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掌握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水文势态,经过40余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站网体系。现有国家基本水文站66处。专用站6外,雨量站798处(其中自记站438处),水均衡实验场1处,蒸发站17处,泥沙颗粒分析站32处,水质监测站135处,酸雨观测站8处,地下水动态观测井1170处。地热站1处。这些站点上观测到的资料,经过分析对照检查,逐年整编成册,提供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2.
薛仓生 《治淮》2000,(4):31-32
水文站网作为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基础,它的科学合理的布设,直接关系到水文水资源工作的成效。建国初期,安徽省仅有水文站4处,水位站5处,雨量站6处,泥沙站3处,蒸发站3处。全年资料完整的只有芜湖、三河尖、街口3个水位站,涡阳、双门铺2个雨量站。建国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利水电建设及防汛抗旱的需要,大兴水利,特别是治淮工程蓬勃发展,经过几次水文基本站网规划,逐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得水文站网的布局基本科学合理。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水文站122个,水位站  相似文献   

3.
一、苏北水文技术基础现状 我省苏北地区有6个市级水文水资源勘测局、5个厅属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共有水文职工500余人,分布在各个水系、各个闸站的各类水文站网有800多处,水文巡测线6条700多km,已初步建成水情分中心6处,水环境监测中心6处,水情自动遥测站点104处,水文水资源实验站2处,并已基本建成江苏省国家水文数据库、水情数据库。苏北最早的水位站(蒋坝站)建于1914年,最早  相似文献   

4.
一、苏北水文技术基础现状我省苏北地区有6个市级水文水资源勘测局、5个厅属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共有水文职工500余人,分布在各个水系、各个闸站的各类水文站网有800多处,水文巡测线6条700多km,已初步建成水情分中心6处,水环境监测中心6处,水情自动遥测站点104处,水文水资源实验站2处,并已基本建成江苏省国家水文数据库、水情数据库.苏北最早的水位站(蒋坝站)建于1914年,最早的水文站(中渡站)始于1912年;苏北水文积累了约5万站年的水文资料成果.水文已成为水资源技术工作的专业队伍.水文资料和成果等优势是开展水资源管理的良好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家法  郭少芳 《中国水利》2009,(Z1):103-103
鲁东南沿海地区水文监测站点基本覆盖了区内河流、水库、塘坝等地表水体,监测网络科学完备,有国家水文站4处(其中河道站1处、水库站3处),雨量站32处(其中报汛雨量站14处),工程站11处(中型水  相似文献   

6.
1.廊坊水文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廊坊水文站网现状 廊坊市现有水文站15处、水位站3处、雨量站24处、自测报系统6处,旱情监测站10处、地下水动态观测站70多处。全局现有水情站25处,其中报汛雨量站11处。报汛水文站14处。  相似文献   

7.
以丽江市水文水资源局管辖的流域为研究区域(不含长江干流各水文站),以丽江市现有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泥沙站、水质监测站以及地下水观测井为研究对象,依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和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容许最稀站网密度指标,通过计算站网密度和水利工程影响程度2个指标,来分析站网的布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丽江市的水文站网密度低,受水利工程的影响大。根据分析结果,对丽江市的站网布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针对6个国家基本水文站受水利工程的影响程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博州水文站网的现状,分析新疆博州水文特征空间分布规律,评价、检验现有水文站网。根据新疆博州水文特征和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工程规划、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水文资料的需求,对水文站网容许密度稀少、流域站网空白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意见,优化调整水文站网。  相似文献   

9.
站队结合是水文管理的好形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李志勇水文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省现有国家水文站138处,水位站17处,雨量站895处,地下水观测站940处,地表水质站239处,地下水质站421处,分布在全省河、库、洼、淀上,形成基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周口市基本情况及水文站网现状进行阐述,统计了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在全市所属颍河、涡河、淮河、洪汝河四水系的分布情况,并计算了这些站网的分布密度,经与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主要水文站类的站网容许最稀密度指标进行对照,对周口市水文站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赵德友 《治淮》2011,(9):7-8
一、站网现状 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苏省水文站网曾先后于1956年、1964年、1977年和1985年进行了4次规划和调整。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水文站网规划理论基本建立在系统分析基础上,以后又进行了3次验证分析和调整。至1999年全省共布设水文站160处,水位站134处,  相似文献   

