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芝麻油掺伪的现象日趋严重,急需建立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准确地区分纯正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对纯芝麻油、掺入大豆油的芝麻油和掺入菜籽油的芝麻油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建立最优定性模型,应用最优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率达100%。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技术在芝麻油掺伪检测方面是可行的。通过分析实验,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也做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准确、快速、高效检测芝麻油掺伪,本文以市售纯芝麻香油及模拟掺伪试样为样品,分别通过波多因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与比较,并提出了芝麻油品质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的建议。芝麻油因其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但因其市场价格较高,很多商家在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廉植物油销售,获得非法利润。在GB/T 8233-2008国家标准等级指标中规定:各类芝麻油不得混入其他食用植物油或非食用植物油。但却没有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极限学习机算法建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定性分析模型。选取不同品牌、批次的芝麻油、大豆油配置90个掺伪样本与40个芝麻油样本做定性分析。设定极限学习机算法相关网络参数,比较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的定性模型识别结果,研究光谱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为实现基于光谱检测技术的芝麻油掺伪快速辨别分析奠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抑制芝麻油掺伪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芝麻油掺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因此掺伪现象非常严重。本文根据芝麻油中的特征成分性质、油脂中甘三酯及脂肪酸性质的差异,就目前芝麻油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并对芝麻油掺伪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芝麻油快速测定仪法和分光光度计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芝麻油快速测定仪对市场可能掺伪芝麻油、实验调配的掺伪芝麻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分光光度计法和芝麻油快速测定仪均可实现掺伪芝麻油的定性测定和一定程度的定量测定.而芝麻油快速测定仪测定法更加简便、快捷,可用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6.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判别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食品工程》2011,(2):40-43
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的方法。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了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有大豆油的掺伪芝麻油的判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83个校正集样品的10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对26个测试集样品的判别率为96.15%,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伪芝麻油具有很好的判别分类作用,该方法能有效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大豆油。  相似文献   

7.
从芝麻油的加工工艺与质量改善、芝麻蛋白的提取与功能特性、芝麻中功能性产品的提取与应用、芝麻油掺伪检测、芝麻中功能性成分及芝麻油香味成分的检测等方面简述芝麻的研究现状;根据油脂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芝麻加工应用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主要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判断芝麻油中掺伪油品种类及掺伪量。试验发现,掺伪芝麻油中主要的掺伪油品为大豆油,掺伪量在28%~76%。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芝麻油中掺伪植物油的种类及掺伪量,对芝麻油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掺伪芝麻油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芝麻油中含有特有成分芝麻素评价掺伪芝麻油纯度,因现行光谱法、色谱法等方法存在不同缺点,建立了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掺伪芝麻油纯度方法,甲醇在50℃条件按照芝麻油与萃取剂萃取比例1∶3、萃取120 min、萃取液与显色剂按1∶3比例、显色温度30℃、反应10 min、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测量掺伪芝麻油中芝麻油纯度,方法标准偏差小于0.55%,方法回收率99.2%~104.7%,方法适用于各种品牌纯芝麻油及调和芝麻油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芝麻油掺伪识别的新方法。方法为实现芝麻油中掺伪的识别,对掺入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的芝麻油的40个样品进行近红外分析,并且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掺入油进行识别;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和Mass Hunter软件,对于玉米油掺伪芝麻油的风味质谱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 Mass Hunter解卷积软件和Agilent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数据统计软件更加灵敏地从复杂包埋的目标物剖析分离得到了独特的标记物。倍率变化(FC=5)分析和ANOVA(P=0.05)分析的结果以火山曲线表示,确定区分芝麻油和玉米油的独特特征标记物。基于此独特的标记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进行分类。结论试验证明通过统计分析风味质谱数据寻找特征标记物可解决芝麻油掺伪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1.
