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紫外-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方法以蜡状芽孢杆菌SWWL06(Bacillus cereusSWWL06)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亚硝基胍(NTG)诱变原始菌株,获得最佳诱变条件;经紫外-NTG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大小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培养进行复筛,得高产淀粉酶突变株;连续传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确定紫外波长254 nm,照射时间120 s,垂直照射距离20 cm为最佳紫外诱变条件;NTG浓度为0.5 mg/ml,诱变时间40 min为最佳NTG诱变条件;紫外-NTG复合诱变筛选出9株突变株,其中UV-NTG-3酶活力为3.515 U/ml,增幅最高,较原始菌株SWWL06提高3.59倍;将UV-NTG-3连续传代10次,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7%。结论已成功选育出1株高产淀粉酶菌株UV-NTG-3。  相似文献   

2.
唐慧慧  杨淑慎 《广州化工》2014,(22):102-104,158
从原始生产菌BKSFJ06出发,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氯化锂与紫外复合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亚硝基胍与紫外的复合诱变及恩拉霉素抗性筛选工作,用HPLC检测方法,以恩拉霉素的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的最优突变菌株ERS42-101108产量提高了50%,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验内容可以看出,通过亚硝基胍和紫外复合诱变的方法,抗自身产物定向筛选出的突变株具有较优良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线-LiCl、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经平板菌落筛选、摇瓶筛选以及连续传代稳定性考察,从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2433出发菌株获得一株衣康酸高产突变株土曲霉At DES-11,其产酸量达到48.22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6.08%;糖酸转化率为61.82%,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1.36%,且连续传代5次后,遗传性状仍较稳定,产酸量稳定在48 g/L左右,菌落及菌丝形态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辅酶Q10高产菌Rhizobium radiobacter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WSH260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好的抗放线菌素D突变株WSH-F06. 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营养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WSH-F06细胞生长和积累辅酶Q10的影响. 通过诱变和优化发酵条件,突变株WSH-F06的辅酶Q10产量和胞内含量分别达到34 mg/L和2.4 mg/g,比出发菌株在同样条件下提高了16%.  相似文献   

5.
以吸水链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紫外复合诱变对其单孢子悬液进行诱变筛选高单位突变株,经复筛选育出具有较好遗传稳定性的高产突变株11-1-6#,摇瓶效价达到401.9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9%。  相似文献   

6.
以酿酒酵母FX-12-135为初始菌株,以有机硒含量为筛选指标,筛选高产富硒酵母菌。首先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处理菌株,然后利用氦氖激光辐照处理进行选育,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HN-14-109,其摇瓶富硒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29.8%,且遗传特性稳定。表明紫外诱变复合氦氖激光辐照是提高酵母富硒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伐他汀发酵菌种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伐他汀产生菌桔青霉NS-3-1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及平板筛选后,再经摇瓶筛选、复筛,获得一株美伐他汀高产菌株NS-7-04。在50 L发酵罐中,以蔗糖为炭源,以蛋白胨、黄豆粉等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9~11 d,美伐他汀产率可达9.25 g/L。经传代5次后,菌株的美伐他汀产率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高产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假丝酵母菌株。方法以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照射诱变、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化学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检测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筛选高产类MT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传5代,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获得1株高产类MT的菌株N′′-6,其产类MT的能力由出发菌株的39.6 ng/L提高至165.2 ng/L,巯基活性由出发菌株的0.035μmo/L提高至0.147μmol/L。菌株N′′-6传5代,其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变异度较小。结论筛选出1株高产类MT的假丝酵母菌株,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为类MT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达托霉素产生菌HK402为出发菌株进行氦氖激光辐照-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最终获得一株达托霉素高产菌株14-10-98。该菌株遗传稳定性好,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高35%,比单用氦氖激光辐照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14-8-102高8%,比单用亚硝基胍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14-9-196高13%。  相似文献   