12.
我省水文测报工作的现状   多年来,我省水文工作在部、省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水文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现有的设备、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条件,及时准确地发布洪水预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从 1996年至 1999年,我省水文防灾减灾效益达 6亿多元,相当于上级同期对水文投资的 20倍。   省水文局下设的 6地 (市 )水文局中,已建立 85处水文 (位 )站 (4处为专用站 )、 629处雨量站,其中有 79处报汛水文 (位 )站、 172处报汛雨量站,基本建成布局比较合理、项目比较齐全的水文站网。水文站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最新的详实的水文站网资料,分析评价了吉林省水文站网的密度,从流域水系,地理、水文分区等角度分别论述了现有的水文站、雨量站、泥沙站、蒸发站等不同站类的站网稀疏程度,得出了是否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站网容许最稀密度的要求,并提出了优化站网的意见。同时阐明了为了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优化水文站网,发挥水文站网的整体性功能,保持水文;站网的可持续发展,仍将是水文工作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水文工作是开发水利、防治水害、保护环境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又是需要超前发展的前期工作,更是防汛抗洪的耳目和参谋。在历次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暂代的作用。找省水文站网及其测报设施五十年代仅有水文、水位站18处,雨量站18处,职工人数71人。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有水文、水位站85处,雨量站629处,其中各类雨水情报汛站253处;现有职工总人数960人,在岗职工69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159人。已基本建成一个布局比较合理、项目比较齐全的基本水文站网,有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能够胜任常规水文水资源监测、评价、预报任务的技术队伍,为完成历年防汛抗旱、水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水文站网及站网规划1.水文站网水文站网是指在流域或者区域内,由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监测资料收集系统。按观测项目,可分为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蒸发站网、水质站  相似文献   

16.
<正>1概况陕西省水文管理机构成立于1947年,是陕西省水利厅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是全国较早设立水文机构的省份。陕西省水文管理机构分为:省局、市局、勘测队、水文站、委托雨量站。省局下设延安、宝鸡、西安、汉中、安康、商洛6个市级水文局,基本水文站83处,水位站114处,墒情站41处,雨量站1920处,水文勘测队9个,报汛水情站2044  相似文献   

17.
1概述山东省现有国家水文站148处、水位站17处、雨量站798处、水文辅助站181处、水质监测站115处、地下水观测站2670处、报汛站466处、旱情普查点200处,这4000多个站点组成了山东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站网,采集了大量宝贵的水文资料,为工农业生产、工程管理、抗旱防汛、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1998年大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的投资力度,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投资,山东省水文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随着水文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规范化的水文基建前期工作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黑龙江省现有的各类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泥沙站、水质站及地下水监测站的密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水文站网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以来,按照“转轨变型、全面服务”的水利改革方针,湖北省水文系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了水文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水文站网建设稳定发展,成果质量逐年提高。到目前已建成布局基本合理的各类水文站946处,积累了4万多站年的水文基本资料。水文资料甲等率达92.6%,差错率仅为0.12‰。 防汛水文服务效益进一步发挥。建成了VAX计算机服务系统和微机服务系统,实现了防汛水情信息的实时处理自动化,充实完善了水情站网。全省614处报汛站年拍发水雨情报  相似文献   

20.
水文站网是收集水文资料的基地,反映了水文工作的战略布局。全国按统一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标准布设一定数量的测站,进行长时期的观测,取得代表一定地区水文规律的水文资料,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防汛、调度及其它国民经济部门服务。水文站网包括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实验站等各类基本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