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能够在多种肿瘤组织细胞中实现高表达的酶家族,这种酶会直接影响到肿瘤的发生过程以及发展过程,被认为一种能够治疗肿瘤的有效靶点.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肿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综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的去乙酰化修饰是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协同调控的,将野生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水解酶活中心位置的141位的色氨酸分别突变为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发现其对酰基底物的水解能力较野生型变弱,因此,得出野生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141氨基酸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影响其酶活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Bromodomains(BRDs)结构域可以特异性识别乙酰化的组蛋白赖氨酸,这是表观遗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目前对BRDs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ET家族,对其他家族少有涉及。最近,靶向于BRD7/9的化学小分子探针陆续被发现。本文通过对BRD7/9 bromodomains结构、BRD7/9小分子探针的研究历程及其构效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探索BRD7/9的生物学功能和疾病治疗中的潜在用途,为设计和开发高活性的BRD7/9 bromodomains小分子抑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cn5、蛋白甲基转移酶LaeA及其同源物Lae1、VeA等可通过作用于调节纤维素酶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因子的表达,进而在转录水平上影响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简述了真菌纤维素酶的种类与结构和真菌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重点从DNA甲基化、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以及非编码RNA等的角度,综述几种主要表观遗传修饰对真菌纤维素酶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龚静 《生物化工》2024,(1):213-215
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肠道微生物和相关癌症发病过程中DNA甲基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利用肠道微生物治疗相关癌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安琦  查晓明 《山东化工》2023,(17):124-126+130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代谢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为α-酮戊二酸(α-KG)。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被证实是驱动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IDH突变常发生在酶活性位点,突变发生后会改变酶的功能,从而催化肿瘤代谢产物D-2-羟戊二酸(D-2-HG)生成积累,导致细胞表观遗传异常,阻断正常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因此,靶向抑制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目前,FDA已批准靶向抑制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mIDH1)的Ivosidenib、Olutasidenib以及靶向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2(mIDH2)的Enasidenib用于治疗带有IDH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本文主要讨论了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目前临床的研究进展,为开展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vorinostat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是一类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化合物,HDACIs能够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停滞,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vorinostat就是有此类功能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物。本文概述了今年来vorinostat的相关信息和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8.
叙述生物质谱的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各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生物质谱在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表观遗传及精准医学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西达本胺(CS55),近日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并即将进行临床试验。西达本胺是苯甲酰胺类口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抗肿瘤新药,可在肿瘤细胞中引起对基因表达的选择性调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简称GMO)。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组蛋白N末端赖氨酸的乙酰化在转录调控中有重要作用。多种含Bromodomain的蛋白可以与乙酰化赖氨酸结合并招募其它染色质因子来协同调控基因转录,这一过程与人体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中对近年来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BRD9)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黄润婷 《医药化工》2007,(12):24-27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简称GMO)。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极易复发和转移,且具有年轻化趋势,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趋势和研究热点。Polo样蛋白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人类多数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近年来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干预靶点,靶向Plk1的乳腺癌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对Plk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目前靶向Plk1的乳腺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药物载体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但是一些药物载体缺乏靶向性,并且还存在转染效率低,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等问题。糖类化合物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特异性受体识别能力在癌症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介绍了以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经修饰载药后靶向到各自的特异性受体上,对细胞转染和毒性产生一定的差异。对比于未用糖类化合物修饰的脂质体,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都有显著增强的效果。同时对不同糖类化合物靶向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豆锈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为了研发新型高效的杀菌剂,以N-(4-(5-(三氟甲基)-1,2,4-二唑-3-基)苯基)环丙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采用结构修饰的方法,引入新的取代基,以此设计了12个新型1,2,4-二唑类衍生物,通过肟化、合环、还原及缩合反应,合成得到,经1H NMR和ESI-MS确证化学结构。测试了它们对大豆锈病的抗菌活性:当质量浓度为3.125 mg/L时,化合物5b、5d、6a、6e和6g对大豆锈病的抑制率分别为60%、65%、100%、98%和95%,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50%);化合物6a抗菌活性优异,当质量浓度为0.39125 mg/L时,对大豆锈病仍有90%抑制率。分子对接的结果说明,化合物6a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 4)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 7)有着多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和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往往限制其治疗效果。纳米载体可使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部位,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已成为癌症精准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中,介孔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作为一种无机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孔体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和易于功能化修饰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尤其是集肿瘤靶向、治疗和成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功能化MSNs递送载体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药物递送和肿瘤生物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型纳米递送系统以用于癌症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脑屏障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药物入脑对病变部位的治疗。靶向给药系统因使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药物用量减少,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脑部疾病的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脑靶向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主动靶向策略在脑靶向给药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以被动靶向中的纳米给药系统为载体,以给药系统表面修饰的靶头为中心,综述脑靶向给药系统主动靶向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透明质酸(HA)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良好的非免疫原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药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肿瘤治疗中,经透明质酸修饰后的药物具有:水溶性提高、体内滞留时间延长、疗效增强、不良反应降低等特点,且具有独特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介绍了透明质酸修饰药物的常见策略,并结合近年来透明质酸运载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透明质酸修饰药物的种类及其在肿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徐雅琴  付雪婷  王丽波  刘博  车发  杨昱 《精细化工》2019,36(12):2467-2475
利用乙酸酐对黑穗醋栗果实多糖(BP)进行乙酰化修饰,选择低、中、高3种取代度(DS)的乙酰化多糖ABP-1(DS=0.14±0.02)、ABP-2(DS=0.28±0.02)和ABP-3(DS=0.55±0.01)进行性能测试,考察了乙酰化对BP单糖组成、形貌特征等结构特性及活性的影响。FTIR和GC结果表明,乙酰化修饰对BP碳链主要特征没有影响,ABP-1、ABP-2、ABP-3和BP均含有半乳糖醛酸、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但其摩尔分数不同。刚果红实验显示,乙酰化多糖和BP均无三螺旋结构;SEM结果表明,乙酰化多糖和BP外观形状不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多糖有较强的自由基(DPPH·、OH·、O_2~–·)清除活性,及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大小顺序为:BP ABP-1 ABP-2 ABP-3 阳性对照(VC或阿卡波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BP和乙酰化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20.
用GST pull-down方法寻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互作蛋白,发现了HDAC8新的互作蛋白烯醇酶ENO1,ENO1在糖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NO1参与HDAC8复合物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