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3,3'-二硫代二丙酸、乙酰氯、N-Boc-乙醇胺、ε-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为原料,通过分子内脱水、酰化、开环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制备了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亲水端,聚己内酯(PCL)为疏水端,中间含有二硫键链接的两亲聚合物——mPEG-SS-P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探讨胶束载药性能和氧化还原敏感性能。并通过MTT法评价了聚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PEGSS-PCL可自组装形成胶束,该胶束粒径分部均匀,外表圆整,粒径约为190 nm,其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敏感性;胶束的载药量为10. 0%,载药稳定性良好,且具有显著的药物控制释放性;此外,胶束在细胞水平表现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以聚己内酯(PCL)为基体、2种难溶性药物布洛芬(BF)和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了2种载药体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了药物在PCL基体中的分散形态,探讨了药物分散形态对其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熔点的药物BF以无定形态均匀分散于PCL中;而高熔点的药物DS仍以结晶形态分散于PCL中(药物颗粒直径约0.5μm)。在原药溶解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在挤出过程2种药物的分散形态不同,挤出产物中BF的释放速率明显快于DS。  相似文献   

3.
采用3,3'-二硫代二丙酸、乙酰氯、N-Boc-乙醇胺、ε-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为原料,通过分子内脱水、酰化、开环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制备了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亲水端,聚己内酯(PCL)为疏水端,中间含有二硫键链接的两亲聚合物——mPEG-SS-P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探讨胶束载药性能和氧化还原敏感性能。并通过MTT法评价了聚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PEGSS-PCL可自组装形成胶束,该胶束粒径分部均匀,外表圆整,粒径约为190 nm,其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敏感性;胶束的载药量为10. 0%,载药稳定性良好,且具有显著的药物控制释放性;此外,胶束在细胞水平表现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由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MA-PEG)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共聚反应,生成了以PEG为支链,PMMA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PMMA-g-PEG)。增加MA-PEG大分子单体的用量,可使PMMA-g-PEG的数均分子量略为增大,分子量分布保持在1.7左右。核磁共振测定表明PMMA-g-PEG的结构明确。进而以芘(Py)为荧光探针,测定了PMMA-g-PEG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跟踪了Py从H2O/DMF混合介质中向胶束的增容过程。表明PMMA-g-PEG的CMC较低时,介质中的水含量对Py的增容有较大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由PMMA-g-PEG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形态为球形,粒径在180nm左右,在水中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将双敏感胶束(PCL20-PDEA15-ss-PMPC12)包载疏水光敏剂(Ce6),再将该胶束嵌入载有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HCl)的普朗尼克F-127水凝胶,制得胶束-温敏水凝胶双载药复合体系Ce6-micelle/DOX·HCl-G.扫描电镜显示,Ce6-micelle成功嵌入水凝胶的层状结构中且呈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6.
以合成的PEG2000-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DEAM)为功能性单体,CuBr为催化剂,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PMDETA)为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两亲聚合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PEG-PDEAM);并通过紫外、1 H-NMR等表征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以荧光染料DPH为探针,分析探讨了两亲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并以PEG-PDEAM为载体,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分析了聚合物对脂溶性药物的包载能力,以及载药胶团在不同介质或温度下的药物控释能力。结果表明:PEG-PDEAM对DOX的最高包封率为64.62%,载药量为8.077%;DOX-PEG-PDEAM聚合物胶团有良好的酸响应能力,12h内可实现90%药物释放;并且该聚合物胶团亦具有一定的温度响应能力,在低温条件下释放效率显著的低于高温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于树芳  顾鑫  伍国琳  王亦农  高辉  马建标 《功能材料》2012,43(11):1414-1417
通过大分子引发开环聚合和侧基改性,制备了一种侧链含有吗啉丙基的聚乙二醇-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聚丙氨酸三嵌段共聚物。利用肿瘤细胞外、细胞内和正常组织pH值环境的差异,调节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实现肿瘤部位靶向释放的目的。在水溶液中,此聚合物可自组装形成一种核-壳-冠型的3层共聚物胶束,其中疏水性的聚丙氨酸链段自聚集形成胶束的核,聚(吗啉丙基-天冬酰胺)链段形成具有pH值-响应性的壳层,用于包埋和释放药物,外围的聚乙二醇链段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水合冠层,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在自组装的过程中包埋到胶束内。研究发现,由于吗啉环在酸性条件下的质子化导致链段亲疏水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能力随环境pH值的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王昊  周志平  戴晓晖 《功能材料》2013,44(3):435-441
