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限产对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节能的思想出发,分析了限产对典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指出了保持和降低吨钢综合能耗的结构调整思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济钢通过创新EMC流程、整合优化资源,建立了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2010年,济钢通过实施新型EMC模式,外销各类蒸汽12.4万t,富余焦炉煤气538.4万m3,总价值达1661.2万元,吨钢综合能耗下降2.1kg标煤。  相似文献   

3.
昆钢吨钢综合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吨钢综合能耗的构成,明确昆钢吨钢综合能耗在全国钢铁企业所处的位置和差距,提出降低昆钢吨钢综合能耗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钢铁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也多局限于省内,存在着过于注重把本地区的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倾向,难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钢能源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青钢进一步降低吨钢综合能耗的主要潜力和措施。降低中间产品钢比系数(铁水钢比系数、焦化焦炭钢比系数、烧结矿钢比系数)、降低炼铁能耗是青钢今后降低吨钢综合能耗的主要潜力所在。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吨钢综合能耗可以由2006年的669kgce/t,逐步降低到580~566kgce/t。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铁前、炼钢、轧钢系统吨钢能耗的分析,阐述钢比对杭钢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宝军  韩湘元 《冶金能源》2000,19(6):5-7,16
利用系统节能的理论,从工序钢比系数和工序能耗两个方面对唐钢1999年1-6月吨钢综合能耗与上年同期进行了对比剖析。  相似文献   

8.
论文提出研究钢铁生产结构优化问题的工艺结构分析法,用该方法研究了工艺结构参数(废钢比、连铸比、电炉钢比等)对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铁工业的系统节能和科学用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九菊  孙文强 《钢铁》2012,47(5):1-8
 分析了自1980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的下降趋势,应用吨钢能耗e-p分析法和c-g分析法,剖析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得出了同时使用“系统能效”和“能级差”方能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实现科学用能的结论。在科学用能理论指导下,剖析了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指出科学地配置能源、科学地使用能源,科学地管理能源,深入挖掘“非平衡”状态下的节能潜力,将是下一个15年节能理论和技术的重要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0.
11.
王靖萍 《冶金能源》1995,14(2):3-9,17
所介绍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可比能耗的分解剖析模型和控制措施模型,并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这两个模型的运行。采用此法能够对吨钢可比能耗指标的变化随时做出准确的剖析,及时地反映出影响可比能耗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量,并能根据不同的目标函数值制定出各种控制措施,实现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吨钢可比能耗指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Co.) 《冶金能源》1994,13(1):24-26
介绍了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消除增能因素所采取的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宝钢1992年和1993年上半年吨钢可比能耗分别为798和771kgce,达到了冶盒都规定的一档水平,也跨入了世界同类型钢铁联合企业先进能耗水平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钢铁企业矿山能耗现状,分析了典型矿山近贩处的能源消耗趋势,指明节能的发展方向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宣钢焦化厂焦炉用高炉煤气参混焦炉煤气加热系统改造.通过建立热值仪模型、改进焦炉煤气加热调节机、编写并投运焦炉煤气自动掺混程序,实现了焦炉煤气精细化自动掺混,有效降低了吨焦耗煤气量,避免了煤气放散对大气的污染,提升了焦炉加热自动化水平,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贵州铝厂节能降耗的各项技术改造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1998年贯彻节能法规、强化能源管理的做法及取得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度大中型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及节约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997年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在能源价格普遍上涨的形势下,由于狠抓节能降耗工作,仍创造经济效益约27.89亿元。为企业扭亏增盈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