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机械工人(冷加工)》1976,(2)
钢铁零件镀锌以后,为了提高镀层的防腐性能,广泛应用以铬酸为主要成分来钝化处理。这种工艺在生产中排出大量含铬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排放,对环境污染很大。我们采用了钛盐钝化代替了铬酸盐钝化,在生产中初步摸到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周金保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87,(2)
一、前言 铬酸(或铬酸盐、重铬酸盐)化学钝化处理是仪器仪表铜合金零件最常用的防护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等优点,但其缺点是污染环境。近年来,为了解决铬公害问题,国内外对低铬和无铬钝化工艺进行了大量试验,有些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但是,不少工厂仍然沿用旧配方, 相似文献
3.
锌的优异抗蚀性是由于它暴露在自然环境过程中,在表面生成不溶的锌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膜。这个保护膜需几天才能形成、并要求表面大部分是处于干燥的空间里。如新沉积的锌层连续地维持在潮湿的条件下,锌就很快发生腐蚀,减少锌层的保护寿命。这现象就如同通常的白锈或潮湿贮存时的变色。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含铬酸盐溶液处理锌表面,以形成一层转化膜。阻止在潮湿环境中所遇到的腐蚀。铬酸盐钝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铜合金弹性元件无铬钝化工艺,结果表明,无铬钝化新工艺提高了铜合金的耐蚀性,并消除了铬酸污染。在导电性、可焊性方面也满足了弹性元件及电气元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铝铁锰青铜保持架原采用硝酸含量较高的光亮酸洗工艺和含铬量较高的钝化工艺,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采用新的酸洗无铬钝化工艺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且保证保持架的表面处理质量。表1个。 相似文献
7.
赵建业 《机械工人(热加工)》1983,(11)
我厂生产一种用 H62黄铜制造的垫片,要求钝化处理。零件经前处理后,在铬酐5~10克/升、硫酸2~5克/升、食盐2~3克/升的溶液中,室温处理5~10秒,然后经水洗、烘干。随钝化时间不同,可获得由光亮的金属色彩到金黄带彩虹色的钝化膜。钝化处理后的零件在5%食盐溶液中浸泡20小时无锈蚀,能满足产品要求。同时溶液成本也由一般每升0.45元降到0.05元,并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8.
9.
10.
镀锌层钝化以后,一般都习惯于采用水清洗工艺,并且均强调清洗的越彻底、越干净越好,然而本文却依据有关的试验、生产实践和理论认识提出了镀锌层低铬钝化后不用水清洗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三价铬的危害远远小于六价铬,在目前产品使用中属于环保的系列。在使用三价铬钝化剂的同时,配合加入稀土金属添加剂,钝化层的耐腐蚀性能将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得到不同的彩色钝化膜,如蓝色,黑色等色彩。优点是操作条件要求相对较低,采用封闭工艺,直接在钝化液中加入封孔剂,如酸性硅溶胶,可以有效克服三价铬钝化没有自愈能力的缺点,从而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涂层的耐蚀性。最后得到了具有良好耐蚀性的三价铬彩色钝化膜。 相似文献
14.
15.
16.
美国所需的金属铬主要来自产铬国南非和津巴布韦,预计该两国的铬可供应美国使用600年。美国铬进口量的70%用于生产不锈钢,为了节约铬,开展了低铬和无铬不锈钢的研究。在美国生产量最大的不锈钢主要有AISI 304型(即Fe-18Cr-9Ni)和310型(即Fe-25Cr-20Ni),所以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它们的代用品上。 相似文献
17.
姚春臣 《机械工人(热加工)》1985,(1)
我厂的点焊机电极头一直是采用含银18~20%的银铜合金制造的。这种合金含银量较高,可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上电极硬度低、变形大、易磨损、寿命很短。平均每个上电极只能焊35.8件产品,电极消耗量较大(见图)。为了提高电极头的使用寿命,我们试用铬青铜来代替银铜合金制作电极头。铬青铜含铬0.7%左右,铸锭后经过淬火、时效、冷拔等加工,硬度在HB130以上。我们试用这种铬青铜按原尺寸要求制造成上电极,结果在相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该电极头在焊完127件产品后还能继续使用,寿命是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黄铜药筒低铬至无铬钝化的工艺研究过程,其中低铬钝化工艺技术、超低铬钝化工艺技术、单宁酸协同缓蚀剂钝化配合微铬封闭工艺技术、防变色剂钝化工艺技术均能满足产品要求。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的一种微铬钝化的工艺———单宁酸协同缓蚀剂钝化,封闭液铬酸酐含量小于1g/L,已应用在黄铜药筒的钝化生产上,从而结束了黄铜制品高浓度铬酸酐钝化的历史,污水处理成本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高铬对水质的污染问题,对节能减排、节约降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