以卟啉衍生物为内核,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用FT-IR、1 H NMR、GPC、TEM、分子荧光、变温紫外、粒度分布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分子,进行了药物释放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自组装后,形成了平均直径为100nm左右的胶束。这种内部亲脂外部亲水的核壳结构能够稳定地载药,在温度为15℃的DMF中,12h内释放了37%的药物,而在温度为38℃的DMF中,12h药物释放量为81.4%。这种两亲性大分子聚合材料对紫杉醇的释放具有温度敏感性,有望在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星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C(CH2OCOCH2- PS80-b-PDMA111)4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DLS研究了嵌段共聚物组装成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并采用TEM观察了胶束的形貌.研究了在不同的pH条件下,胶束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现象;以及胶束在去离子水及pH=10的缓冲溶液中对CLB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发现: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自组装成粒径均匀的球形聚集结构,粒径在406nm左右,粒径分布为0.113;在pH=10的缓冲溶液中,胶束浓度较小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浓度较大时胶束粒径则会增加并发生胶束间的聚集直至沉淀析出;在去离子水中,胶束能够有效地加载药物并能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0.
叶酸受体靶向的聚乳酸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偶联的羟脯氨酸-乳酸共聚物(PLLA-PHpr-FA)是一种新型的叶酸受体靶向生物降解聚合物,研究PLLA-PHpr-FA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能力及胶束的性质。临界胶束浓度(CMC)用芘荧光探针测定,结果表明,CMC很低并依赖于乳酸/羟脯氨酸的比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共聚物胶束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定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显示,粒径受乳酸/羟脯氨酸比例和丙酮量调控,但粒子几乎不受稀释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表明,共聚物胶束对疏水性药物的包载较好。因此,PLLA-PHpr-FA胶束可以作为肿瘤靶向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性内核,聚丙烯酸-b-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AA-b-PNIPAM)为亲水性外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此嵌段共聚物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度敏感段、以聚丙烯酸作为pH敏感段,具有温度、pH值双重敏感性.通过一系列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直径为200nm的胶束颗粒.以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为载体,成功负载了抗癌药物紫杉醇(PTX),模拟了这种载药胶束在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结果表明载药胶束在人体正常生理温度(37℃)和病变温度(40℃)下的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都要比室温(25℃)下大很多.此嵌段共聚物兼具温度、pH值双重敏感性,在药物缓释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及1,4-丁二醇(BDO)为原料,通过预聚法合成了一系列PEG/PCL型脂肪族聚氨酯(SPU)。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对SPU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SPU结构对其胶束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U在水中可自组装成一定纳米尺寸胶束,胶束粒径可通过调节PEG质量分数、PEG或PCL分子量来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聚乙二醇-b-聚乳酸(PEG-PLA)与药物卡巴他赛(Cabazitaxel)的相容性以及载药能力,对PEG-PLA进行末端官能团改性,一方面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在PEG-PLA末端接枝药物卡巴他赛;另一方面在PEG-PLA的末端实现官能团的修饰,引入苯环(PEG-PLA-Bz)、乙酰基(PEG-PLA-Ac),通过π-π堆叠效应和相似相溶原理来提高PEG-PLA的载药能力。采用核磁共振谱图(1H-NMR)对末端官能化的目标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药物血浆释放实验测定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通过π-π堆叠形成的胶束的包封率最高,可以达到71.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均匀,而且药物缓释作用最好,在360 min后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为2.2μg/m L。  相似文献   

