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与地震资料,针对薄层砂体与厚层砂体不同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采用了"先优选地震资料频段,再提取并优选地震属性"的方法进行砂体预测。针对NmⅠ-1小层薄层砂体,提取了高频信号的地震属性,针对NmⅠ-3小层厚层砂体,提取了低频信号的地震属性;进而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并结合测井解释,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预测了砂体及沉积相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调谐厚度以及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号对砂体预测的限制,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砂体及沉积相的预测精度,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敖南区块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油资源潜力区,其下白垩统泉头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整体为“泥包砂”特征,厚度薄,规模较小,地震反演等常规地震预测技术无法准确地识别和预测该类砂体。通过蓝色滤波目标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开展了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定性地预测了薄层砂体宏观分布特征;利用井-震联合地质统计反演和随机协模拟技术,对薄层砂体进行了定量预测,刻画了扶余油层主力层砂体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其他地区致密油气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玉洪 《石油物探》2021,(5):784-793
深水重力流水道为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水道砂体埋藏深、探井少,砂体识别及厚度预测困难;同时相带及岩性横向变化快,多期水道砂体叠置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精细刻画水道分布并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是勘探开发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地震构形的相控储层预测技术。首先,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在相对年代域提取横向梯度属性刻画水道边界,利用Wheeler域数据体连续切片分析水道演化;以地震构形为约束,利用改进的标准抛物线型三参数AVO方程,构建有利岩相敏感地震属性表征岩性相。综合水道边界刻画与有利岩相预测结果,预测优势储层发育区。采用该技术有效刻画了南海某凹陷重力流水道砂体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势储层集中发育于北西向水道主体部位,与区域沉积规律及认识吻合,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Ma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王英民  徐强  李冬 《石油学报》2012,33(5):798-806
深水重力流沉积是南海北部陆坡主要的沉积类型,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分析,对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 Ma所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进行识别、解释和预测。识别出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3类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呈杂乱反射特征,底部发育侵蚀擦痕;水道作为重力流的搬运通道,呈弱振幅U或V形特征;重力流溢流形成的堤岸呈强振幅楔形特征;水道与堤岸构成水道堤岸复合体具有典型的海鸥翼状特征;位于水道前端的朵体表现为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在平面上具有朵状特征。块体搬运沉积体系逐渐向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演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流态的深水重力流之间的相互转化。综合地球物理学、沉积学以及海洋地质学等方法,对南海北部陆坡21 Ma开展重力流沉积体系研究,建立深水沉积模式,对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深水沉积砂体中连续发现大型天然气藏,该盆地已成为全球天然气勘探热点地区。但是鲁伍马盆地勘探程度低,深水沉积砂体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基于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东非鲁伍马盆地陆坡深水区渐新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水道-朵体沉积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水道、朵体等富砂深水沉积的控制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鲁伍马盆地渐新统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共3个三级层序,水道-朵体沉积发育在每个层序的低位域。研究区SQ1和SQ2层序发育水道、朵体沉积,SQ3层序以水道沉积为主。受始新世末东非大陆抬升及全球"冰室"气候影响,盆地物源供给增加,三角洲向海进积,引发陆坡水道-朵体等重力流沉积。向北流动的南极底流改造水道-朵体沉积,通过淘洗重力流沉积提高水道和朵体的砂地比,并在水道北侧形成侧积砂体和漂积体,限制了后期重力流沉积,导致水道向南侧向迁移、朵体向南延伸。研究结果可以为鲁伍马盆地乃至整个东非陆缘盆地深水储集砂体预测及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测井资料,立足于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油气发现主要来自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包括水道复合体、扇朵叶及水道-天然堤复合体砂岩。分析各类优质深水储集体的供源背景、输送通道、沉积体内幕结构、沉积过程、沉积流态发现,3类优质深水砂岩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区(陆架边缘)的沉积物组成:富砂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质碎屑流,发育水道复合体及席状扇朵叶体砂岩等优质储集层,可通过条带状地震下切、丘状外形、振幅异常等特征进行识别,利用单砂体平面追踪,结合砂岩波形识别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描述砂岩储集层分布;砂泥混合为主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泥混合的重力流,重力流对内部砂泥的分异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在形成了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沉积情况下,优质砂岩储集层分布于水道内或下方的朵叶体,可根据地震下切、振幅异常、地震线描、波形识别等方法综合分析储集层分布。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细粒厚层重力流砂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银涛  文力  姚光庆  姜平 《石油学报》2018,39(3):290-303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黄流组为浅海重力流沉积,表现为粒度细、迁移快、堆积厚的多期砂体组合。