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川 《钻采工艺》2006,29(6):43-43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能源消费有一定增加,进口一定量石油是必然的,然而中国进口石油量仅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左右。2005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3.17亿吨,其中净进口石油1.36亿吨,与上年相比,进口量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
《国外测井技术》2004,19(3):75-76
进口 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之后,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石油的安全问题。以下数据无不令人“发烧”: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80万桶,达到了8100万桶。其中,中国的需求增加了100万桶,超过增长总量的一半。过去的一年,我国进口了9112万吨原油,对境外石油的依存度达到36.5%。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设计》2013,(1):49-49
2012年丁二烯进口量大幅增长,全年进口量344826吨,比上年增长88%;平均进口价格在2248美形吨,比上年下滑14%,丁二烯进口量大增的原因是下游需求增加。2012年丁二烯下游主要产品产能全面增加。其中顺丁橡胶扩产11万吨,丁苯橡胶扩产25万吨,ABS扩产83.8万吨,对丁二烯的需求增长了43万吨;而丁二烯产能仅增长了21万吨。另外,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7.1亿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4.8%,为近7年最快增速。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9.1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石油表观消费量为6.25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7%;天然气消费量为2766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16.6%;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为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真     
简讯据原国家经贸委透露.去年我国进口成品油2930万吨.其中中国石油集团等三大公司和中化进出口总公司共进口1470万吨,非国有贸易成品油进口为460万吨。根据加入世贸的承诺.2003年非国有贸易成品油进口将达到952万吨,比去年增长50%以上。另外,原国家经贸委根据成品油今年需求将增长4%以上定出计划.四家国有贸易单位将进口成品油2000万吨.这样推算,我国2003年将进口成品油2952万吨。成品油进口量的增加意味着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30%。  相似文献   

6.
《合成润滑材料》2009,36(1):30-30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达到779.2万吨,相比2007年,同比增加4.8%。2008年润滑油生产总量达640.8万吨,相比2007年同期,同比增长2.8%,进口总量163.6万吨,同比增长18.2%,出口总量25.2万吨,同比增长37.9%。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石油储量和国内产能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因此,我国石油进口规模越来越大。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9年我国原油及油品净进口达4000万吨,占当年石油消费量的20%以上。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达7000多万吨,2004年我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进口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2005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能源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原油年产量为16886亿吨,年需求量为241亿吨.自给率7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石油进口就增长了7倍.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时达到7180万吨,预计2003年将会超过8000万吨。一般预测,到2020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7.1亿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4.8%,为近7年最快增速。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9.1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石油表观消费量为6.25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7%;天然气消费量为2766亿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石油储量持续增长 200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04.90亿吨,比2005年增加34.11亿吨,增长1.9%。其中欧佩克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236.20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9370.80万吨,增长0.1%,占世界总储量的68.5%。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前10个月,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量)增速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实际消费增速也比上年略有回调。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石油需求可望继续较快增长,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9760万吨,比2007年增长6%左右,增速小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的高油价给俄罗斯石油工业带来希望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石油产量急剧下降,从1990年的5.159亿吨下降到1999年的3.048亿吨,下降幅度达41%。20世纪末较长时间的低油价对俄罗斯石油工业来说是雪上加霜,所幸的是1999年3月下旬以后油价开始反弹,这无疑对俄罗斯石油工业来说是“天赐良机”。据统计,200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3.233亿吨,较上年增长5.86%,供给国内市场原油1.793亿吨,较上年增加880万吨,同期石油出口量达1.283亿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720万吨,2000年俄罗斯公司在石油工业领域的投资达1330亿卢布,比上年高出2.5倍,开发…  相似文献   

13.
近期以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原油及石油产品出口的规模有较大的增长.其中石油出口量由1973年的183.41万吨增加到1983年的1492万吨,总共增长了六倍;而石油产品出口数量也由1973年的133.5万吨增加到1983年的540万吨,共增长了四倍多.据石油工业部预计,今后几年石油出口数量还要增加.因此,探讨原油出口或留在国内加工而出口石油产品的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前10个月,全国进口原 油9959万吨,增长超过34.3%,超过去年全年9112万吨的水平。预计全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创记录的1.2亿吨。成品油进口也迅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口数量将达4000万吨,比上年的2824万吨增长四成以上。"(环球时报2004.11.22)。今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涨声一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石化》2010,(7):I0052-I0052
3月22日,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原油进口量达到1851万吨,相当于每日进口480万桶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59.6%。此外,中国2月份柴油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18%,至292268吨。而进口柴油97274吨,意味着上个月中国为净柴油出口国。中国2月份汽油出口量下滑28%,至210785吨。  相似文献   

16.
在2002年元旦来临之际,新疆油田分公司生产形势喜讯频传:经国家储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审定,2001年新疆油田分公司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511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8.8亿立方米,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470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1亿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规模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油气田中名列第一。2001年共生产原油968.3万吨,比计划超产11.3万吨,比上年增长48.3万吨;天然气17.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产1.6亿立方米,开发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海关最新统计表明,今年1~10月,全国进口原油9959万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9112万吨的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进口1985万吨,预计全年将达到4000万吨。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将达1.2亿吨。预计2004年全年我国石油贸易逆差将超过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全球增长最快的LNG市场2017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达到3810万吨。2018年5月,我国天然气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36.7%,保持高速增长。1~5月,进口天然气3480万吨,同比增长36.4%;除国产天然气和进口管道气之外,进口LNG已成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未来20年,为弥补国内产量和进口管道气的不足,中国LNG进口还将增加1200亿立方米。据BP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2017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原油贸易格局不断出现新变化:一方面石油需求增速总体回落,但随着石油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越来越多地方炼厂获得进口配额,推动原油进口量大增;另一方面,炼能过剩和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回落,推动我国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并登上历史高点。原油进口来源出现结构性变化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3.81亿吨,比上年大幅增长13.6%,增幅为6年来最高水平;原油净进口量达到3.78亿  相似文献   

20.
上半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8640万吨.比2005年同期上升21%。上半年经济10.9%的快速增长带动油品需求上升。原油产量增长明显落后于去年.对进口原油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国内航空煤油和石脑油等石油产品的供应缺口促使油品进口量大幅增加.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则明显减少。下半年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似乎没有放慢的迹象。去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4亿吨.今年很可能会达到1.70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