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它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整个农业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些年来,国家针对上市公司出台了一些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农业上市公司。本文选取了2010年至2013年的31家农业上市公司,利用非均衡面板数据,对我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对税收减免有一定的依赖作用,政府补贴短期内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长期内会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意义上政府审计的价值链的价值高低具有三个评价维度,即质量、职能以及成本。依托流程再造理论对政府审计的价值做出整体分析,指出政府审计在价值链流程下所暴露的部分价值偏低的迹象。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最后提出政府审计价值提升三方面的可行措施:培育国家治理导向的流程价值观念,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以打破流程壁垒,合理优化组织配置以促进其优化。  相似文献   

3.
以正义原则为价值核心的伦理现在历史或现实的公共领域中,从根本价值层面上影响或指导着各级政府、各类行政主体盼行政行为。正义原则是社会制度确立的首要价值基础,是行政伦理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是选择政府行为的优先伦理原则,为保证公共行政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功能,必须肯定正义原则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吸烟与禁烟一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议题,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为国家垄断经营。我国对烟草的价值认知经历了一个由"良药"到"毒草"转变过程;烟草生产经营的合法性与吸烟有害健康的价值导向之间存在内在伦理紧张;从伦理学的视角开展吸烟与禁烟的辩论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实现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导向,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多种调控手段统筹兼顾为基本方法,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公共管理为中心,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财政、货币政策、法律为手段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行政的动态体现,它集中反映了政府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行政效率。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政策制定过程呈现崭新的特征,它表现在对问题构件的敏感、积极和主动,议程建立主要由政府外部力量推动,政策方案规划的群策群力和政策抉择的公共利益导向。  相似文献   

7.
自立性与创新性不足,致使一些地区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过度依赖大企业、依赖政策的现象.本文根据产业特性说明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必然性,特别是通过论证企业家精神与高技术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提出了以激发企业家精神为导向的集群式发展思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完善分税制的重点是优化既有收入在各层级政府间的分配,并在优化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推动“省直管县”改革,从而为完善分税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收入在各级政府间分配时,应坚持如下原则:继续保持中央政府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提高省级政府收入占比;提高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显著降低城市财政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依赖;充实和完善地方税,巩固县及市辖区的收入来源。完善分税制的难点是重构基层政府收入体系,因此重构地方收入体系的目标模式,应当是统筹使用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两种收入,最终形成有利于发展成果共享、有利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收入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制度认知、结构和模式等的路径依赖分析,提出研究生培养制度变革的思考,即凸显培养制度的文化导向,体现制度的价值取向;创新培养制度的结构和形式,提高运行管理效益;探寻多途径的培养制度变迁方式,从路径依赖演变为路径创造。  相似文献   

10.
积分落户制是中国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户籍改革背景下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积分落户制实现了让普通外来人口合理、合法、有序地落户于大城市,制度设计中的各项指标体现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的价值导向.阐述了积分落户制的发展背景,分析了积分落户制中政策主体、目标群体、制定内容3个方面的合法性.指出其对破解城乡二元分化困局、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管理》2013,(1):64-65
以人为本,是对"民为重"这一传统治国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现代政府公务人员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也是政府管理的目标导向。在无锡,通过实行"优化市容环境,真情服务为民"主题活动,民本思想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府部门与企业同属社会组织,政府绩效评估对企业绩效评估可以借鉴和运用,但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存在很多差异,因此政府绩效评估不能照搬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政府绩效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和价值导向。比较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差别,借鉴企业绩效评估成功的方面,对于政府绩效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与外部责任:论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评估的功能可从技术和价值两个层面来考察. 前者可称为功能定位,后者则属于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角度可将绩效评估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责任"两大类. 发达国家外部责任型绩效评估具有三个特征:明确的外部责任意识;公民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广泛深入的公民参与. 我国内部控制型绩效评估表现在:政府主导和公民参与不足;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绩效评估沦为某种驾驭术. 从内部控制向外部责任的转变,是政府绩效评估目标定位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颁布民办高校产权管理的专门法规条例,相关内容散见于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条款中,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各地方政府在民办高校注册登记、办学许可证行政审批、举办者变更等方面强化过程管理,改革试点地区也出台系列举措完善产权管理.但是,也存在法人产权不完整、内部治理缺乏制衡、资产财务监管不力、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今后,应当保持公益性价值导向,正确认识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关系,完善协调性法律法规体系,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配套制度,使产权管理的发展与经济领域改革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5.
提出把公众当作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把政府当作被评估对象,体现了“顾客至上”、“结果导向”和“责任导向”的三大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对改进政府工作和创建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绩效评估应该把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把公众评价(即外部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估方法,尽管政府自评与公众评价各自打上了“自利性”的印记,但公众评价的“自利性”比起政府评价的“自利性”而言更符合当代政府行政的价值选择。并通过一则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6.
未来城市发展需要从资源导向的高速发展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从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视角,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梳理和提炼城市转型发展繁琐复杂的过程和矛盾:人口要素发展从人户分离向人户一致转型,但其差距并没有"质"的缩小;土地要素发展从异速增长向人地协同转型,但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产业要素发展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兴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于社区理论和社区组织由卫生人员提供的健康服务,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社区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在政府重视不足、过度依赖医疗、公共卫生弱化以及缺少部门协作等方面,导致我国在社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上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难题的关键在于走治理型社区卫生服务的道路,即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促进社区人群健康而发起或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行动过程。在阐述治理型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概念和价值的基础上,从深化理论研究、改革社区关系、立法推动预防、改革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继续教育模式和重塑全科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论述社区卫生服务的治理策略,旨在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在现实中寻找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围绕纺织品贸易,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337"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食品安全问题和召回制度五个热点问题进行.中美贸易摩擦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从企业微观层面上升到政府管理行为,摩擦方向由要求控制出口向开放市场发展,摩擦已从经济问题上升到战略层次.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内部原因为我国贸易政策导向有偏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部原因是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和中美贸易问题被政治化.为此我国应避免陷入重商主义的误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巧妙利用美国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制衡,缓解和美国的摩擦.  相似文献   

19.
对策研究是工程咨询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做好对策研究成为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必要举措和紧迫需求.本文认为,做好对策研究要明确设计和写作两个层面的"三段论",要避免需求不明确、分工不科学、对策缺乏针对性三类问题,同时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政策导向、理论导向与应用导向、目标导向与结票导向、宏观导向与微观导向四组关...  相似文献   

20.
国家作为社会服务的主要责任者,在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发展到顶峰,并逐步暴露一系列弊端.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分工合作,在政府之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体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原有的社会服务“国家—单位”体制向“国家—社会”体制转变.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自组织形式,在社会服务中崭露头角.但受意识形态和国家控制的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滞后,其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潜在价值尚未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