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烟叶化学成分和吸味品质的影响,从初烤后烟叶中筛选出一株微生物(H11),结合菌株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用H11对20 kg河南平顶山低等级烟叶(2017 DCFB)发酵30 h,对比分析发酵前后烟叶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味成分的变化,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发酵前后烟叶表面微生物群落变化,探讨了酶在烟叶发酵中的作用。与发酵前相比,烟气透发性好、甜感增强、香气质提升、香气量增加;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52%和1.92%;(E)-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巨豆三烯酮C等香味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5.92%、10.57%和12.15%;烟叶表面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生物丰度增加至微生物总量的76%。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烟叶化学成分和吸味品质有重要影响,且具有发酵时间短和处理量大等特点,可为微生物发酵低等级烟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雪茄茄衣烟叶增香提质的作用机制,考查了茄衣烟叶在自然发酵和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H1发酵(实验组)后常规化学成分、挥发性香气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相关性,并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实验组茄衣烟叶的香气物质种类、常规化学成分(如烟碱、总氮和钾)与挥发性香气物质(如植物醇、香叶基丙酮和新植二烯)的相对含量均发生显著改变,烟气品质得以改善,烟气更醇和;相比自然发酵,实验组茄衣烟叶表面细菌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OTU数目提高,茄衣烟叶优势菌门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优势菌属由单一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转变为葡萄球菌属、闫逊初氏菌属(Yaniella)、未命名菌(unclassified_f_Micrococcaceae)等;优势菌属的改变使微生物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前五种差异代谢途径分别为全局和总览图、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和能量代谢;还原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受茄衣烟叶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大,苯乙醇的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霍氏肠杆菌F8-1(Enterobacter hormaechei F8-1)发酵烟叶期间表面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合烟叶中性香味成分分析及感官分析,探究霍氏肠杆菌F8-1提升发酵烟叶品质的机制。结果表明:发酵后烟叶香气质提高、润甜感突出、杂气和刺激性降低;巨豆三烯酮、茄酮、(E)-β-大马酮和二氢大马酮含量较发酵前分别提高37.40%、59.87%、53.02%和46.61%;烟叶发酵过程中霍氏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优势菌;糖苷水解酶类数量最多,占发酵期间烟叶表面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78.3%;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茄酮、巨豆三烯酮、(E)-β-大马酮、二氢大马酮等中性香味成分含量呈正相关,糖苷水解酶1(GH1)家族的相对丰度与茄酮、法尼基丙酮、巨豆三烯酮等含量呈正相关;GH1家族中的糖苷水解酶可能是烟叶发酵后感官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雪茄外包皮烟人工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雪茄外包皮烟叶为材料,置于温度49℃,相对湿度为60%的恒温恒湿箱中发酵40d。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含量呈现2条不同的峰值曲线,其中茄酮、苯乙醇、苯乙醛、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6-甲基-5-庚烯-2-酮含量在第15d达到最大值;而新植二烯、苯甲醇、5-甲基-2-糠醛、西柏三烯二醇、金合欢基丙酮、吲哚、黑松醇和香气物质总含量则在第25d达到峰值。烟叶发酵15-25d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群落与其品质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技术分析了不同品质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挥发性香气物质,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与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形成相关的优势微生物种属。结果显示,烟叶中优势细菌为贪噬菌属(Variovorax)、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优势真菌为桑帕约氏酵母(Sampaiozyma)、曲霉(Aspergillu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细菌群落与烟叶品质差异相关,贪噬菌属(Variovorax)、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的相对丰度在上等烟、中等烟中上调;而真菌群落与烟叶的地域差异相关。在中、上等烟中含有较高呈焦糖香的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呈甜奶香的香兰素等挥发性成分;下等烟中则含有更多α-尼古丁,增加烟气刺激性。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物种与烟叶中多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呈正相关,红球菌属(Rhodococcus)、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烟叶中主要...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雪莲菌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香气物质变化、菌群结构以及与香气物质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雪莲菌发酵乳有49种香气化合物,发酵第2天出现大量挥发性物质,发酵第8天时,带有良好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种类达到峰值,持续发酵时其含量均减少。