基于地震、测井、岩心及测试数据,分析了细粒厚层重力流砂体沉积特征,并探讨了浅海重力流沉积的控制因素。基于井震结合在东方区共识别出砂质碎屑流水道、浊积水道、富砂朵体和富泥朵体4种基本沉积单元。砂质碎屑流水道常位于朵体内部,均方根振幅为低值,剖面上呈U型或深V型,宽度多在1~2 km,测井单砂体厚度多大于25 m,主要发育含漂浮泥砾或泥质撕裂块状细砂岩相,取心段表现为多期反旋回特征;浊积水道剖面上表现为浅V型或蠕虫状反射,均方根振幅可为低值或高值,宽度多小于500 m,其水道末端多发育局部小型朵体,形成朵体-水道-朵体沉积样式,测井单砂体厚度多在10~25 m,主要发育递变层理和平行层理粉细砂岩相,发育不完整鲍马序列Ta-Tb段组合,取心段表现为多期正旋回特征;富砂朵体和富泥朵体表现为高连续反射,均方根振幅分别为高值和低值。研究区浅海重力流沉积受到物源供给、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古地形地貌的共同控制。大规模蓝江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物质基础;随着海平面的上升,重力流的能量不断减弱,造成砂体发育规模减小、泥质含量增加、孔隙结构及物性变差,同时造成重力流流态的转变;陆架基底差异沉降形成的陆架低洼提供了浅海重力流沉积所需的可容纳空间,而不同的沉积样式主要受到局部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ML油田,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井数据缺乏、开发程度低等原因,采用常规阻抗反演进行油气预测效果不理想,为此应用多属性概率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油气预测。在研究区首先进行多属性分析,优选出振幅包络、泊松比等7种地震属性,建立起地震属性与油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然后对已钻遇岩性油气藏砂体进行油气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对比说明预测结果真实可靠;最后对潜在的岩性油气藏目标砂体进行油气预测,得到目标砂体的油气分布概率以及厚度图,从而指导油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重力流水道储层分布一直是深海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刚果扇中新统深海扇为例,以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识别出了下切沟谷、侵蚀水道、叠置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孤立水道和朵叶体等6种重力流水道;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和振幅属性切片精细刻画了不同重力流水道的结构特征和平面特征;通过拟声波阻抗反演技术,清晰揭示了不同重力流水道富砂储层分布位置及特征,认为富砂储层主要发育于叠置复合水道、迁移水道上部,孤立水道两侧天然堤内部以及朵叶体中部。上述重力流水道内部储层分布特征研究认识对于深海扇重力流水道油气圈闭的成因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依据振幅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优选最佳频段地震资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频反演;其次,在利用反演数据体平面属性刻画复合河道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河道边界的地震、测井等响应特征预测单一曲流带;最后,以废弃河道泥质半充填的样式为指导,选取目的层上、中、下部的反演属性切片进行RGB融合,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板,并在定量模式约束下识别点坝和废弃河道。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机器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段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指导河道边界识别;(2)采用RGB融合技术融合河道不同位置的反演属性切片,能够辅助判别砂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有助于井间废弃河道识别;(3)在地震资料主频为38 Hz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技术在研究区目的层复合曲流带中共识别了4个单一曲流带、13个废弃河道和...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含油气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岩之中的湖底扇砂体。由于湖底扇沉积属突发性洪水事件成因,湖底扇砂体的分布较为复杂,预测湖底扇砂体的难度较大。通过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提出板桥凹陷湖底扇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重力流滑塌成因。湖底扇砂体在垂直于重力流方向上呈透镜状分布;而在平行于重力流方向上,湖底扇砂体则表现为叠瓦状展布。依据湖底扇砂体的井-震响应特征,运用地震相分析以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湖底扇砂体的分布,发现湖底扇沉积具有优先充填古地貌低势区的规律,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2.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储层呈朵叶状广泛分布,由于储层成因及结构复杂,常规的基于复合砂体储层表征精度较低,制约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以渤海南部海域BZ28油田1167砂体为例,在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演化模式指导下,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属性、测井相、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由复合河道、分流砂坝、分流砂坝内部沉积朵体逐级次对砂体构型单元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平面呈分流河道与分流砂坝相间沉积分布特征,其中,分流砂坝为储层沉积主体,由沉积朵体纵向叠加、低角度前积及溯流退积等方式拼接构成,分流河道为过水通道,储层厚度相对较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水淹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于陆相盆地中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砂体,地震剖面上难于直接预测。因此,利用地震水平分辨率来提高垂向分辨率的思路,通过精细的井震结合和层位标定,依据参考标准层为基准面,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对英台油田目的层段进行等时属性切片,在结合钻测井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对砂体进行沉积演化解释,揭示砂体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砂体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下步油田开发调整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地震属性同位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多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的基本原理, 提出具体研究思路: 首先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 选取地震属性组合, 拟合与井点砂体厚度的相关性, 得到砂体厚度的平面分布预测; 然后在地质建模软件中, 利用变差函数, 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进而协同井间砂体厚度分布预测结果, 建立三维砂体骨架及属性参数模型, 以此定量表征储集层的三维空间分布特性及其非均质性。