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培养创新型网络安全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当前网络安全专业数学教育现状,提出要在网络安全专业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建模系列讲座模块化的开展方式。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以期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公安院校网络安全方面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安全专业自 2001 年创设以来,其满足社会需求的网络安全人才知识和能力体系,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社会需求出发,分析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认为复合型人才是网络安全事业的重要需求;以南开大学信息安全与法学双学位班为例,介绍了信息安全与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成为众多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介绍我院数学相关专业近几年来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切入点,积极研究并实施多种配套措施,不断优化培养方案,逐步建立起基于学科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论述了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将高等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设计并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完整培养模式。同时,本文阐述了改革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训、培训的"双训"教学体系。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CDIO理念与HEM-SE模式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研究CDIO教育理念、分析详实的社会调研数据,创新性地提出了螺旋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架构了全新的核心课程体系,建立了理论、实践、工程、素质的螺旋式培养过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要素既相互影响,又不断地向工程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长升华,螺旋式的上升状态很好地舒展和刺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探索了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基本理念以及模式方法,这既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在创新力培养方面存在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实问题,分析复合型人才模式内涵、特征以及构建探索,引出开放协动式设计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实效性。通过多途径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角色转换等教学策略的探索实践,为艺术设计教学理论创新提供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地方高校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多维实践教学体系,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国内的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专业相对发展滞后,本文研究了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网络安全人才以及开展有效的网络安全竞赛竞技训练。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师》2017,(4):54-57
"互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其中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起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本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策略和实践,通过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确定具体目标,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职业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平台,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创品牌特色,建设教学资源和实习基地等,其核心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新形势下,针对目前公安院校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型、实战型基层政法人才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几方面,对网络安全监察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芬  何金保 《福建电脑》2012,28(3):192-193
立足于学科的教学情况与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与特点,以及教学中模式和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实现计算机课程与本专业的有效结合,探索培养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分类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多年从事指导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和研究生数学建模教育的实践,针对地方高等院校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数学建模教育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几点思考和启迪。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思路与方法、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经验、建议和思路,以达到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承龙  李浪 《计算机时代》2021,(8):90-92,97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端人才,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了竞赛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提出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对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新产业和新技术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跨界人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多点融合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跨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该模式基于OBE理念,通过分层次和多类别的课程体系重构,建立了跨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和考评评价机制来构建跨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供国内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大类培养模式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培养流程进行探讨,重点分析数据智能分析师、创新型智能技术人才、智能系统开发工程师和复合型智能技术人才等4类特色本科人才的培养措施,讨论专业发展初期办学规模有限情况下的课程群设置和培养方案制定,提出大类培养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鹏龙 《电脑迷》2016,(2):55-55
引言立足于学科的教学情况与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与特点,以及教学中模式和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实现计算机课程与本专业的有效结合,探索培养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9.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能否学好以及是否有兴趣学好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模式,对学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大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使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稳固专业思想、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以及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五方面,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提升,这对于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