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萨中高台子油层浅调剖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高台子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所以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都很大。南一区西部高台子油层应用浅调剖技术,通过精细选井选层,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且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注水井,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浅调剖技术在南一区西部高台子油层的成功应用,为整个高台子油层高含水期的稳油控水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过渡带地区提高注水利用率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东部过渡带地区存在注采比居高不下、平面压力分布不均衡、吸水差井数较多、注水井方案符合率低、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主力油层注水无效循环严重、差油层不吸水比例高、能量补充跟不上、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注水井上采取细分调整、周期注水、酸化、调剖、注表面活性剂等调整方法,同时在油井上实施补孔、压裂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注水利用率.实践证明,应用这一系列提高注水利用率的调整方法,能够改善过渡带地区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注水井层段细分在“稳油控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注水井层段三种类型细分前后注水压力,层段吸水量,吸水有效厚度和周围油井产量,含水、压力及出油厚度的变化分析,总结出层段细分在“稳油控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钻前调整和钻后恢复方法研究可以搞清油井生产参数调整、注水井注水方案调整与压力调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明确各类油层钻前调整界限;可确定不同井的提前关井时间,缩短关井周期.通过对钻关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搞清不同井网和不同沉积单元间的压.力、产液和含水变化特征,加深对油层动用状况的认识,为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依据;根据钻关后各套井网的压力变化幅度、产液量下降幅度和含水变化幅度,确定各类油层的钻关恢复原则.为其他区块降低钻关影响、平衡各类油层压力、控制区块含水上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可达到提高新钻井固井质量和减小钻关对产量的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长垣高台子油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开发过程中,暴露出了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而引起的一系列开采矛盾,原有300 m×300 m井距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已不适应目前的开发现状.因此选取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西高台子九点法典型区块进行了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和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台子油层井网加密调整方式优化设计,从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综合分析,优选出了在原井网4口井中间加密油井,将原反九点井网的油井全部转注,形成注采井距为212 m×212 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开发方式,为大庆油田高台子油层下步加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细分注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控制油田无效注水、增加有效注水,开展了喇嘛甸油田细分注水试验。根据吸水剖面、分层测试成果等资料计算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累积注水倍数,确定出无效注水层;对注水层段多,但层段内吸水差异仍然较大的注水井,进行层段优化重组,改善差油层吸水状况;对油层多、油层间隔层小、吸水差异大的注水层段,利用长胶筒封堵技术将与高含水主要吸水层邻近的薄层封堵掉,实现细分注水的目的;利用厚油层内的物性夹层作为隔层,通过长胶筒封堵底部高吸水部位,改善厚油层顶部的吸水状况。  相似文献   

7.
改善二次加密层系油层动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的二次加密调整层系至今已注水开发10年.目前其产量只占水驱产量的28.99%,仍有30%以上的砂岩厚度未动用,在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水驱开发调整的主要对象,因此有必要探讨改善二次加密井开发效果的方法.本文对萨北开发区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油层未动用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二次加密油层吸水状况、增加产液厚度的主要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时期油井受效状况,注水井采取提高注水强度、细分注水、措施改造以及浅调剖可改善油层吸水状况;在油井注水受效后的2~5年实施改造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优化,能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古城油田B124区普通稠油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平剖面矛盾突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稳产难度大。要通过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改善水井吸水剖面,适时动态调配,确定合理注采比,逐步提高地层压力,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9.
