术本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回顾历史,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伴随着城市、建筑和环境的互动与融合。但我国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作为舶来品,长期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6)
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公共艺术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以多种艺术形式存在于城市空间中。文章以湖南益阳市区实际情况为例,探讨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3)
陶艺作为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冲击为大众传达艺术感染力。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构中体现出强有力的时代感与审美感。环境陶艺所拥有的魅力和逐步提升的社会地位,都令艺术家持续探寻其对公共艺术乃至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地铁逐渐演变成一种高效节能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者也逐渐将眼光放在城市地铁的课题研究中,地铁站点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播公共艺术的重任,论文以城市地铁站点建筑空间为对象,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其公共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