10.
何琳  喻红  邹晖  杨玲  赖玉英  鲍敏 《江西化工》2004,(4):169-171
本文通过洁霉素对盐酸林可霉素产生菌 98-1菌株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的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洁霉素 ( 2 0 0 0 0ug/ml)的高氏平板上 ,获得了大量的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 ,然后从 90 0株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高于诱变出发菌株产素能力的菌株 5 6株 ,再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 ,并结合菌丝生长及摇瓶代谢情况 ,获得优于出发菌株的诱变菌株 4株。将这 4个菌株连同出发菌株连续三批次进行摇瓶发酵 ,结果 4个突变株的产素能力 (产量 )及摇瓶代谢和菌丝生长情况均优于出发菌株 ,试验筛选出最优菌株 0 2 -0 3 -40 2。将 0 2 -0 3 -40 2进行罐上发酵生产试验 ,结果试验罐比对照罐平均效价提高 1 7.5 6% ,平均产量提高 1 9.3 4%。本文建立了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的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一株螺旋霉素生产菌为出发菌株,使用亚硝基胍(NTG)处理进行诱变,获得三株效价较高的突变株,其中有一株经过5代后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在摇瓶试验中能提高效价约7.7%左右,对下一步生产发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GIM5.280)原生质体开展复合诱变及传代培养,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结果表明,通过25s紫外诱变刺芹侧耳原生质体,正突变率达16%。对紫外诱变正突变株进行60Coγ二次复合诱变再生,获得五株正突变突出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实验,发现这五株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出发菌株明显提高。同时开展高产菌株的传代培养,检验其传代稳定性。连续传代四代测试结果表明,007号和167号菌株遗传的稳定性表现突出,发酵液中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稳定。尤其是007号菌株产酶可达到110U·mL-1,比出发菌株的酶活表达量提高54.3%。复合诱变能明显提高刺芹侧耳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AN-126的达托霉素(Daptomycin)产量,对菌株AN-126进行ARTP-DES复合诱变,并结合癸酸钠耐受性筛选,最终获得一株达托霉素高产菌株RR-447,摇瓶产量为101.41 mg/L,是出发菌株的2.44倍。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高产性能稳定遗传。对突变前后菌株的形态特征以及基因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在形态学特征有明显差异,且高产菌株RR-447 基因组DNA在1.5 kb~2.0 kb之间存在一条特异性条带。通过在5L发酵罐中流加前体物质癸酸钠,菌株RR-447达托霉素产量达到521.39 mg/L。研究结果表明,ARTP-DES复合诱变结合癸酸钠耐受性是选育达托霉素高产菌株的一种有效育种手段,为达托霉素工业微生物育种以及其他菌株改良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复合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筑波链霉菌08-6—9进行处理,得到一株FK506高产菌株08-9-81,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73.6%,并顺利通过20L发酵罐放大,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脱氮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以提高维生素B_(12)的生产水平。通过对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考察,确定NTG浓度为25μg/mL,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的最适筛选浓度分别为4.5μg/mL和35μg/mL。得到的突变株经摇瓶发酵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最终发酵液进行检测。筛选到的突变株RE-24最高产量达到243.3μg/m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3.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亚硝基胍(NTG)的诱变剂量、处理时间对VC二步发酵菌系存活率的影响,NTG的诱变剂量为25—200mg/L,处理时间为10—30min范围内,随着诱变剂量增加和时间的延长,VC二步发酵菌的存活率不断下降。利用细菌存活率为55%的诱变条件,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高产诱变菌系LZ-1003,其转化率较出发菌系WS-02提高4%,经传代实验证明,其遗传性状较稳定,4代平均转化率可达86.5%。  相似文献   

17.
以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芽孢杆菌DHS-63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系统进行诱变,经筛选及稳定性分析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突变株A265,摇瓶发酵絮凝剂产量达到1.08 g·L~(-1),比出发菌株提高12.9%。对该菌株进行发酵罐放大试验,10 L发酵罐絮凝剂产量为1.64 g·L~(-1),发酵时间48 h,比出发菌株缩短了10 h;70 L发酵罐絮凝剂产量为1.55 g·L~(-1),发酵时间44 h,比10 L发酵罐发酵时间缩短了4 h。  相似文献   

18.
以一株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Zn1201为出发菌株,使用氯化锂前处理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复合诱变,通过L9(34)正交实验等处理结果得知,1.5%的氯化锂浸泡2 h、UV照射90 s得到的正突变株摇瓶效价提高较大,通过耐高浓度豆油和耐自身代谢物的选择性筛选,获得3株高产突变株,其中Zn1401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3%,且该菌株传至5代,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应用于生产之后,产量提高7%左右,年新增利润1091万元。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张小里  姚娜  李红亚  赵彬侠 《化工进展》2012,31(9):2036-2038,2063
磷脂酶D在催化磷脂酰基交换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产磷脂酶D野生链霉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产酶活力提高42.5%的变异株。通过摇瓶培养,对发酵条件进行探究。确定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牛肉膏和蛋白胨各5.0 g/L,MgSO4?7H2O 1.0 g/L,CaCl2 3.0 g/L,NaCl 2.0 g/L;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产酶有促进作用,其适宜浓度为0.60 g/L。在上述条件下,摇瓶发酵产酶活力达3.23 U/mL。  相似文献   

20.
L-丝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LJW-0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蛋氨酸营养缺陷型(Met-)菌株ZC8.研究发现,发酵33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1 g/L的Mg3(PO4)2,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明显提高,并且该缺陷型菌株在35 g/L甘氨酸的条件下,发酵3天后L-丝氨酸产量为7.5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0%.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