14.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 Cl)中,通过羟基与单体ε-己内酯之间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ROP),制备Cellulose-g-PCL两亲性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催化剂种类和单体用量调节聚合物分子内疏水/疏水基团比例。荧光探针、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分析结果表明,Cellulose-g-PCL聚合物在水相中可自组装形成均一球形胶束,粒径位于纳米尺度范围内(30~130 nm),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CMC)较低(9.42~83.43μg/m L)。胶束粒径和CMC值均随聚己内酯的接枝率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带有不同烷基链长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1,1,2,2-四(4-正己氧基苯基)乙烯(THPE)和1,1,2,2-四(4-正癸氧基苯基)乙烯(TDPE),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THPE和TDPE在四氢呋喃(THF)/H_2O混合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THPE和TDPE在THF/H_2O中形成的聚集体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THPE和TDPE在THF/H_2O中的紫外吸收光谱都出现拖尾现象,然而开始出现拖尾时溶剂中的水含量不同,THPE和TDPE分别在水含量为50%和40%的THF/H_2O中开始出现拖尾现象;THPE和TDPE都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荧光量子产率快速增长的起始点不同,THPE和TDPE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在水含量达到40%和30%后开始快速增长;THPE和TDPE在THF/H_2O中都能形成形状规则的聚集体,不同的是THPE在水含量为70%时才形成有序的纳米棒,而TDPE则在水含量为50%时即能形成纳米棒和微米片。这表明,带有长烷基链的TDPE更容易聚集,通过调节烷基链长度,有望制备出发光效率高、聚集体结构可控的AIE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合成了两亲性四臂星型聚合物PEO4-PCL4。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与设计的相符。胶束粒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胶束粒径逐渐增大。对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的测定发现,聚合物在人体温度附近发生溶胶-凝胶相转变。对载药水凝胶在磷酸盐溶液中的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药物释放呈现先快-后慢的整体释放现象,随着疏水性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药物的释放速率减缓,累积释放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二甲酸钾(KDF)在酸性环境下分解过快,调节仔猪肠胃道酸碱性和菌落平衡,实现KDF靶向释放抗菌,本研究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CS)、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无机刚性材料P型沸石分子筛(Zeolite P)为载体,负载抗菌药物二甲酸钾制备控释水凝胶微球。发现CS中–NH2与CMC中–COOH离子作用,可形成结构稳定的聚电解质复合物。溶胀率的差异性表明CS/CMC/ZeoliteP水凝胶微球对pH高度敏感。加入ZeoliteP使水凝胶微球在pH1.2保持原有形貌且不被降解破裂。CS/CMC/Zeolite P/KDF抗菌微球的包封率为47.75%,载药率为23.88%,可有效缓释KDF,在p H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缓释性比p H1.2更优。CS/CMC/Zeolite P/KDF抗菌微球浓度为96 mg/mL时对大肠杆菌最大抑菌率为83%,有效提高了KDF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杨桔 《功能材料》2013,(21):3085-3088
采用冷冻聚合法制备了多孔结构的P(NIPAm-co-AAm)智能水凝胶,选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分子,通过后包裹技术负载蛋白质药物,考察了多孔水凝胶中蛋白质药物的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行为,研究了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载药后水凝胶的药物控释性能的影响,并且与传统方法制备的P(NIPAmco-AAm)水凝胶进行了药物控释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凝胶中引入多孔结构使得P(NIPAm-coAAm)水凝胶的药物载药量和释放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的干燥处理方法对多孔P(NIPAm-co-AAm)水凝胶的药物释放影响很大,载药后的凝胶采用冰箱冷冻干燥处理,可使蛋白质药物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直链淀粉为起始物,先通过羟丙基化反应得到羟丙基淀粉(HPS),然后以三氟甲磺酸亚锡(Sn(OTf)_2)为催化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聚己内酯与HPS的刷形接枝共聚物HPS-g-PCL。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 NMR)对接枝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OTf)_2是一种比Sn(Oct)_2更为理想的催化剂;产物的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随着接枝率的提高,接枝聚合物膜的表面接触角也逐渐增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水或者丙酮中能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的球状胶束。HPS-g-PCL胶束对药物布洛芬表现出较高的负载效率和良好的可控释放行为,接枝率越高,药物缓释速率越慢,但释放量都高于80%。  相似文献   

20.
杨桔   《功能材料》2013,(21)
采用冷冻聚合法制备了多孔结构的P(NI-PAm-co-AAm)智能水凝胶,选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分子,通过后包裹技术负载蛋白质药物,考察了多孔水凝胶中蛋白质药物的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行为,研究了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载药后水凝胶的药物控释性能的影响,并且与传统方法制备的P(NIPAm-co-AAm)水凝胶进行了药物控释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凝胶中引入多孔结构使得P(NIPAm-co-AAm)水凝胶的药物载药量和释放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的干燥处理方法对多孔P(NIPAm-co-AAm)水凝胶的药物释放影响很大,载药后的凝胶采用冰箱冷冻干燥处理,可使蛋白质药物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