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以ZrOCl2·8H2O、EuCl3·6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ZrO2∶Eu3+发光粉体。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物相和发光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rO2∶Eu3+发光粉体为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0nm的纳米晶。主晶相为t-ZrO2,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出现少量m-ZrO2。发射光谱为Eu3+在604nm和595nm处的特征发射,分别对应5D0→7F2和5D0→7F1跃迁。m-ZrO2出现导致ZrO2∶Eu3+对称性的下降,在610nm处出现发射峰。Eu3+掺杂量为8mol%时达到最大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以La2O3、Eu2 O3和H2SO4为原料,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O4∶Eu3+荧光粉.结果表明pH值对前驱体及其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有很大影响,适合的pH值为10.该pH值合成的前驱体La2(OH)4SO4·2H2O在空气气氛下400℃煅烧2h能转化为团絮状的单相La2 O2 SO4粉体.在28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La2O2SO4∶Eu3+荧光粉呈现红光发射,主发射峰位于620 nm,归属于Eu3离子的5 D0→7 F2跃迁,Eu3+离子的淬灭浓度为10mol%,并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钼酸铵、硝酸钠、氧化钆、氧化铕作为原料合成NaGd(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对所合成的荧光粉进行结构分析,通过荧光光谱探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900℃,稀土离子Eu~(3+)的掺杂浓度为8%时所制备的荧光粉具有最佳的发光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黄永平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7,(2)
以稀土氧化物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液,加入适量的聚乙烯醇做成膜物质,用浸渍拉提法在石英玻璃表面上得到均匀的薄膜,然后经过适当的干燥和热处理得到Y2O3∶Eu3 发光薄膜.讨论了Eu3 的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Eu3 的最佳掺杂浓度为8%(摩尔分数),薄膜的发光性能随热处理温度提高而增强,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00℃后,薄膜的发光性能基本上稳定.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纳米Y2O3:Eu^3+发光材料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纳米Y2O3:Eu^3 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Y2O3:Eu^3 发光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对纳米发光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草酸沉淀法制备纳米晶Y2O3:Eu3+及粉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世界》2001,42(11):566-569
报道了草酸作为沉淀剂并添加表面活性剂合成了纳米晶Y2O3Eu3+的方法,其一次粒径为20~30
nm,团聚尺寸D50=0.53μm.粉体细且分布均匀.与微米晶比较,该纳米晶的发射光谱发生明显蓝移,色座标符合荧光粉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Eu~(3+)荧光粉,通过XRD测试对荧光粉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激发和发射光谱表征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探究了Eu~(3+)的掺杂量、退火温度、碱金属离子Na+作为敏化剂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样品经700℃退火处理,掺杂5mol%Eu~(3+)时发光性能最佳,且掺入Na+后,SiO_2: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提高,Na+掺杂量在5%时其发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水热法制备Y2O3:Eu3+微米棒及其荧光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Y2O3和Y2O3:Eu3+,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产物晶型的影响,确定了生成较好晶型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4 h,氢氧化钠溶液浓度2 mol/L. 研究了Y3+和Eu3+的配比对Y2O3:Eu3+荧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n(Y3+):n(Eu3+)的比例为100:5时,其荧光强度最佳. TEM分析表明,Y2O3:Eu3+粉末具有直径约0.2~0.6 mm、长度为几到十几微米的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磷酸盐荧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基质的红色荧光粉,红色荧光粉可以改善光色、提高显色指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室温下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用F-4600测定了其光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Lu12P2O23∶ Eu3,YP5O14∶Eu3+与La3 PO7∶Eu3+均属单斜相结构,Eu3+在单斜结构基质中占据非对称性格位.在完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不同基质下掺杂Eu3+离子的发光强度进行比较,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的Eu3浓度对La3PO7发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NH3·H2O-NH4HCO3混合溶液为复合沉淀剂,制备了LaAlO3∶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前驱沉淀物经800℃焙烧处理2h,制备出球型形貌,颗粒分散性好、尺寸约为40nm的立方相LaAlO3纳米晶.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LaAlO3∶Eu3+的最佳监测波长和激发波长,在395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纳米LaAlO3中Eu3+的591nm(5D0-7F1)和613nm(5D0-7F2)特征发射谱,磁偶极跃迁5D0-7F1的发射峰强度要比电偶极跃迁5D0-7F2更强,而且这种趋势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说明由该法制备的纳米LaAlO3中Eu3+离子占据的位置具有高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波法研究了助熔剂对MgAl2O4∶ Eu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荧光光谱仪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发光光谱进行研究,分别探讨了助熔剂的类型及含量对发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加入NaF,CaF2,B2O3和GeO2为助熔剂时可得到红色发光材料;MgAl2O4∶Eu3+荧光粉主发射峰位于612 nm处,对应Eu3+的5D0→7 F2电偶极跃迁,次强发射峰位于589 nm处,为Eu3+的5D0→7F0的跃迁,Eu3+离子处于非对称中心格位.相对于氟化物,氧化物助熔剂有助于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其中,以B2O3为助熔剂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高,其最佳掺杂量为4.5wt%.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以Al(OH)3和Al2O3为Al3+的掺入来源合成了BaAl2O4∶Eu2+发光材料.研究表明,掺Al(OH)3样品发明亮的绿光而无余辉,掺Al2O3样品发蓝绿光有较强余辉,其余辉长达455 s.随着Al3+掺入来源Al(OH)3含量的增高,发射光谱发生红移现象.通过热释光谱分析得,Al2O3为原料的样品热释峰强度远远大于Al(OH)3的热释峰,是它的十几倍.这证明Al(OH)3为原料合成的材料内部存在的浅陷阱,对材料基本上没有余辉贡献.掺Al2O3合成的材料内部的深陷阱影响了材料发光的衰慢过程,表现为材料具有比较长的余辉持续时间.通过Al3+的掺人形式及浓度的控制可以做到对BaAl2O4∶Eu2+发光材料长余辉的调控,是很有应用潜力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