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 井区为例, 指出将多地震属性分析结果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 可以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多方面信息, 可为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多尺度信息提供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新统发育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岩性组合为一套夹持于厚层海相泥岩中的中—细砂岩;岩心发育一系列成对出现的逆粒序与正粒序;测井曲线见底部渐变且齿化严重的箱形、钟形和舌形测井相;地震剖面可见明显多期深水水道,地层切片能识别出明显的高弯曲水道。单期异重流形成的沉积体发育侵蚀谷(供给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天然堤及无水道席状砂等5种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多分支、多世代、多期次发育特征,形成了平面呈条带状分布、纵向叠置发育的优质储集砂体,储集体物性较好,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厚度大、粒度粗、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基于异重流沉积模式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解析、频谱波形特征分析、切片与属性融合研究精细刻画水道复合体微相分布,结合构造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钻探目标区带,有效指导了区块的勘探部署。图10表1参42  相似文献   

16.
双南构造SQ3水进期湖相泥岩沉积中发育一套砂质储层,含油丰度较高,但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岩心见不完整的鲍玛序列,综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确定为湖底扇沉积砂体。在五级层序格架控制下,结合湖底扇地震反射特征选取敏感振幅属性及零交叉点属性定性刻画砂体的分布边界;运用测井约束储层反演技术,定量刻画砂体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湖底扇砂体分为两期,其中湖底扇供给水道及中扇辫状沟道砂体次生孔隙发育且连通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含油气丰度及单井产能均优于其他相带,为本区的优势储层。结合双南构造的区域构造特点,将其划分3类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扶杨油层砂体综合预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以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例,论述了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砂泥岩薄互层砂体综合预测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对扶杨油层河流相砂体富集规律及其分布特点分析研究,提出了继承性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是形成主力油层的先决条件。立足于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研究,在波形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反映岩性变化的主要地震特征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度分析实现了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预测符合率达86.5%,使地震,地质,测井砂体综合预测符合率达到92.2%,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测砂体的发育规模,而且对含油富集区的确定和开发区块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水A油田开发井较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强的特点,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深水复合重力流水道复合砂体刻画。首先选取与GR测井曲线相关性强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对均方根振幅属性体内插切片,综合解释重力流水道边界。其次建立测井解释砂体与地震数据反演的泥质含量体属性的相关性,综合确定泥质含量体中砂岩相与泥岩相截断值,在泥质含量体中识别出砂岩相。最后利用重力流水道边界对砂岩相模型相进行约束,并排除掉面积很小的砂岩,实现了对复合重力流水道砂体的刻画。  相似文献   

19.
大庆长垣地区作为大庆油田的主产区已经持续开采50余年,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浅层的主力油层河道砂体发育、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河道砂体类型包括辫状河道、曲流河道、高弯度分流河道和低弯度分流河道等。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需要对砂体展布特征开展精细研究。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为例,开展了地震反演指导沉积微相研究。在地震合成记录和地震反射层位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井点各沉积单元厚度,按照各沉积单元在深度域中的厚度百分比与时间域中的厚度百分数近似相等的原则,搭建精细三维沉积单元界面格架,以沉积单元作为分析时窗提取各沉积单元地震反演属性,分析井点处沉积单元反演属性值与砂岩有效厚度的关系,预测井间沉积微相分布。从沉积微相平面图可以确定主要的含油砂体展布特征和连通关系,进一步合理配置油水井的注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上油气田开发中钻井少、井网不规则且井数局部集中,导致单凭井资料难以表征砂体展布规律。为此,综合应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生产动态及地震等多属性分析手段,建立涠洲Y油田涠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横向展布及纵向叠置模式,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并以沉积砂体展布模式为指导,通过分析有效反映储集层砂体分布及其物性变化的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的定量关系,结合已钻井应用地震属性追踪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从而对区块间砂体、已开发单元内部储集层砂体展布和储集层物性有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3口新钻井检验,储集层吻合率100%,预测储集层厚度平均准确率85.9%,表明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油田滚动扩边和开发区块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