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北地区6 种红树莓果实中鞣花酸含量,同时与蓝莓进行比较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SinoChrom DS-BP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CH3OH-0.3%磷酸(40∶60,V/V);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鞣花酸得到很好地分离,鞣花酸含量在0.1~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 3。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06%,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09%,稳定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3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00%~98.62%,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42%,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测得不同品种红树莓果实中总鞣花酸含量为39.10~155.98 mg/100 g;游离鞣花酸含量为1.24~8.26 mg/100 g,红树莓中含有丰富的鞣花酸,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核桃仁中鞣花酸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及温185核桃仁不同部位中的鞣花酸含量.确定检测鞣花酸的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4μm)...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石榴叶中鞣花酸的方法。以甲醇(含0.01% HCl)作为提取液,70℃加热回流;色谱条件为:Intersil ODS-SP色谱柱(250mm×4.5mm,5μ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为3%冰乙酸(A)-纯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0~4min B由20%至45%,保持6min,10~15min由45%至70%,15~20min由70%至100%,保持1min。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鞣花酸在0.5~2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5.86%~98.31%。本方法用于测定鞣花酸是切实可行的;番石榴叶片中鞣花酸含量高低与叶片的成熟度有关,其中幼嫩叶含量为0.814mg/g、成熟叶含量为0.023mg/g,而老叶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橄榄油中没食子酸、羟基酪醇、儿茶素和阿魏酸4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橄榄油先经正己烷溶解,再用60%甲醇两次提取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色谱条件为ZORBAX SB-C18反相色谱柱(150 mm×4.6 mm,5.0μm);以0.5%乙酸(A)+甲醇(B)+异丙醇(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顺序为0~14 min,95%~92%A,2.5%~4%B,2.5%~4%C;14~30 min,92%~82%A,4%~9%B,4%~9%C;柱温35℃;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DAD检测器波长280 nm。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多酚类化合物在30 min内能较好地分离,且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RSD≤1.890%),精密度高(RSD≤0.023%),加标回收率在82.4%~97.6%之间。该方法能准确地同时测定橄榄油中4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红树莓果实中鞣花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60%甲醇、无水乙醇、1.2mol/L的盐酸对红树莓果实中的鞣花酸进行了提取,确定了丙酮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丙酮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鞣花酸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85%丙酮、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温度80℃。采用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提取,确定红树莓果鞣花酸含量为322μg/g。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法确定树莓鞣花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红树莓为实验原料,使用乙醇提取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红树莓中鞣花酸,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红树莓中鞣花酸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鞣花酸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试验优化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8 min、提取温度60 ℃、乙醇浓度50%、液料比19:1、微波功率411 W,此条件下测得鞣花酸提取量为(82.75±1.05) mg/100 g,高于传统盐酸水解法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所测树莓鞣花酸提取量。实际结果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因此本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准确可靠有参考应用价值。微波辅助溶剂法所得鞣花酸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都显著高于传统盐酸水解法所得鞣花酸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说明微波辅助溶剂提取法,不但提取时间短暂,提取溶剂用量少,而且更好的保护了树莓鞣花酸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树莓鞣花酸工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有效成分鞣花酸的新方法。两相溶剂系统为正丁醇∶异丙醇∶水(体积比)=2∶1∶3,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 mL/min,转速为850 r/min,从120 g红树莓果中分离得到纯度为81.6%的鞣花酸35.2 mg。  相似文献   

8.
