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型油罐地基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军  朱向荣 《建筑结构》2007,37(11):45-48
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和充水预压法对某软土地区5×104m3油罐地基进行处理。基于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充水预压阶段油罐地基的沉降规律,并探讨了地基固结程度。根据使用三年后的罐基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油罐地基的平面倾斜、非平面倾斜及罐基拱度特性。总结了该地基不均匀变形超过允许值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型油罐地基变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某沿海内河出海口深厚液化软土地区,5×104m3油罐地基采用碎石桩与塑料排水板综合处理、充水预压加固过程中油罐地基的变形特性;通过对油罐地基地表土与深层土变形的长期观测,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论述了地基地表土、深层土;油罐地基的平面倾斜与非平面倾斜及环墙摇摆下沉特性;并对油罐地基沉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地区油罐之间的合理间距、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取值标准和沉降经验系数.  相似文献   

3.
<正> 大型油罐容许倾斜值控制标准问题是工程设计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地基规范中,对油罐不均匀沉降容许值尚无统一规定。本文结合我们近十年来在浙江、上海等沿海软土地区所进行的大型油罐软土地基试验研究工作,并通过对60座油罐工程现场实测沉降资料分析研究,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提出了罐体倾斜、罐周差异沉降和罐基拱度估算经验公式。并按照油罐基础沉降三种模式分别给出浮顶罐和固定顶罐不均匀沉降容许值。供今后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油罐软土地基容许倾斜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一、前言 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大型油罐,容许倾斜值控制标准问题是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现行地基规范对不均匀沉降容许值尚无统一规定。 本文根据近十几年来,在浙江、上海等沿海软土地区所进行的大型油罐软土地基试验研究工作的经验,通过对60座油罐工程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提出了油罐整体倾斜,罐周差异沉降和罐基拱度的经验公式。并按照油罐地基沉降三种模式分别给出了在软土地基上浮顶油罐和拱顶油罐不均匀沉降容许值。以便供今后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充水预压法是加固油罐地基常采用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两油罐在一定间距作用下,进行充水预压法加固两油罐地基沉降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罐体竖向沉降呈倾斜的"帽形",两罐均向内侧倾斜;当分别加载时,加载时间较长的油罐的竖向沉降大于另一油罐,且油罐的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均大于两罐同步加载时的值。建议对于两油罐组成的罐群,进行充水预压法加固地基时,采用同步加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兰州原油末站大型油罐群,是我国首次在饱和黄土地基修建的大型储油设施。由于天然饱和黄土地基承载力仅为60 kPa,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依托其中一座15×104 m3储油罐工程开展CFG桩复合地基变形与承载特性试验研究。在地基处理范围内埋设土压力盒、孔隙水压计、沉降计等测试元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75 kPa。结合罐体充水试验研究CFG桩复合地基在罐体充水过程中桩土应力、孔隙水压力、沉降及油罐环墙基础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墙基础最大沉降量为30 mm,最小为11 mm。实测油罐任意直径方向的沉降差最大值为16.0 mm,油罐沿周边弧长方向最大非平面倾斜值为0.002 46。CFG桩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呈增大趋势,在最大试验荷载下达到12.6,油罐底部反力沿半径方向呈“V”型分布。研究表明采用CFG桩处理饱和黄土地基是可行的,试验研究成果对饱和黄土地基修建大型储油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型油罐地基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与倾斜直接影响油罐的正常使用和寿命,结合50000m3石脑油罐基础施工,分析了大型油罐基础沉降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大型油罐基础沉降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131-136
为研究CFG桩对大型油罐软弱地基的加固机制,利用FLAC3D模拟分析CFG桩复合地基倾斜、沉降和加固特性,并采用单一变量法分析不同参数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够有效地限制罐体的平面倾斜、非平面倾斜、平面沉降和非平面沉降,并有效地限制上部荷载的作用范围和地基隆起的产生;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地基底面处;CFG桩复合地基中,桩长和桩间距是控制竖向沉降和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油罐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纠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罐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倾斜的因素既有地质条件也有施工和使用不当等诸方面的原因,而目前油罐工程设计中,以油罐中心沉降与周边沉降之差和罐径之比值作为底板容许变形值.且容许变形值控制标准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分析,提出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对油罐等大型圆形构筑物基础底板不均匀沉降进行调正.  相似文献   