雪莲菌在发酵过程中乳杆菌占主导地位,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醋酸杆菌丰度逐渐增加。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变化对于雪莲菌发酵乳的香气物质有较大的影响,优势菌乳杆菌与苯甲酸甲酯、苯乙酮等呈显著负相关,与异戊醇等呈显著正相关。醋酸杆菌相比乳杆菌对雪莲菌发酵乳的香气影响比较小,与异辛醇、乙酸丁酯、丙酸、2-甲基-1-丙醇等4种物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雪莲菌发酵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动态调控其香气奠定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果胶、淀粉和蛋白质是烟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大分子,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对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并对其产酶条件和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发掘对烟叶品质有促进效果的功能微生物资源。研究筛选得到2-4A菌株,能够同时分泌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经鉴定为摩加夫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对2-4A菌株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pH及接种量进行优化后,该菌株的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分别增加至41.36、3.64、5.14和72.13U/mL。用发酵液处理烟叶,能够对烟叶中的4种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其中蛋白质的降解率达到37.8%,淀粉的降解率超过30%,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超过10%。经过2-4A菌株发酵液处理,烟叶中酮类、酸类、酯类、杂环类、醇类和醛类等香气物质的含量在整体上均得到提升,酸类和醇类物质提升最多。就单种致香物质而言,对烟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茄尼酮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0.51百分点,叶绿醇含量提高了15.83百分点,3-甲基丁酸含量提高了6.85百分点。摩加夫芽孢杆菌在协调烟叶化学组分和增加致香物质含量方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接种大曲中优势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后在混菌发酵下微生物群落改变,分析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S-SPME-GC-MS、PLS-DA分析接种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差异,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接种前后微生物与差异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为Bacillus从76.56%降为0.04%,Enterobacter从0.01%上升为71.53%,Pichia从62.17%降为12.89%,且由LEFSE分析可知接种后群落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产物分析中,接种前后代谢产物有明显差异,己酸乙酯、2,3,5,6-四甲基吡嗪、乙酸乙酯等19种代谢物是显著差异代谢产物,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代谢产物的变化与接种后有显著变化的微生物有关,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会影响微生物的变化,从而使代谢产物产生变化。该研究揭示了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混菌发酵下群落结构与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在多菌共菌发酵体系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宏基因组学解析云南烟叶在不同陈化时间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演替,跟踪烟叶陈化过程中的中性香味成分动态变化,分析微生物、酶基因与中性香味成分的相关性,并指导筛选烟草源功能微生物。结果表明:在烟叶陈化第3、6、9和12个月时,其表面优势菌属分别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泛菌属(Pantoe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陈化过程中烟叶的中性香味成分如苯甲醇、苯乙醛、2-乙酰基吡咯、茄酮、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等总体呈增长趋势,糠醛和β-环柠檬醛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烃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与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和茄酮等呈显著正相关,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巨豆三烯酮呈显著正相关,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与苯乙醛、苯甲醛、糠醇和西柏烯等成分呈负相关,多数糖苷酶与中性香味成分呈正相关;在烟叶陈化过程中共筛选得到75株微生物,微生物种类及其功能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可以指导微生物筛选工作,增强筛选目的性,提高筛选...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成熟度烤后烟叶香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采收成熟度初烤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评吸、电子鼻无损检测和气质联用法3种方式对烤后烟叶香气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处理烟叶的香气质量特征及主要致香成分的贡献,探索电子鼻评价烟叶香气质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7-8成黄采收的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显著优于8-9成黄采收的烤后烟叶,但与6-7成黄采收处理无明显差异。