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能球磨法由于其便于控制、生产环保、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制备吸波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总结了近期高能球磨工艺在吸波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表明高能球磨工艺在吸波领域,尤其是在制备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片状吸波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展望了高能球磨工艺在未来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许多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研发新材料.新材料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导电高分子材料与传统导电材料相比,其拥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其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使其在生产和使用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综合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PANI/SrFe12O19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吸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物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I)铁氧体磁性复合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观测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和性能,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0.5~20GHz频段内测试了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SrFe12O19和Li0.45Zn0.1Fe2.45O4掺入量分别为15wt%和5wt%时,最大衰减为24.7dB,-8dB带宽达4.4GHz.因此通过调整复合体中铁氧体的含量和种类,可以调整其特性以满足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利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加热硫化,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超过600mAh/g),且循环性能优良.聚合物硫化是制备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功能材料,磁性吸波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类。在磁性吸波材料中掺入微量稀土元素能很好地提高材料的吸波特性。本文综述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和制备方法,提出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吸波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的抗电磁干扰和国防领域的雷达波隐身。吸波材料通常由吸收剂和粘接剂复合而成,其吸波性能由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吸波材料的厚度共同决定。为了提高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吸收剂,包括磁性铁氧体颗粒、磁性金属颗粒、碳材料、磁性颗粒/碳材料复合物得到广泛研究,但吸波材料在"薄、轻、宽、强"综合目标的实现上却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有关吸波材料的吸波机制及吸收剂性能优劣的评价标准上没有达成科学共识。本文介绍了吸波材料随厚度变化的吸波特征,根据最近的实验和计算结果阐明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机制,基于吸波机制提出了吸收剂性能优劣的评价方法。期望通过对吸波材料吸波机制以及吸收剂性能优劣评价方法的讨论,促进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7.
徐晓英  王世安  王辉 《高电压技术》2012,38(9):2221-2229
导电填料的形貌、尺寸、材料特性及导电填料之间、导电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能对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建立球状导电填料填充的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模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仿真分析了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行为即渗流现象,研究了导电填料的粒径大小和体积分数对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特性,并能推广到其他形貌的导电填料的情况以及三维领域。  相似文献   

8.
ZnO-羰基铁复合纳米粒子的吸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氧化锌-羰基铁复合体吸波剂,研究了材料在0~20GHz频率下的吸波特性。实验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吸波剂颗粒尺寸减小,吸收峰强度增高。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吸波特性发现,氧化锌作为介电材料包覆在羰基铁颗粒上,使得吸收谱向低频方向扩展,吸波效果明显增强。所制备的球磨30h的氧化锌-羰基铁3mm厚样品的-5dB带宽达到10.8GHz,-8dB带宽达到5.1GHz,最大吸收峰为-30dB。  相似文献   

9.
专利集锦     
氧化钴/碳复合纳米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728045A公开日:2010.06.09申请人:厦门大学氧化钴/碳复合纳米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铁磁/介电复合纳米吸波材料。氧化钴/碳复合纳米吸波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为铁磁性氧化钴内核,外壳为碳层。将钴盐加入溶剂中,钴盐溶解后,装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装入外套,加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层吸波材料的反射率等效电路理论计算模型,采用MathCAD对嵌入频率选择表面(FSS)前后的双层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计算模拟,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吸波材料中嵌入频率选择表面后,吸收频带得以增宽,吸波性能得以改善;利用MathCAD进行计算模拟可以简化编程,并能有效预估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从而提高设计制备吸波材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单层吸波材料的逆向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层吸波材料的吸收机理,提出了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逆向优化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单层吸波材料进行了分析设计,得到了电磁参数的最佳配合下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幅频特性,分析讨论了电磁参数的频散效应及厚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吸波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合成方法,并指出了吸波材料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磷酸盐、碳和聚合物表面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Mn2O4和LiFePO4等的研究现状。在已研究过的表面包覆物中,导电聚合物因不但具有嵌锂功能,还能增强材料表面的导电性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铁氧体磁性吸波材料、金属微粉磁性吸波材料、多晶金属纤维磁性吸波材料和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比发现,磁性吸波材料研究的主要趋势为尺度纳米化、结构复合化以及形貌纤维化。不同损耗机制的复合化将是目前磁性吸波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导电聚合物材料镀层电阻特性及附着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控溅射和电镀工艺制备了导电聚合物材料,研究了织物的不同编织结构、纤维粗细及工艺等因素对其电阻及附着力的影响。以数字式微欧计测试样品的表面电阻,以强力胶带测试样品的剥离强度,结果表明:织物纤维越细、纤维间排列越松散,表面电阻就越均匀,其抗电磁干扰(EMI)的能力也就越强,其中以无纺布表现最佳。减少镀液中的杂质及镀液结晶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织物编织越密则附着力越差。  相似文献   

16.
评述了使用扁平化金属微粉磁性材料作为抗EMI材料的设计思路、制备工艺及其对磁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使用这种扁平化金属微粉磁性材料与聚合物混合制成的柔软可挠性抗EMI材料的抗EMI特性。  相似文献   

17.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解决液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关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因而吸液能力强,是理想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骨架组分。综述了以PMMA为主要组分的几种凝胶聚合物骨架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交联、浇铸涂膜法、相转移法、共混、无机纳米粒子掺杂等,并讨论了这些聚合物骨架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导电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复纤维作为吸收剂,在基体环氧树脂中平行、垂直、正交排列,制备出了吸波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平行、垂直和正交排布双复纤维的微波吸收特性,并对双复纤维的吸波机理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双复纤维的吸波性能不仅与碳纤维含量有关,还与双复纤维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式有关,当双复纤维平行排布、含量为0.5%(质量分数)时,复合吸波材料最大反射衰减为-27.3dB,低于-5dB的有效带宽为3.2GHz;当双复纤维垂直排布时其吸波性能不明显;当双复纤维正交排布、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吸波复合材料最大反射衰减为-29.3dB,低于-5dB的有效带宽为3.6GHz。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聪  陈性保  董全峰 《电池》2007,37(5):329-332
研究了正极厚度、正极导电剂含量、负极材料、电池尺寸以及电解液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正极导电剂的含量能提高电池10.0 C倍率的放电性能;采用薄正极、中间相碳微球(MCMB)负极材料扣大电池尺寸设计,也能提高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在高于10.0 C倍率放电时,功能电解液对高倍率放电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优化组合,得到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该电池的最大放电倍率可达20.0 C;300次循环后,10.0 C放电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