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主要操作参数,如流量,分流经,入口压力以及增压方式等分离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为水力旋流器的现场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氯乙酸法生产工业级甘氨酸时,固液分离设备在对甘氨酸和氯化铵的醇析混合液进行分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类型固液分离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级甘氨酸生产中具有的优缺点,以及甘氨酸行业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主要操作参数 ,如流量、分流比、入口压力以及增压方式等分离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可为水力旋流器的现场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储油罐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实施开放性的检查和修理,为其清罐,将油罐的淤渣和凝油以及凝蜡去除。清罐方法主要是机械清罐法,可以划分成同质油清洗以及热水清洗。清洗罐的时候,通过液液分离的旋流器分离轻重油和油水,让质油以及水可以实现循环引用,有助于储罐清洗效率的提高,还能减小储罐的清洗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径向速度测试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几种采用一维激光测速仪进行径向速度测试的较为可行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描述及对比分析,为径向速度测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也为旋流分离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是一种新型的液相分离装置,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占地少以及造价低等优点,在许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在石油工业和水处理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并且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重力式油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从改善设备内流场的角度出发,对布液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分析了其孔径和开孔率对轴向速率相对标准偏差的影响,对无布液板、单布液板和双布液板3种结构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布液板的加入能有效地消除返混,提高流场分布均匀性。当开孔率20%~25%,孔径8 mm时稳流效果最好。单布液板相对于无布液板结构能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但当处理量增大时,其处理能力不稳定,而双布液板结构在处理量较大时仍保持较稳定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降比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别研究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大,小锥角变化对其压降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磁油水分离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油水处理技术,在导电性油水处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胜利油田典型联合站采出液实测电导率,理论分析了油田采出液的电磁分离过程,并对不同含油量油田采出液的电磁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过程,提出了电磁油水分离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油田采出液电磁分离具有超重力分离和气浮分离的优势,分离效率高;对含油104~105 mg/L的采出液,电磁分离可实现原油富集;对含油103 mg/L的采出液,电磁分离可用于回注水处理。电磁油水分离技术为高含水油田采出液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对未来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新技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动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昌  刘兆东 《化工学报》1997,48(1):119-122
<正> 引言 水力旋流器早期用于悬浮液的液固分离.与液固分离相比,油水分离要难得多.这主要在于:油水密度差较液固密度差小得多;旋流器内高速旋转流体的剪切力及湍动作用会造成油(水)滴的破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其分离效率降低.80年代后,通过对旋流器结构的改进,使其在水脱油方面的分离效率显著提高,旋流器开始走向油水分离的使用阶段。 与水脱油相比,油脱水(如原油脱水)更为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在剪切力及湍动作用下,水滴更易破碎,同时,由于油的粘度远高于水的粘度,使水滴的迁移与合并更加困难.因此,水力旋流器用于油脱水,其分离效率仍很低.最近,BP Exploration公司采用 Vortoil预分旋流器将原油含水量降至 20%,再用直流脉冲感应聚结器进行水滴聚结,最后用转动式旋流器将含水量降至0.5%.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径向速度测试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 提出了几种采用一维激光测速仪进行径向速度测试的较为可行的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描述及对比分析, 为径向速度测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也为旋流分离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相耦合分离方法,向油水混合液中加入第3相介质固体颗粒,提高旋流器分离性能.采用离散相模型,在不同固体颗粒密度条件下,对旋流器内的固体颗粒分布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固体颗粒可以提高旋流器的油水分离效率,最大可提高2.88%.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迪  孟祥春等 《精细化工》2002,19(B08):80-82
针对大庆油田部分聚合物驱区块含油污水油水分离难度大的问题,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剂的思路出发,研发了对聚合物驱采出液有良好破乳作用且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有浮选除油功能的油水分离化学剂,提出了将油水分离化学剂的加药点设在聚物驱采出液破乳之前,加药量20mg/L,采用热化学沉降-浮选处理工艺,使采出液中油的质量浓度从1500mg/L降到3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对压力曝气生物反应器中混合液固液分离设备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反应器尾气曝气脱气工艺,脱气效果比较好。设备曝气气水比为15∶120∶1、脱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0.520∶1、脱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长宽高比为4∶2∶1较为适合,采用往复式廊道结构,池底设微孔曝气头。脱气后污泥沉淀性能可以达到固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液分离技术设备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需要进行气液分离的场合众多,各分离技术设备又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气液分离技术及设备的进展及其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气液的重力沉降分离、惯性分离、过滤分离和离心分离的分离原理和设备。并对气液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压力损失分布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别研究了液流水力旋流器大,小锥角变化对其底流压力损失及溢流压力损失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压力损失分布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别研究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大、小锥角变化对其底流压力损失及溢流压力损失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油水混合液在电磁场下的分离过程原理,建立了电磁场油水分离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油水分离特性模拟研究,重点研究磁场强度、电流密度、入口流速、油滴粒径等关键因素对油水分离过程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磁场强度或电流密度的增大,分离效果增强,且存在一个临界电磁力值,只有当实际电磁力大于临界电磁力时,才能实现预期的分离效果;随入口流速的增大,油水混合流在电磁场中的分离作用时间减少,分离效果减弱;随油滴粒径的增大,分散油相受到的浮力增大,分离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9.
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压降比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别研究了液液水力旋流器大、小锥角变化对其压降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连续多级逆流液液萃取与减压精馏集成分离α-酮亮氨酸和水的方法及其设备:首先以萃取剂对含10%α-酮亮氨酸水溶液进行多级逆流液液萃取,萃取分离后,液液萃取塔底水相送至水处理塔,水处理塔塔顶溶剂循环使用,水处理塔塔底水送至废水池,液液萃取塔顶萃取相为萃取剂和α-酮亮氨酸的混合液,送至连续减压精馏塔处理,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