气质联用法检测出的新植二烯含量与感官评吸结果吻合度较好,新植二烯可能对整体香气质量起主导作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5,6-环氧紫罗兰酮、2-甲基-2-庚烯-6-酮和异佛尔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中的苯甲醛、苯甲醇和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美拉德反应产物中的5-甲基糠醛、吡嗪、3-甲基-2-环戊烯-1-酮,其他类致香物质中的γ-丁内酯等致香物质可能是影响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关键成分。电子鼻可以初步判定不同处理烤烟的整体香气质量,对不同样品鉴别度较高。电子鼻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评价烟叶整体香气质量的方式辅助烟叶感官评吸,提高香气质量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发酵香肠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阶段发酵香肠中菌群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分析,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样品的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科细菌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葡萄球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在12 h增至最高(26.83%);乳杆菌科细菌在30 h时相对丰度最高(92.81%)。在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醛、酮等为主,发酵中期酯类物质逐渐增多,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在后期达到高峰。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杆菌科细菌与1-辛烯-3-醇、三甲基吡嗪、乙酸乙酯以及己醛、辛醛和2-丁酮等风味物质的合成密切相关,葡萄球菌属与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的合成呈正相关。高通量测序与GC-IMS结合能够解析发酵香肠的菌群演替与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发酵香肠的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两种细菌(Bacillus subtilis W1-3、Bacillus subtilis 10160)和三种真菌(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菜籽粕为原料,硫代葡萄糖苷(硫苷)降解率和菜籽多肽得率为发酵菜籽粕品质的评价指标,进行单菌、混菌固态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单菌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W1-3;比较枯草芽孢杆菌W1-3的单菌及与其他菌种的双菌和三菌发酵方式,单菌发酵优于混菌发酵。由枯草芽孢杆菌W1-3发酵所得的菜籽粕,其中多肽、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有益物质含量分别增加453.47%、10.39%、17.76%,硫苷和植酸两种抗营养物质含量分别降低62.14%和31.58%。  相似文献   

14.
酸菜质量的标准化依赖于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演替。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酸菜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动态变化,以及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发酵环境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功能预测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酸菜发酵初期、中期和末期三阶段中初期S1阶段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S2、S3阶段(P<0.05),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S2、S3阶段(P<0.05),表明发酵初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较低。从9个酸菜样品中检测到的细菌种类隶属于6门、9纲、29目、47科、59属、83种。酸菜发酵中主要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假单胞菌、乳杆菌、肠杆菌、乳球菌为优势属。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在发酵初期、中期和末期,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是10.61%,64.83%,77.51%,而变形菌门由84.18%降至33.19%,最终降到17.91%。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由发酵初期65.36%,发酵中期21.21%降到发酵后期的7.10%,乳杆菌属由相对丰度小于1%,到发酵中期迅速增至58.06%,再到发酵后期增至67.65%。曲度乳杆菌是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内外混合型再造烟叶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对3个不同厂家4种混合型再造烟叶产品的物理外观特性、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烟气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混合型再造烟叶外观颜色较深,表面形态较为密实平整,而国外产品颜色总体较浅,表面较粗糙,且有明显大粒径填料;厚度、定量低于国外,Ca2+含量明显低于国外,热水可溶物高于国外。(2)国内混合型再造烟叶大部分常规化学成分、生物碱含量高于国外;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以及草酸、苹果酸、硬脂酸含量低于国外。(3)国内混合型再造烟叶特征香气风格较弱、香气量不足、谐调性相对较差。(4)国内混合型再造烟叶常规烟气指标、酚类物质以及大部分低级脂肪酸类物质含量高于国外,而3-甲基戊酸含量明显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6.
以香坊肠杆菌为菌种,以新鲜苹果和梨子为原料制作发酵果酒,对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测其香气成分,并对比了香坊肠杆菌发酵和安琪酵母菌发酵第28天果酒产生的香气物质的异同。结果表明:香坊肠杆菌发酵前期产生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苯乙醇、3-甲基-1-丁醇、2-甲基丁醇及其相应的乙酸酯,后期出现庚醛、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异丁酸等。安琪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香气成分主要有癸酸乙酯、苯乙醇、辛酸乙酯、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3-甲基-1-丁醇、乙缩醛、十二酸乙酯等。与安琪酵母菌发酵相比,香坊肠杆菌发酵既有果酒的基本香气构成,又有其独特的香气特点。  相似文献   

17.
