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复合 《华中建筑》2002,20(3):81-84
该文从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基本认识入手,结合此项研究工作开展的三个时期,与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中的“现代和传统”问题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中国近代建筑中教学,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问题简要论述,展望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05,23(B07):70-70
2006年,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第二十个年头;2006年,将要召开的“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是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十次全国性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文清 《华中建筑》1989,(3):33-34,30
不久前,在由汪坦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上,不少代表的发言涉及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可分纵横两方面来论述。纵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的断限;横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或内容。这两方面即构成了近代建筑史的时空框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与断限,一方面应该考虑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建筑史不同于政治史的某些特点。在前一方面,建筑史学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上下断限定为1940年到1949年,这是正确的。至于近代建筑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在研究地方史时取不同的断限,但从整体上看,从全国看,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4.
“式样”与“中国风格”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建筑师》2011,(3):89-94
关于20世纪中国建筑“民族风格”产生的原因,以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一般归结为中国建筑师受到的学院派教育和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文则试图从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深层原因,将“式样”这一源自中国古代的概念在近代建筑话语中的含义转变作为观察的切入点和论述的枢纽,指出通过“式样”,建筑的装饰、外...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大连召开。 研讨会筹备组收到有关论文70余篇。这些论文涉及了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的建筑,探索研究了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保护、资料抢救、  相似文献   

6.
继第一次和第二次“研讨会”先后于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武昌珞珈山召开之后,“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汪坦先生主持下,于1990年10月18~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72人,论文57篇,涉及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物的保护、建筑资料抢救、建筑教育、近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师以及营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有老中青建筑史家、建筑师、工程师、方志工作者。日本青年建筑史家西泽泰彦、村松伸、井上直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又大大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决定联合主办“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定于2002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宁波召开,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近代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应征论文可结合如下主要论题:①近代建筑对城市风貌的影响;②近代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③近代建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④现代城市发展中近代建筑保护再利…  相似文献   

8.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9个方面对近15年来中国大陆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回顾和评述:1.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2.关于近代建筑的生产关系,即建筑系统的现代化过程;3.关于近代建筑教育;4.关于近代中外建筑家;5.关于近代建筑类型与技术;6.关于近代市政与城市规划;7.关于近代重要城市建筑;8.关于近代重要建筑作品;9.关于近代建筑思想。限于篇幅,仅刊载其中四节。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分期问题其实是如何建构近代建筑史的写作框架的问题。在50年代,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近代建筑史写作必须与官方政治史…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4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自1985年开始起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经过七年的“起步”(1985-1992),1993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发展”阶段,其标志有二:一是组织加强,研究领域扩展,二是研究结合社会实际,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至今尚未有人具体研究过“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新兴的中国建筑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从文献研究、学术活动、建筑师及职员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这个学术团体对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2000年7月24日在广州开幕、28日在澳门闭幕。这是自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第二次国际会议。第一次由境内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决定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参加,并具体承办部分活动,使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同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  相似文献   

13.
侯幼彬 《建筑师》2017,(5):8-15
<正>一、"近代专业户"我跟中国近代建筑好像特有缘分,头些年参加的建筑学术活动,接触的都是中国近代建筑。第一次是参加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编写"建筑三史"。我被分配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组",参编了《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这是最早成型的一部《中国近代建筑史》书稿,我是6名执笔人之一。这个书稿主要以铅印本发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力、热情的支持下,“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大连召开。这是继1986年10月在北京、1988年4月在武汉之后召开的关于中国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期问题是确立中国近代建筑史基本理论框架的重要问题。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置于近代中国剧烈变化的政治、经济背景之中,把中国近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背景发展变化的结果来考察,是分期的主要依据。中国近代城市与城市中新建筑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综上述,作者提出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方案。  相似文献   

16.
请向兴亡事里寻—《中国现代建筑史》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失生曾以“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来表示他一生哲学史研究方式的多次转向,其实如果回顾中国现代建筑近百年的繁衍变化,也是完全符合这一概括的。这可以说是读过邹德侬先生的鸿篇巨著《中国现代建筑史》以后的最深印象。 国人对中国建筑史的著述,始之于1942年粱思成先生应国立编译馆之托,于1944年完成初稿的《中国建筑史》,那主要是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已拓展到城市史、园林史、技术史、艺术史等,但有关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却一直举步维艰。建筑科学院在1959年编写了《…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变革急剧、波澜起伏。探求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形态,研究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建筑向近代转化的过程、性质和特点,比较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建筑演变关系,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的联系及影响,总结近代建筑活动中传入与引进外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不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李乾朗先生现为台北淡江大学副教授、台北《建筑师》杂志主编,著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史》等书。他于1985年11月29日在东京“日本及东亚近代建筑历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日文稿收入村松贞次郎先生退休纪念会刊《东亚近代建筑》中的这篇论文,对台湾的近代建筑历史中地方传统与外来形式之关系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供关心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读者参考。此文共五部分,本刊发表的是前四部分。  相似文献   

18.
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 近代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这是第一次到北京,今天能够同大家见面,在一起讨论有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问题,感到很荣幸。去年,以汪坦教授为首的中国同行们举行了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讨论会,这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建筑史研究已经正式起步,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希望,从整个亚洲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角度上,今后能够同中国的学者们合作,让我们一起把近代建筑史研究推向前进。我今天想讲一讲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近代建筑的保存和再利用的问题。我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10月5日一一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此次研讨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反映出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在同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相结合的新趋向;二是反映出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后浪推前浪大有希望的喜人前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项目,在清华大学教授汪坦先生的主持下已开展了十几年。这次研讨会,延续下来是第六次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际性研讨会。从1986年到1996年的十…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下,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力、热情的支持下,“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大连召开。这是继1986年10月在北京、1988年4月在武汉之后召开的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三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