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技术实现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Mapinfo格式的电子海图以及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和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apinfo电子海图和AIS通信的船舶导航系统,并在辅助船舶航行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的集装箱船舶箱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毅  王万良  梅飒 《计算机工程》2003,29(10):161-163
分析了基于Web的集装箱船舶箱位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实现技术等内容,并对其中的船舶实配过程遗传优化算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内河水域上的运输船舶为目标,给出了一个基于GPS的船载实时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部分关键技术加以论述。基于GPS的船舶实时导航系统,主要由船载分系统和陆用水运管理及船舶航行监控自动化系统组成。陆用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实时信息收  相似文献   

4.
刘文  周俊 《计算机工程》2005,31(12):205-207
针对某港务企业船舶调度管理进行分析,建立了以装卸利润,停靠等待成本为目标函数的船舶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该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了人工调度与智能调度的结合,为该企业船舶调度管理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使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船舶主机控制仪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本从提高性能的完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出发,论述以单片微机为中心的船舶主机控制仪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单介绍了GIS、AIS的基本知识和ARCGIS开发工具,并详细描述了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船舶类,并使用ArcOb-jects组件绘制船舶和渲染船舶,实现了船舶的动态显示和分类显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Darknet网络和YOLOv3算法的船舶跟踪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沿海与内陆水域区域视频监控处理存在实际利用率低、误差率大、无识别能力、需人工参与等问题,提出基于Darknet网络模型结合YOLOv3算法的船舶跟踪识别方法实现船舶的跟踪并实时检测识别船舶类型,解决了重要监测水域船舶跟踪与识别问题。该方法提出的Darknet网络引入了残差网络的思想,采用跨层跳跃连接方式以增加网络深度,构建船舶深度特征矩阵提取高级船舶特征进行组合学习,得到船舶特征图。在此基础上,引入YOLOv3算法实现基于图像的全局信息进行目标预测,将目标区域预测和目标类别预测整合于单个神经网络模型中。加入惩罚机制来提高帧序列间的船舶特征差异。通过逻辑回归层作二分类预测,实现在准确率较高的情况下快速进行目标跟踪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30 frame/s的情况下,平均识别精度达到89.5%,与传统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相比,不仅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准确性,对各种环境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而且可以识别多种船舶的类型及其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多媒体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未来船舶CAD中的应用前景。并简述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建立船舶图形库、逐步实现实体达型与图形可视化互为一体的船舶交互设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3MS320DM642内河船舶目标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讨论了船舶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新一代数字多媒体处理器TMS320DM642。它具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图像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然后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其软件实现,提出了基于形态学重构的内河船舶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先对原图像进行中值滤波,然后取滤波后的图像中亮度值最大的像素作为标记图像;原图像经顶帽变换,并进行迭代阈值分割后的图像作为掩模图像来进行形态学重构,从而实现船舶目标检测。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长江三峡的船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的满足算法的需要,该算法在复杂背景下,能准确地检测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船舶定位在内河港口与航道管理及船舶运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船公司、租家可监控船舶实时动态,便于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港口机关,实现港区全部监控,安排作业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港区安全。文中利用主动式RFID技术结合相关RFID定位算法实现了内河船舶定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有源标签的内河船舶定位系统标签部署模型,分别讨论和分析了在考虑定位标签正常和具有一定容错能力情况下的标签部署方案和约束要求。结合标签部署模型和定位算法可满足内河船舶定位的基本要求并实现内河船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CP340通讯模块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基于西门子通讯模块CP-340的PLC与MANB&M柴油主机通讯的船舶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通过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300及CP-340通讯模块,并基于RS-422现场总线协议对船舶柴油机的滑油压、油温、淡水压力、燃气温度等模拟量和水位、油舱高位等开关报警量进行监控,并显示在机舱控制台的各仪表和显示器上,实现了船舶机舱的自动监控。经在大中型船舶机舱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监控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完全能够满足船舶航行的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监控级的组态软件中图形组态的功能分析、软件设计、具体实现和实际运用。实现后的图形组态具有可视化交互工的友好界面,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功能齐全,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使用的二级集散式控制系统工业控制流程图的绘制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跳频电台具有的抗干扰特性,并以200跳VHF跳频电台为例,详细分析了对其进行跟踪干扰的可能性,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论证了跳频电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基于GPRS无线网络污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借助GPRS无线通信技术,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系统作为现场控制站,通过扩展的I/O模块,对各个设备工作的各种信号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完成对污水泵站的优化控制。PLC控制站与触摸屏之间采用专用通讯电缆以MPI通讯协议连接;污水泵站的水位、电机以及其他设备的状态可以实时通过触摸屏显示。PLC控制站与GPRS RTU之间通过RS-232接口实现数据交换。各污水泵站通过GPRS实现无线组网,中控中心通过GPRS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指令的下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电子经纬仪测量大型圆柱构件同轴度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公共点的测量转站方法,使得电子经纬仪可以在不严格调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该方法以捆集调整(bundle adjustment)为基础,采用基于模式搜索的Hooke-Jeeves算法求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提高了转站测量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与基于两公共点电子经纬仪严格调水平状态测量方法相比较,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最大偏差也由原来的±6 mm缩小到±3 mm。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需求出发,提出了利用S7-200 PLC集成免费的Modbus RTU主站和从站通信库,以一个典型实例编程实现S7-200PLC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含Modbus通信协议的网络中间设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船运物料连续卸载静态计量工艺流程,解决了船运物料连续卸载静态计量关键问题,开发的静态计量软件使用开放的Modbus RTU协议,编程语言使用VB,计量控制系统使用S7-300PLC和S7-200PLC控制器。静态计量软件系统在重钢股份公司2#码头船运物料连续卸载流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伪基站作为最新的高科技犯罪手段由于其高移动性与伪装性,使得伪基站技术一经引进我国就在地下市场广为流传,而公安部多次专项行动均是通过追源头捣窝点的方法对伪基站进行打击,很难直接抓到现行。文章根据伪基站的原理研究了一种综合的伪基站系统侦测识别以及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地面气象观测站中冗余干扰信息研究存在的数据监测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5G通信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监测系统设计;以CC2430芯片参考电路为基础,设计系统硬件结构,利用传感器单元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形式,使用HMP45D型温度/湿度传感器调理温湿度信号,采用MSP430F437 MCU模块,具有可编程电压管理器/监视器;通过GPRS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传送到处理设备之中,经过后端数据处理模块完成数据处理;确定5G通信RIM-RS时域传输位置,构建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监测方程,使用5G通信TD-LTE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技术,完成观测站数据监测;由系统调试结果可知,该系统能够抑制来自雷达150°方位0~160 km和雷达300°方位150~300 km的干扰回波,数据监测精准度最高为99%,对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在智慧电站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同时,提高电站报警响应时效性和准确性,开展基于程序模块化建模的智慧电站一体化平台构建。通过电子式互感器选型、全站智能组件装置整合等硬件设计和基于程序模块化建模的三维一体化信息模型构建、电站门禁管理与人员轨迹跟踪、电站危险源识别与动态预警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电站一体化平台。通过将新的平台应用到某电站火电厂中,验证了该平台能够实现对电站异常故障问题的快速响应,并保证误报警次数始终为0,在促进智慧电站安全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实现高度一体化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