10.
大型石油储罐是一种短柱圆形薄壁壳体结构,对地基沉降十分敏感,其中地基局部不均匀沉降和地基整体倾斜对罐体的影响最为关键.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了在地基整体倾斜1.5°和地基局部不均匀沉降达到20mm的情况下,大型石油储罐的变形形态以及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基整体倾斜沉降最大变形发生在储罐中下部,最大Mises应力发生在罐壁下部;局部不均匀沉降最大变形发生在敞口顶部,变形形态表现为褶皱式扭曲凹凸,并且具有简谐波形的特性;罐壁内最大Mises应力位于局部沉降区域内的罐壁和底板焊接处.结果同时也表明,地基整体倾斜沉降和局部不均匀沉降都会造成储罐较大的径向变形而导致浮盘升降困难,减小储罐的容量;罐周局部不均匀沉降还会造成罐壁与底板的焊缝撕裂,导致储液泄漏.  相似文献   

11.
大型油罐地基加固应力测试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油罐软土地基处理中应力监测常规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其数据整理方法。着重研究了地基处理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用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控制油罐地基的稳定,以保证油罐的安全。实践证明,应力监测尤其是对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是指导油罐预压地基处理施工的有效手段。饱和软粘土地基建造大型储罐,当采用充水预压法加固地基时,利用实测孔隙水压力控制充水加荷速率,是保证储罐地基稳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宋晓强 《山西建筑》2012,38(18):94-95
通过对某大型项目4台钢储罐基础环墙充水试压后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进行分析,介绍了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并结合钢储罐环墙基础的设计以及钢筋混凝土环墙受力分析,对钢储罐环墙基础提出设计建议,从而有效减少钢储罐环墙基础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安装不当均会引起钢储罐罐体变形,安装不当引起的罐体变形比罐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罐体变形对浮船升降影响可能更大。通过对某10万甜钢储罐产生罐壁变形的原因分析和纠偏措施介绍,提出了一些大型储罐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罐体顶升后间隙采用高压吹填的处理措施,对同类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型油罐充水预压试验环墙基础不均匀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油罐软弱地基充水预压试验中环墙基础不均匀沉降预测的定量关系作研究和简述;根据实测沉降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提出了预测关系式,并对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粉细砂夹层的软粘土上建造大型油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油罐软土地基的稳定与变形问题是工程设计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们近十几年来在沿海地区所进行的大型油罐软土地基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油罐充水预压期间所作的多种项目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参考国外有关资料,提出对油罐地基稳定控制方法,根据油罐地基沉降三种不同模式给出其不均匀沉降容许值及环基侧压力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储罐地基充水预压现场监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庆山 《特种结构》2003,20(1):65-67
大型储罐基础施工现场监控技术是储运行业的重要课题 ,作者根据多次大型油罐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不同项目的现场观测资料分析 ,并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资料 ,同时结合工程实践 ,提出了储罐基础施工现场监控方法和控制标准的建议。这套监控方法和控制标准 ,已列入 :储罐地基处理规范和储罐地基基础施工验收规范  相似文献   

17.
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研究了桩长、置换率、褥垫长度等参数对差异沉降的影响,及负向侧向位移与差异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等桩长的分布范围在某一定值时,差异沉降最小;油罐中心范围内复合地基,通过固定桩径不变,增加桩间距来增大置换率,可使复合地基在相对较小的置换率条件下获得更小的差异沉降;保持置换率不变,桩径越大(即桩间距越疏),复合地基差异沉降越小;调整桩长、置换率对差异沉降的改变较为明显,而改变褥垫长度对其影响不大;油罐地基负向侧向位移的出现是差异沉降调整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