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介绍     
C N 1417114A一种用回转煅烧窑煅烧高岭土方法及 其回转煅烧窑 一种用回转煅烧窑煅烧高岭土方法及其回转煅烧窑,其特征是采用内热式回转煅烧窑进行煅烧,煅烧物料经过不同温度的煅烧区域煅烧,控制回转煅烧窑物料给料端窑温为600 ℃,控制物料在窑通过均匀升温的 600 ℃至 950 ℃的温度区域的时间为 70 ̄80 分钟;控制物料在窑通过 950 ℃ ̄1030 ℃温度区域为 15 ̄25 分钟;控制物料在窑通过 800 ℃ ̄850 ℃温度区域为 10 ̄20 分钟后排出窑体。煅烧高岭土回转煅烧窑,包括回转窑体、窑头箱、窑尾箱。本发明的内热式回转煅烧窑造价低,使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回转窑煅烧白云石生产实际进行跟踪试验,分析研究了白云石粒度、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对白云石质量的影响,为实际白云石煅烧生产提供了较佳的煅烧条件。同时提出了以回转窑主电机转速进行煅烧时间的控制;以窑尾温度和感应温度计所测窑壁温度来控制煅烧温度的控制措施,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熟料窑内一维传热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考虑烟气、窑壁和料床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建立了氧化铝熟料窑内一维传热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方法,预测熟料窑任一横剖面气体和物料的温度,对封闭的回转窑内高温烟气和低温物料逆向传热规律以及窑内各带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料掺煤量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合适的生料掺煤量,可得到合理的燃烧带温度和各带的长度分布,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本模型实用性强,适用于现场对封闭回转窑内气体和物料温度的预测和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五矿(湖南)铁合金封闭电炉产生的煤气被输送到中小型回转窑进行各种锰矿、石灰等进行烧结或煅烧试验,通过回转窑内温度及窑体转速等的控制,可找到各种锰矿、石灰石烧结或煅烧性能及生产成本、效益情况,同时对锰矿及石灰石烧结或煅烧的生产组织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影响回转窑煅烧过程的因素有许多,其中物料所含水分、灰分、挥发分的含量、成分及其在某一温度段的逸出规律等对回转窑的煅烧工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实验测试了煅烧过程中石油焦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挥发分燃烧的特点,为回转窑内煅烧工况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使其煅烧过程优化,达到高产、优质和低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鞍钢鲅鱼圈回转窑生产轻烧白云石的实践得出白色白云石更适合回转窑生产使用,并提出了通过调整供风、窑速、窑尾温度、窑内物料等工艺参数来控制轻烧白云石的煅烧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D36船板钢连铸板坯的高温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分析脆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大于1 350℃;其在1 350~950℃时断面收缩率大于80%,具有良好的高温塑性;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试样断面收缩率处于41.7%~64%。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为熔点至1 250℃;在1 250~950℃范围内,塑性较好;其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断面收缩率在34%~73%。为预防铸坯矫直过程裂纹产生,要控制矫直温度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8.
炭素回转窑内物料料层过厚,则物料煅烧不透.为解决此问题可在回转窑内衬增设翻料装置,即将原来的平滑窑内衬改为带有导流槽的凸凹内衬.为研究该内衬结构对窑内热工状况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窑内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作了耦合计算.结果表明,翻料装置结构的不同对窑内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的影响不同;合理翻料装置的安装,可以加速挥发分的燃烧,提高窑内温度,以达到解决料层过厚导致物料煅烧不透的问题又不增大炭质烧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鞍钢鲅鱼圈活性石灰回转窑结圈的原因,结圈是入窑粉料多及煅烧温度高造成的。通过采取减少入窑石灰石粉料、控制煅烧温度至1 250~1 350℃、调节烧嘴一、二次风配比、提高窑内通气性等措施,实现了回转窑全年无结圈,保证了生产顺行。  相似文献   

10.
回转窑作为高温煅烧物料的主要设备,被广泛应用在铝用阳极石油焦的煅烧过程中.为确保回转窑内衬修理后的质量,在内衬修理后的启动升温过程中,根据耐火材料的理、化特性及浇筑后水分溢出的情况,制定了严格的烘窑制度,烘窑制度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回转窑内衬的使用寿命.本文从升温曲线测温点的选择及不同内衬修理位置升温曲线的细分等方面,就烘窑制度的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炭素回转窑内物料运动形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速的逐步提高,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主要经历7种状态:滑移、脉冲、塌落、滚落、泻落、抛落和离心,但就炭素回转窑煅烧质量的要求而言,滚落状态是工程实践中的理想设计工况.就炭素回转窑内物料的滚落运动形式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推导出了其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为同转窑的优化设计与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GCr15轴承钢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GCr15(0.98%C、1.51%Cr)轴承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出GCr15钢的零塑性温度为1400℃,零强度温度为1450℃,良好塑性区为1250~950℃,第Ⅲ脆性区为950~600℃,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塑性区与脆性区的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GCr15钢连铸坯的矫直温度应控制≥950℃。  相似文献   

13.
