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当地城市功能的萎缩。与经济总量萎缩形成对比的是,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开放空间。对这些开放空间进行规划,成为当地城市复兴计划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从莱比锡与柏林两个案例城市经验介绍出发,从操作对象、操作手段、操作机制等方面总结了以"临时使用"策略为基础的德国开放空间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古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4个历史古城——西安、北京、苏州和广州为例,从发展沿革、发展阶段和空间形态3个方面,探讨了这些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针对其地下空间利用的目标、重点保护地区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空间利用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垂直形态、水平形态、过渡空间3个方面,探讨古城地下空间形态特征,为地下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共享经济特征、类别、态势的研究,认为共享经济浪潮下城市实体空间将向去中心化、收缩化方向发展,空间内涵将更加多元化,城市社会空间也将打破私人与公共的限制,营造一种新型的"共享空间"。最后提出共享经济的空间影响将给城市规划带来空间布局、非中心区配套设施、城市空间治理三个方面的挑战,规划应通过推行多尺度、分散化的空间布局,精细化供给配套设施,协同化构建城市空间治理体系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研究总结出公共空间体系优化实际上是公平、效率、生态和文化4个维度的多目标寻优过程,并探索了公共空间区位配置的数字化生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将城市空间分解为街区空间单元,依托多源信息数据分析,以人口分布、土地效益、生态环境和文化潜力4个向量描述街区空间特征;其次,以街区单元质心为需求点,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区位配置模型,采取动态加权方法得到理想化公共空间选址的最优解集;再次,应用空间网络分析法,与城市实际公共空间叠合比较,从空间格局、更新方向、开发时序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最后,以沈阳铁西老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陈歆颐  张熹 《华中建筑》2020,38(6):85-89
该文将云南地区旅游小城镇就开发模式分为博物馆式、半开发式和全开发式三种类别,以空间句法视角对四个开发程度不一的案例古镇进行空间分析,对不同小城镇的空间节点及街巷分布特征进行变量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开发程度的旅游小城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旅游小城镇空间营造策略和特色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猛 《室内设计》2009,(5):41-54
本文以德国城市空间秩序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从"自发的城市"到"设计的城市"、从拥挤的工业城市到"反城市"的田园城市、再从传统德国城市秩序到现代主义城市新秩序的城市实践历程,并指出德国城市空间秩序的转变伴随着对理性主义的不断追求和建设、反思与回归的交相更替,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空间非均衡的背景下,从城市硬环境系统和城市软环境系统两个方面设定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熵值法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差异评价模型,并对我国 31 个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不同基础设施类别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短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城市开发活动,日本是世界上几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早和比较成系统的国家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日本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功能划分类别以及几个典型城市和案例的介绍,内容涉及地下交通、市政设施、公共建筑等方面,对了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坤 《城市规划》2013,37(6):76-80
在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等多个可持续的规划理念中,河流和开放空间作为遏制城市蔓延的重要生态资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德国鲁尔区埃姆舍地区公园和英国东伦敦绿色网格规划为例,首先从空间结构、规划策略两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区域河流和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的形成,其次对比两个案例,分析了河流与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河流是城市开放空间组织的重要的中枢系统,开放空间在河流的组织下和其他城市结构相结合使得城市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以将公共空间定义为社交、聚会、玩耍、商业和娱乐的聚集地。公共空间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可居的公共城市空间。我们,作为这个城市空间中重要的社交群体,应该去理解这个公共空间,并把它存在的方式放在首要位置。新西兰,尤其是奥克兰,在城市空间的转型上经历了一次跳跃性的变化。在以前,车流是城市空间里的主体;而现在,行人和社区生活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充分展示了其决定性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全民健身时代塑造符合居民需求的城市户外健步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任务。文中以哈尔滨市主城区11个健步场所为对象进行实证调研,对健步活动进行描述性分析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居民样本的健步空间感知因子偏好评价进行降维。研究得出居民可感知到14个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要素类别:维护管理程度、设施丰富性、生活服务便捷性、邻近自然程度、视线安全性、健步区域可达性、路径趣味性、庇护性、社会性、铺装设计、路径多样性、路径连贯性、可活动场地和交通安全性。表明健步空间的要素构成较日常步行空间类别更多,路径特征明显。研究为识别促进健步活动的重要空间要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城市健步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受包豪斯的德国建筑运动影响.钢铁.水泥和玻璃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了现代主义的象征。大量的建筑材料为建筑提供了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并且创造了所谓的标准建筑。建筑开始依赖于工厂而不是地况.因此工厂变成了城市转变的机器。在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些城市机器在北京变为废弃的工厂。随着全球化的来临,城市在这些空间中发现了空间新的含义,那就是空白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会作为城市空间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博会是城市重要的空间事件的立场出发,探讨了世博会场址规划值得关注的功能、场址分析和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世博会中的活动并非城市中的常规生活,需要从这些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出发、以活动组织的方式来规划世博会场址的空间;上海世博会的场址位居城市的核心地区,是城市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因此必须在对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及其意义认知的基础上来规划世博的场址;同时,世博会场址应当充分强化其公共性,并成为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构建的关键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整治是当前高密度地区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经济和城市现状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五条整治对策,以期能有效地保护城市高密度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创造出舒适的人性化外部空间。使城市空间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彭粲 《建筑与文化》2016,(3):158-159
自然条件及人文因素的限制与要求使城市T型空间存在广泛,因此,分析和总结其类型分类有助于城市T型空间研究的展开,对城市空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构成角度入手,基于城市T型空间的形态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这一概念的次级分类,并阐述了各个类别的异同点,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分类基础,并为其他城市T型空间建设提供相关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空间变革为切入点,从空间公共性的延伸、空间尺度的变革、邀约形式的转变以及地方化建设4个角度,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空间变革进行了探讨.具体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性向泛私人性的过渡,不同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尺度带来不同身体感受、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人之间双向的邀约模式的变迁以及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17.
空间策略是整治社会治安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城市社会治安不仅涉及社会问题,同样涉及空间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和严重的地区,往往这些地区相对集中在城市中一些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柏林的公共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包括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包括建筑物和它周围的环境。在公共空间中,人类可以找到特定时代的表现形式。以柏林为例,作者考察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想法及其表达方式是如何改变和影响公共空间的。上个世纪,柏林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的更替,建设思想与意识的转换,这种变化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各种城市和规划建筑模式都在柏林进行了尝试———似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厂———而且这些尝试在城市空间的破坏与重建中都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华中建筑》2021,39(8)
该文通过分析历史地图与历史照片来探究上海老城厢地区在三次重要市政工程前后的城市空间变化,同时借助官方记录的县志与上海档案馆馆藏的当年信件,分析其背后的推动原因。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研读与分析,发现上海老城厢地区自1912年以来,积极向租界学习城市管理制度,通过拆除城墙、填浜筑路与规划路网来推进城市空间现代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大卫·沙恩的新的城市概念模型,即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由领地、骨架和异质空间三个基本元素的组合和重组进行解释,其中异质空间在稳定城市和刺激城市模式转换中起到关键作用。创建异质空间,是城市建设参与者和城市设计者实现其理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