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什么是全球金融危机?我的理解是一次经济危机,是源于金融的一次危机.那么,我们离开金融危机本身来谈,不谈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美国中央银行的破产,我们回到经济实体来看.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经过了长达18年的经济增长,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美国经济有这么长时间的增长,它又为未来埋下了什么样的一些隐患呢?  相似文献   

2.
《IT时代周刊》2012,(16):80
在美国经济萧条、欧洲债务缠身、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等因素的多重打压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开始放缓。出口增长很难持续、基建投资难以为继、国内消费提不起情绪……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到底靠什么?推荐理由中国经济谁能看得懂?国内作者写中国经济的书惯于说皮毛,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躁习性。或大呼"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或满腹牢骚,酷似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在我看来,国外作者不受国内气候与惯性思维的影响,反而更有利于客观地评述中国经济。摆在读者你面前的这本《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是一本极其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可能左右世界的未来""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的领袖""没有强大的G2,就没有G20"等言论,你觉得美国会放弃领导世界的权力吗?我却在担心美国会重复阻击曾经牛气冲天的日本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通讯世界》2012,(8):14-15
IBM《2012年全球CEO调研报告》指出,在未来3到5年中,技术经济因素尤其是互联经济将是影响全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IBM公司日前在北京公布了其最新的《2012年IBM全球CEO调研"中国洞察"》报告。该报告指出,在未来3到5年中,技术经济因素尤其是互联经济将是影响全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针对中国CEO更关注宏观经济和企业全球化,但对技术因素和协作创新关注明显不足的特点,该报告特别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对互联经济的理解和实践,并提出3项制胜之道:"以价值体系激励员工"、"以个性服务赢得客户","以伙伴关系促进创新",助力中国企业把握互联经济下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智慧增长。  相似文献   

5.
走过不平凡的2014年,中国经济即将迎来关键的2015年。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展望明年,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据了解,明年(2015年)我国将重点通过创新  相似文献   

6.
朱民 《IT时代周刊》2010,(14):11-11
亚洲的经济将会在世界经济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美国的GDP衰退2.4%,欧洲衰退4.6%,但印度的GDP增长7.3%,中国的增长8.7%,全球经济增长中心正不可避免地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特别是转移到亚洲新兴经济体之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正面临财务危机,亚洲新兴国家则在债务上还比较稳健,从这方面来说,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现象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对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这是半年来我们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过去60年,在前30年中,中国确实创造了不少奇迹,如两弹一星等,但代价是惨重的,即长期的贫困。而在后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经济增速如此之快,可谓是世界奇迹。不过,创造奇迹的逻辑是什么?将怎样演绎下去?应该要反思一下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因为美国占世界GDP的31%,占世界贸易的25%和占世界股市市值的45%,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世界经济的走向。2001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正式宣布美国经济衰退,并说:“我明显意识到我们经济增长缓慢,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促使经济回升”。同时,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也宣布,按就业人数和工业生产等月度指标来衡量,美国经济从2001年3月份就已经进入了衰退。“9·11”事件加速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速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①2001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国的人均GDP也已经突破了4000美元,是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如果说,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从低收入国家成功地转向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那么在未来的10年乃至30年里,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跳出中等收入经济陷阱的魔咒,能不能成功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来自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最近一段时间,从宏观数字和企业层面的感觉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可能会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在2009年的强劲反弹后,经济这么快就失去了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IT时代周刊》2013,(15):79
谁在害怕中国?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军事力量等常规"硬实力"是让他们惶恐不安的唯一原因吗?此书抛开老生常谈的经济与军事因素,认为中国崛起不仅是一个经济事件,还是一个文化事件,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已不容国际社会忽视。  相似文献   

13.
曾经成功预测到2001年美国经济萧条的美国洛杉矾加州大学安德森经济预测中心表示,美国下一波的经济萧务最快在2006年来临,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仿佛还历历在目。一直以来,各家公司都对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期反应过激.常常草木皆兵。造成危机和恐慌的,到底是经济萧条还是企业自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接受本刊专访,强调基因产业是生物经济的基础"天赐良机。生物经济刚刚开始,中国跟世界还没有拉开距离。中国的复兴,中国的未来,生物经济在很大空间上将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四年前,《新产经》在采访时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时,他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四年后,当本刊记者再次来到深圳盐田的华大基因五楼的办公区里,汪建在他的格子卡座上  相似文献   

15.
秦晓 《IT时代周刊》2012,(21):19-19
"全球经济的羁平衡意味着通过结构和政策调整,使全球化进入司持续的轨道。"对全球来说,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时刻。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不仅考验着欧洲,而且影响到了中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今,这种贸易合作关系出现失衡的态势,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事实上,经济再平衡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冷战后开启的经济全球化,为商品、资本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它极大地改善和促进了全球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再平衡,也必然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世界经济东移之说,认为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只是在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一度悄没声息。进入新世纪,特别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之后,此说再度浮现。最近,针对半导体工业美国便有人说,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今天的洋,而太平洋则是未来之洋。展望未来,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IC领域的崛起之后,中国大陆的闪亮登场引起世界瞩目。半导体的消费预计将不断从美国转向亚太地区,此外,电子设备制造的外包、元器件的采购、设计的开展无不反映这一倾向。欧洲今天也流传着一句话:“远东擅于生产,美国长于革新,而欧…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美国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如何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又该如何因势利导借这次金融风暴参与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日前,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经济学家就上述问题展开激烈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外很多媒体唱衰中国,说中国要崩溃,但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们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世界解决了6.8亿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可圈可点,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当下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看清世界经济形势。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过经济调整,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都在复苏,中国在2008年投入40000亿刺激经济,经济在2009年的增幅是9.2%,2010年达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经过了国内市场竞争洗礼成长起来的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开始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即将于6月20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最大的年度电信行业盛会——“2006年亚洲电信展”(CommunicAsia2006)上,就不乏中国厂商的身影。北京亿兆未来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么参展“亚洲电信展”、开拓海外市场,亿兆未来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通讯世界》记者采访了北京亿兆未来公司的市场部副经理王萌。《通讯世界》:亿兆未来参加“2006亚洲电信展”主要考虑是什么,目前公司…  相似文献   

20.
NGN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近年来一直是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它不仅吸引众多的目光,也引发了业界太多的想象空间。有人说:它让曾经恍若梦幻的全新概念近在咫尺;有人称:它是电信史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变革历史,影响未来。那么,NGN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目前国内的NGN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2005年中国的NGN产业将展开怎样的角逐? 本刊就这些话题,诚邀到通信界资深专家、电信运营商、设备生产商等企业的高端人物,就NGN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角度的探讨。各种观点与策略在此唱和与碰撞,产生理性的火花,燃点激情,携手推动NGN实现科学的演进,铸就产业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