为了直观地得到某预热窑内烟气、物料的温度分布和气体流动状态,从而调整实际生产中预热窑的进气量、入口烟气速度及烟气出口压力等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工业尺度的矿热炉炉顶预热窑三维模型,并用多孔介质模型和双温度方程研究窑内的温度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气体穿过进气梁上的进气孔时最大速度为45.27 m/s,与实测值44.6 m/s相差1.51%;气体入口附近形成近椭圆形的高温区域,出口附近的气体温度低于400 K,气体的热量利用率高;预热15,30,60 min时固体物料的最高温度分别为585.13,697.09,765.08 K;预热60 min时,预热窑底部出口的物料温度范围为524.8~762.29 K,实际生产中预热窑出口处物料最高温度在450~550℃范围内,符合预热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以准格尔矿区富集勃姆石的煤为原料,经过300℃、400℃、500℃、600℃、700℃、800℃、850℃、900℃、950℃、1000℃、1050℃、1100℃、1200℃、1300℃高温煅烧后,根据XRD、IR、TG及DTA检测分析及铝活性实验结果,得到了勃姆石相转变温度段;并可知在700℃煅烧条件下,煅烧样品的铝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对海绵钛厂Ti Cl4精制工艺尾渣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在对尾渣元素组成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温煅烧尾渣制备钒渣的工艺。对煅烧温度、物料粒度以及煅烧时间等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大于2 h条件下,可将尾渣制备成TV在8%~12%、Cl含量小于0.3%的钒渣,V收率达到95%,Cl逸出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6.
锡中矿高温氯化挥发窑的“窑结”问题,是该工艺成败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为解决此问题,我所与有关单位已从提高球团强度;改善物料高温软化特性;控制氯化挥发窑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行了φ1.0×12米窑的半工业试验,连续运行95天,窑的作业率达95%。但进料10天后,发现于850~1050℃温度区域开始出现粘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碳酸锰MnCO3和次碳酸铁铋BiFexCO3为原料,通过湿法球磨与煅烧制备Bi(Fe0.9Mn0.1)O3粉体颗粒,研究煅烧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中含有MnCO3和BiFexCO3两种成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可设定为455~820℃。试样的微观形貌与团聚形态受煅烧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达到700℃时,类球形与多面体颗粒共同存在,粒径为120~280 nm。各试样具有相近的背景衬度,没有形成明暗差异显著的不同区域,说明锰与铋形成了均匀分布状态。600~800℃温度区间内煅烧形成的产物对所有波段都具有很高的近红外反射率,尤其当温度升高到700℃后,试样具备优异的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镁冶金过程中白云石煅烧时物料煅烧不均匀、热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振荡加热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通用型均匀透烧白云石的煅烧设备——双窑筒U型煅烧窑,以弥补传统竖窑和回转窑的不足.采用FLUENT软件对U型窑内流动、传热、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U型窑内气体流动均匀,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白云石物料的均匀煅烧.基于以上研究,设计开发了处理量为300t/d的白云石U型煅烧窑,确定了窑结构及供热形式.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铈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维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陶瓷、发光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和金属铈生产等各个领域。针对传统稀土碳酸盐采用平推窑煅烧存在不连续、物料加热不均、反应速度慢、能耗高的问题,对碳酸铈的煅烧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新型高效连续煅烧设备热工计算提供重要参考。以一定水分的稀土碳酸铈为原料,通过热重分析试验得到碳酸铈原料的热分解过程机制。试验发现:90~110℃为物料的自由水蒸发脱除过程,在140~220℃物料结晶水发生脱除,440℃左右发生物料脱碳的分解反应。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物料的煅烧试验,并对原料的含水率及产品粒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碳酸铈含有18.5%自由水和12.2%的结晶水;煅烧后产品的粒径分布范围在1~100μm之间,大多数颗粒粒径集中分布在10~100μm,少部分颗粒的粒径低于10μm;最后对煅烧产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得出产品为Ce O2,说明800℃下,60 min可以完成物料中的自由水、结晶水和二氧化碳脱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碳酸锰MnCO_3和次碳酸铁铋BiFe_xCO_3为原料,通过湿法球磨与煅烧制备Bi(Fe0.9Mn0.1)O_3粉体颗粒,研究煅烧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中含有MnCO3和BiFe_xCO_3两种成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可设定为455~820℃。试样的微观形貌与团聚形态受煅烧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达到700℃时,类球形与多面体颗粒共同存在,粒径为120~280 nm。各试样具有相近的背景衬度,没有形成明暗差异显著的不同区域,说明锰与铋形成了均匀分布状态。600~800℃温度区间内煅烧形成的产物对所有波段都具有很高的近红外反射率,尤其当温度升高到700℃后,试样具备优异的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