研究HPLC同步测定秃疮花中紫堇丁碱同分异构体含量的方法。采用工业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秃疮花全草干粉制得乙醇提取物,用等量石油醚和氯仿溶剂依次萃取,氯仿相采用柱层析法同步分离得到紫堇丁碱同分异构体,采用HPLC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采用HPLC(E2695 Waters,1525-2707 TCM-2489)、柱型C18(250 mm×4.6mm,5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10%A;5~35 min,10%A→100%A;45~48 min,100%A→10%A,48~50 min,10%A),上样量1 mL,进样体积10μL,每个样品运行检测时间50 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表明,秃疮花中紫堇丁碱含量为0.79%,异紫堇丁碱含量为1.33%。紫堇丁碱和异紫堇丁碱是秃疮花酸化氯仿相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同步富集工艺及HPLC同时检测方法未见报道,试验为定量测定药食同源植物中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奠定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石榴汁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rcusEP-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TF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鞣花酸0.004~0.06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结论: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检测石榴汁中鞣花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莓发酵液中鞣花酸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的两种方法。鞣花酸的测定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46∶2∶52的甲醇—乙酸乙酯—KH2PO4/H3PO4溶液,流速0.8m L/min,检测波长254nm,检测蓝莓发酵液中鞣花酸平均回收率为92.68%,RSD为0.97%。没食子酸的测定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水(0.1%磷酸)=10∶90,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273nm,该方法检测蓝莓发酵液中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73%。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分别用于香菇等食用菌发酵蓝莓制品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以绿茶和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茶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同时检测绿茶与白参菌共发酵前后茶叶中的6种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制备白参菌发酵茶。采用Wonda Sil C18柱(4. 6 mm×250 mm,5μm),乙腈(A)-0. 2%H3PO4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5%A→15%A; 15~40 min,15%A→25%A; 40~45 min,25%A→5%A),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检测茶叶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经过与白参菌共发酵后,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大幅下降。6种活性成分在6. 25~2 000μg/m L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 995 5~0. 999 9,检出限在0. 312 5~1. 870μg/m L,绿茶的加标回收率在95. 06%~111. 06%,白参菌茶的加标回收率在85. 06%~118. 88%。白参菌与绿茶共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该液相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白参菌茶中多种活性成分同时定性、定量检测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心动颗粒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10 mmol/L磷酸)(B),梯度洗脱:0~3.5 min,15%A;3.5~12 min,15%A→25%A;12~21 min,25%A);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5℃。结果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5.19~51.90μg/m L和5.20~52.05μ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4%和98.06%,RSD分别为1.02%和0.96%(n=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心动颗粒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安石榴甙、鞣花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方法采用迪马钻石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56 nm下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α安石榴甙24~240μg/ml;β安石榴甙56.0~560μg/ml;鞣花酸60.0~60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7~0.999 9;检出限:α安石榴甙、β安石榴甙、鞣花酸分别为2.36、2.78、2.67μg/g;定量限:7.08、8.34、8.01μg/g。高低两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97.5%~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安石榴甙和鞣花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枣果中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11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对枣果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水(pH 2.6),280 nm和320 nm双波长紫外检测,柱温30℃,进样量5μL,流速0.6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 min 15%A,15~25 min 25%A,65 min 75%A,70 min 15%A,梯度线性变化。经测定,新鲜梨枣果内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和芦丁等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占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总量的85%以上,未成熟果含量远高于成熟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AB-8型大孔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花青素纯化物中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_2含量。结果表明,上样溶液浓度4 mg/m L,吸附流速2 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50%,得到纯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为14.29%;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0%A-30%A;10~20 min,30%A-70%A;20~30 min,70%A-100%A),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质量浓度在0.025~0.2 mg/m 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5%和99.8%;经测定黑果腺肋花楸纯化物中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_2含量分别为14.26 mg/g和22.45 mg/g。  相似文献   

16.
RP-HPLC法测定石榴汁中的4种多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石榴汁中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rcusEP-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TF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没食子酸的检测波长254nm,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的检测波长377nm。结果: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分别在0.020~0.320μg,0.038~0.608μg,0.074~1.184μg,0.039~0.62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5%、96.21%、95.30%、98.14%。结论:本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石榴汁中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4种多酚成分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地区6 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 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 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 种酚酸和7 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对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黄酮和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绿茶炒青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种类茶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含量较为丰富, 最高达26.75 mg/g, 是特级炒青6.8倍, 黄酮含量也较绿茶炒青高, 达18~22 mg/g; 树莓嫩尖茶的多酚含量同炒青接近, 均超过180 mg/g, 两者的抗氧化活性均较强, 而树莓叶茶的总多酚含量较低, 仅为绿茶和树莓嫩尖茶36%~39%, 抗氧化活性较弱。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叶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树莓叶茶抗氧化性较弱, 而嫩尖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峡、储量两个品种成熟龙眼各部位游离鞣花酸含量。鞣花酸提取条件为80%甲醇溶液,70℃回流2h。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5mm,5μ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50:49.7:0.3,V/V)。鞣花酸在1~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取5个样品瓶分别进样,得到样品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1.0%,峰面积RSD值为0.8%。对同一瓶样品连续进样10次,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15%和0.2%。加标回收结果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7%~101.9%。测定结果表明石峡和储量各部位鞣花酸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果核>果皮>果肉,其中果皮和果核中鞣花酸远大于已报道的其他水果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红树莓叶片生长代谢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海尔特兹’和‘秋福’红树莓叶片为材料,对其总黄酮、7种酚类物质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5月到12月,两品种红树莓上、中、下部叶片的鞣花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双峰曲线,水杨酸含量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阿魏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总黄酮含量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两品种红树莓上部叶片的咖啡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中部和下部叶片均呈单峰曲线。红树莓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因生长代谢过程而异。其中,水杨酸、阿魏酸、鞣花酸、表儿茶素含量最高的时期依次是‘秋福’的5月份上部叶片、6月份上部叶片、7月份中部叶片、7月份上部叶片,依次为59.33 mg/100 g、158.18 mg/100 g、250.84 mg/g、350.04 mg/100 g;芦丁、咖啡酸、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