某油田B区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含水上升问题日趋严重。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对B区的产液能力分析,注采井网调整,同时结合层内、层间、平面水淹特征,分析油层水淹状况控制因素,进一步提出了"注水平面调整;油层酸化解堵;油井转注,调整注釆井网;油井补孔、卡堵水"等技术政策。从而提高B区的产液能力,降低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
在油井上进行产量变化、注水井上进行压力监测的弱脉冲干扰试井技术,测试工艺筒单,既对油井产量影响小,又能确保得到井间可靠的地层压力传导信息。通过在冀东油田L13区块柳15—17井组的测试,分析得到了井间连通关系、连通厚度及连通层渗透率,找出了油井高含水的原因,基于这种认识所采取的油水井调整措施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粘度、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Ng3-4砂层为曲流河沉积,Ng5-6砂层为辫状河沉积。运用室内实验、矿场测井和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状况,建立了水井钻遇夹层、油井钻遇夹层、夹层在油水井之间三种类型12种注采模式,研究了不同注采模式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层内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夹层厚度、延伸规模和垂向位置。针对孤岛中一区Ng53正韵律厚油层地质特征和特高含水期顶部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实施水平井挖潜的原则,并优化了水平井位置、水平段长度、生产压差和提液时机等参数。矿场实施16口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18-33.5t/d,是周围直井的3-4倍,综合含水率只有38.8%,比周围直井低30%-50%。  相似文献   

12.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Ng6、Ng7、Ng9、Ng10小层是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小,储层疏松,常规定向井不能正常生产。应用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分三步走能有效开发此类油藏:首先在厚度5 m以上油层顶部"擦头皮"部署油井,避免底水快速脊进;然后在油井高含水时应用水平井化学堵水技术,封堵高水淹井段,迫使底水绕流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最后当底水全面脊进后时利用CO2吞吐技术,增强原油流动能力,进一步驱替井筒周围残余油。水平井设计是核心,堵水和CO2吞吐为高含水阶段控水增油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稠油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新技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S稠油油田为例,开展了高倍数水驱技术研究和联合井网注水方法研究。其中,高倍数水驱实验结果表明,当驱替倍数达到300~400倍时,与驱替倍数30~50倍时相比,驱油效率提高约10%,为S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方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多因素调控注水方法,综合考虑了有效厚度、渗透率、注采井距、注采井数、方向地层系数等因素,能够满足S油田具有海上特色的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注水需求。将研究成果在S油田G区应用后,G区2016―2019年自然递减率由6.0%降低至4.4%,含水上升率由2.2%降低至1.8%,改善了G区的开发效果,表明该方法对海上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焉耆盆地部分生产井,在投产过程中存在随时间的延长含水率下降的反常现象,提出了低渗地层存在低含水油层的观点.在分析研究化验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储层存在多孔介质、微细孔隙水等产生低含水油层的原因.通过对低含水油层的试油与投产对比,对电性、录井显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用测井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对比、含油饱和度、电阻度、气测全烃曲线形态、灌满系数、地化亮点指数的变化等识别油层、低含水油层、油水同层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该盆地部分区块的老井重新评价,改变了原观点,取得良好的效益.低含水油层的存在,可能改变部分区块的油水认识,并为增储上产提供依据,改变部分平面油水关系矛盾所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以检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岩性(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并按厚油层内部存储性和渗流性质的差异,建立起三级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建立起原始含油饱和度、目前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综合定量解释,为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井压裂对象不断变差,压裂选井、选层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从油藏工程角度和矿场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复相关及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主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分析了压裂层段有效厚度、压裂层段渗透率、压裂层段地层系数与全井地层系数比值、压裂前全井含水、压裂前全井日产液、压裂前压差等6 项压裂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数据组合处理方法(GMDH)建立了压裂增油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运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原理建立了压裂增油量经济界限模型,明确了压裂增油是否经济有效与压裂井投入及相应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及建立的压裂增油量预测模型和经济界限模型,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井压裂潜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生命旋回理论和Logistic增长规律出发,推导了水驱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累计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按照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剩余油分布的分层调配注水井小层配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初期的稳定水驱油田。渤海油田先导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与以往按照厚度进行配注相比,该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剩余油富集小层的注水量,扩大注水波及系数,对于海上大段防砂、处于中高含水初期的油田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吸附水层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玻璃微珠表面吸附水层随离心转速的变化实验为基础,得到了吸附水层厚度与驱动压力梯度的经验关系公式。利用这一结果,研究吸附水层对油藏中水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渗透率油藏中,由于孔隙喉道较大,吸附水层厚度对渗流横截面的影响很小,渗流特征基本符合达西定律;而在低渗透油藏中,尤其在低流速的情况下,孔隙喉道半径与吸附水层厚度处于同一数量级,吸附水层厚度就成了影响水渗流规律的主要因素。变化的吸附水层厚度可以解释低渗透油藏中低流速下的非达西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物性和含油性差的表外储层已经成为大庆长垣特高含水阶段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然而常规的井网加密、分层注水等方法开发效果较差。为此,结合表外储层发育特征和分层压裂工艺,提出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根据油水井射孔层位和表内、表外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以水定油”和“以油定水”两种独立开发模式,采用多层人造浇铸岩心开展了水驱物理模拟实验,比较了两种模式的采出程度随注入量的变化特征,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浅层水平压裂裂缝的分层压裂直井产能公式,计算分析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表明:长垣表外储层独立开发“以油定水”模式优于“以水定油”模式,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厚度分别为228 m和2 m左右。随着表外储层厚度占总射孔厚度比例的增大,采收率先下降后保持平稳,最后又快速上升。矿场应用表明:表外储层独立开发平均单井日产油量3.7 t,开发效果明显优于三次加密。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有8个强边底水稠油区块,目前均处于高含水期,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由于边底水活跃,无法满足蒸汽驱筛选标准。根据区块开发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含水期井网加密的经济技术界限,提出采用"加密增油"这一指标评判是否具有井网加密的经济可行性。研究表明:无夹层时,目前井网无法有效动用井间原油,当有效厚度为6.7~8.7 m,可以加密冷采开发,大于8.7 m时,可以加密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有夹层时,井间原油已被动用,加密没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