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砖混骨料中红砖含量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彩识别的红砖含量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对3种色彩空间(RGB、HSV、HSL)下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最适合于红砖含量识别的色彩空间。之后探究了骨料表面干湿状态、图像收集角度、骨料翻动、摆放形态、试样规模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了一套合理消除误差的测试流程。最后通过数据统计确定了一组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的默认阈值,识别结果在工程可接受的范围内。结果表明,HSL色彩空间下红砖含量的识别效果最佳。虽然各种试验因素影响下的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均可通过求均值的方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测试流程优化,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
情境再生与景观重塑——文化空间保护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镇西栅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几个案例为例,结合近年的实践和思考,探讨了广义历史建筑和狭义历史建筑的定义、范围和修复条件,指出了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些有效方法,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高校旧址的保护与再生工作也渐渐为人所重视。文章在浙江工业大学衢州旧址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衢州地域的经济历史人文特点、旧址周边资源与保护再生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浙江工业大学衢州旧址所处的定位,给出了多方参与、将宏观政策与规划设计相融合、引入相关产业、确保建筑保护与再生方面的平衡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湿与附加用水组合处理方式下,高红砖含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C2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流动性能与抗压强度以及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湿与附加用水组合处理方式下,当高红砖含量再生骨料替代率小于50%时,混凝土流动性能与抗压强度受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影响较小;当再生骨料替代率超过50%后,即便采用预湿与附加用水组合处理方式,混凝土减水剂用量仍显著增大,混凝土流动性能受到明显影响,同时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均显著降低;高红砖含量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骨料与浆体界面结构的弱化作用,是其替代率过大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文正  张倩  李志民 《山西建筑》2008,34(15):20-21
从米脂老城区锢窑民居的调研入手,通过对典型锢窑院落的测绘分析,了解了米脂锢窑民居的现状情况,并论述了对锢窑民居保护和再生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锢窑民居保护与再生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7.
对历史空间存续与再生这一建筑学中的新兴科学的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快速进程导致社会空间分裂以及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环境的急剧恶化。显然,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存的重要载体,保护与再生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结合漳州石码古镇后港历史街区景观设计实践,围绕城市文化历史、空间特征、景观风貌、保护与再生设计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后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地形及其景观特性的呈现是自然风景中建筑设计的基本主题。从地貌保护、景观空间组织和材质设计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上饶市龙潭湖宾馆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外滩临江历史界面的风景线中,有一栋悄然“变脸”的历史老大楼,它就是位于中山东一路9号的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三年前,当这栋建筑开始施工时,还是一副灰蒙蒙的旧厂房般面容,现在已经以红砖墙和古典柱廊的形象出现在们面前了。大楼建于1901年,由于清政府扶植民族工商业的背景,这座楼房实为“洋务运动”后对中国最具象征性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日本的京都市和我国的苏州市在城市传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由此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大量工业遗产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建特色城市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工业遗产的现状以及再利用困境,论证了保护工业遗产对于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性,提出了积极的保护与再生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再生是一项涉及民生改善、公众参与、活力激发的社会实践运动,"小尺度、渐进式"模式的探索无法脱开相关政策的研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再生在实践过程的不同阶段探索了动态征收、自主更新、资金来源、土地流转等方面政策创新.文章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为未来相关城市更新工作的展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敏  许大为  孟祥庄 《山西建筑》2014,40(30):12-13
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通过尊重赋有特色的原有城乡地脉,深刻挖掘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以重塑都江堰城乡历史景观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持续性,为都江堰城乡历史景观保护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改造更新策略中,利用工业遗产创建"博物馆"是当下被广泛采用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关于工业遗产再开发案例的详尽介绍,探索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至今已经走过10年。文章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发展经历、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强调了这一专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建筑遗产观念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建筑保护指向的是"存续"、是未来。  相似文献   

17.
白旭  许方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15,(1):129-132
该文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选择北京市电机总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探讨城市工业旧址发展和衰败的历程及保护与再生的策略。以城市记忆作为切入点,对旧工业区城市记忆的塑造进行探讨,加入时间维度和主体认知,对城市工业旧址更新过程中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了研究思路。该文认为,城市工业遗存具有无法取代的城市特色。通过对北京市电机总厂工业遗存的景观意象完整性的深入分析,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厂区整个场地环境提出相应的改造和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瑾  翟辉 《云南建筑》2010,(3):58-61
会泽古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居民生活现代化需求与古城保护的矛盾。因此.古城的再生成为手段之一。会泽古城中心广场设计正是以一种拼贴、填空、渐进式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老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明确在老建筑保护与利用应具有的生态观念、社会观念,从而给老建筑注入新时代的活力,使其重现魅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小西村海草房居住空间重构的过程,以及在空间重构过程中适应当下的海草房再生策略.通过田野实地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海草房聚落居住空间的横向、纵向进行对比研究,提炼海草房的建筑价值及当下对于海草房改造的新需求,并提出改造方法.通过作者所参与的山东威海小西村海草房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