山西老陈醋是以大曲为发酵剂,自然固态发酵的传统酿造食品。大曲中的微生物在其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山西老陈醋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提取山西老陈醋大曲样品总DNA,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大曲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分别占大曲总细菌的69.67%和29.17%,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仅占大曲总细菌的0.86%和0.28%。厚壁菌门上仅检测到杆菌纲,主要包括乳杆菌属(32.82%)及芽孢杆菌属(29.45%)。在变形菌门上检测到γ-变形菌纲,主要包括泛菌属(27.36%)和不动杆菌属(0.80%)。放线菌门与拟杆菌门结构简单,分别检测到放线菌纲和黄杆菌纲,属水平上分别检测到糖多孢菌属(0.59%)和黄杆菌属(0.27%)。本研究揭示了山西老陈醋大曲细菌群落结构,为明确山西老陈醋微生物酿造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非酿酒酵母对混菌发酵脐橙酒的增香效果,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测定果酒酵母和有孢汉逊酵母及戴尔有孢圆酵母混合发酵脐橙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脐橙酒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非酿酒酵母戴尔有孢圆酵母PL09+果酒酵母DV10发酵酒的3-甲基-1-丁醇、4-甲基-1-戊醇、1-戊烯-3-酮、异丁酸乙酯含量较高,赋予发酵酒突出的苹果、柑橘和桑椹果香;非酿酒酵母有孢汉逊酵母JW14+果酒酵母DV10和非酿酒酵母有孢汉逊酵母DY5+果酒酵母DV10发酵酒的3-羟基-2-丁酮,4-甲基-2-戊酮、丁醛、乙酸乙酯、丙酸乙酯等醛酮类和酯类含量较高,奶油香味、菠萝香等果香浓郁。混菌发酵能新增单菌发酵所没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有孢汉逊酵母JW14+果酒酵母DV10和有孢汉逊酵母DY5+果酒酵母DV10样品独有的3-羟基-2-丁酮、辛醇、1-戊烯-3-醇和4-甲基-2-戊酮等,戴尔有孢圆酵母PL09+果酒酵母DV10独有的3-甲基丁醛。PCA分析显示有孢汉逊酵母DY5+果酒酵母DV10与有孢汉逊酵母JW14+果酒酵母DV10差异较小,两者与戴尔有孢圆酵母PL09+果酒酵母DV1...  相似文献   

19.
冻干酸面团发酵剂对发酵面团及面包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和SPME/GC-MS,研究冷冻干燥(冻干)旧金山乳杆菌酸面团发酵剂对普通和全麦发酵面团及其面包香气的影响。结果显示,冻干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scensis,L.s.)酸面团发酵剂对发酵面团和面包香气的影响显著。酸面团面包面团中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酸面团面包面团;乳酸菌酸面团发酵显著提高了面包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L.s.高筋粉酸面团面包(SSAB)和L.s.全麦酸面团面包(SSWB)较非酸面团高筋粉面包(NSHB)和非酸面团全麦面包(NSWB)分别提高了11.31%和14.98%。全麦体系含有更多的游离氨基酸,其面包具有更浓郁的风味,全麦酸面团面包所含挥发物质总量大幅高于普通面包,NSWB和SSWB较NSHB和SSAB分别提高了22.54%和26.58%。3-甲基-1-丁醇、乙酸、糠醛、苯乙醇、3-羟基-2-丁酮、3-甲基丁酸、2-甲基丙酸、3-甲基丁醛和E-2-壬烯醛是面包中重要的香气物质。L.s.酸面团发酵剂在不同面粉面团体系中产生的作用不同,SSAB含有较多的内酯类化合物;SSWB含有更多的3-甲基-1-丁醇和3-羟基-2-丁酮。  相似文献   

20.
以牛粪堆肥为天然菌源、葡萄糖为发酵底物,考查微波辐射预处理菌源对生物暗发酵制氢的影响,并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波辐射预处理前后菌源中细菌和古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揭示预处理引起的菌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暗发酵制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波辐射预处理后菌源的累积产H2量和丁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7.9%和24.1%,菌源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产氢微生物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产甲烷耗氢菌的相对丰度减小;产氢微生物的富集及耗氢菌活性的抑制可有效提高暗发酵制氢系统的产H2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