芝麻油质量现状及定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芝麻油含量的定量检测问题,该文介绍了芝麻油的分类、质量现状和感官鉴别方法。重点介绍了用浓硫酸显色法测定芝麻油含量的方法,即在待测样品中加入三氟甲烷和浓硫酸后,与标准色列比色,确定芝麻油的含量,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实用和结果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芝麻香油掺假显色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威勒迈志显色法、波多因显色法、氯仿浓硫酸显色法,以及三氟乙酸显色法、三氯乙酸显色法、415nm和520nm双波长检测方法、SA显色剂显色法等改进或自制显色法的原理及其在芝麻香油掺假检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得出,提高显色稳定性,增加掺假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可靠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开发芝麻香油掺假显色检测试纸条或试剂盒等快速、简便的芝麻油掺假检测方法是芝麻香油掺假显色检测方法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芝麻油掺棕榈油鉴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不同熔点棕榈油与4种芝麻油所配制的128个掺伪芝麻油样品为原料,分别采用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和甘三酯结构分析法对芝麻油中掺棕榈油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中,当以棕榈酸为标准与芝麻油纯样和国标数据比较时,检出限分别为5%和15%。在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和甘三酯结构分析法中,当与芝麻油纯样数据比较,分别以亚油酸与棕榈酸含量比值(18:2/16:0)和β-POO(Sn-1-棕榈酸-2,3-二油酸甘油酯)含量为判断标准时,检出限分别为20%和12%。综合这3种方法的检出限高低及分析操作难易程度,初步得出结论:在芝麻油掺棕榈油的鉴别方法中,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是最好的鉴别方法,其余2种方法一般不优先采用,但可作为对上述方法的验证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香油含量检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婷允 《中国调味品》2001,(5):34-35,23
本文综述了当前的各类香油含量的检验手段,在分析各类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实验室常用的Boudouin法的改进方案,即通过数学处理把检验数据置于分光光度计高灵敏度区段,从而克服常规方法误差较大的弊端。实验数据证明了改进方案的效果,该方法为香油检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芝麻油掺菜籽油鉴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芥酸含量的菜籽油与4种芝麻油所配制的120个掺伪油样为原料,分别采用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和甘三酯组成分析法对芝麻油中掺菜籽油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组成分析法中,当分别以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含量为标准判断检出限时,检出限最低,分别为5%和4%;甘三酯组成分析法中,以β-LOL和β-PLL含量之和为判断标准检出限为21%.综合这3种方法认为:全样脂肪酸组成分析法是芝麻油掺菜籽油的最好鉴别方法,其余2种方法只是对上述方法的一种验证与补充,一般不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芝麻油外观品质、理化特性、抗氧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了水酶法芝麻油与其他工艺芝麻油(热榨法芝麻油、冷榨法芝麻油、水代法芝麻油)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水酶法芝麻油的外观品质好,色泽浅,符合一级成品芝麻油标准;水酶法芝麻油的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介于冷榨法芝麻油和水代法芝麻油之间,酸价、过氧化值、不皂化物含量最低;水酶法芝麻油的抗氧化成分(生育酚、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最高,但未检出芝麻酚;与热榨法芝麻油、冷榨法芝麻油、水代法芝麻油相比,水酶法芝麻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刘川  林浩  肖全伟  万渝平  戴琴 《中国油脂》2023,48(1):110-114+119
研究芝麻中香兰素的含量水平以及香兰素在芝麻油加工过程的转移情况,以便为芝麻油中含有内源性香兰素提供佐证。使用高分辨质谱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芝麻中的香兰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39种不同品种、来源的芝麻中的香兰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芝麻油加工过程中香兰素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芝麻中香兰素的含量水平不同,且在加工过程中香兰素能够转移至芝麻油中,可能导致芝麻油中内源性的香兰素含量范围较大。因此,不能将芝麻油中检出香兰素作为“假香油”的判定标准,建议持续研究芝麻及芝麻油中内源性香兰素的含量水平并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按摩基础油的品质要求为评判依据,结合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性等指标,并与在化妆护肤领域已经做过深入研究的橄榄油、葡萄籽油、小麦胚芽油等具有化妆保健功效的油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脱色工艺使芝麻油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芝麻油的护肤保健性整体优于其他几种常用的按摩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香油精的快速检测,研制了一套能够实时、准确地进行香油精检测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采用了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上位机结合的方式,数据处理部分用Matlab训练了一个3层BP神经网络。在实验过程中,配制了8个不同比例的香油精样本,用标准样本进行了神经网络的训练,测试样本进行了验证。该系统为香油精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