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佩琼  杜澄 《工程研究》2015,(2):119-129
国家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系统工程视角探讨国家治理的一些学理问题。由统治到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如何保持民主与集中的张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意味着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及大众民主的深化与扩大。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国家理论的指导,在回顾资产阶级国家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建议研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以回答国家治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人民当家作主"应当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最根本的政治目标,有必要探讨这一目标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官僚主义以及由此衍生的资产阶级法权是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基层社会治理应当是政府他组织与基层自组织的有机结合,是政府顶层设计、指导服务与基层组织承担责任的有机统一,以此实现社会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2.
孙柏瑛 《工程研究》2015,(2):173-181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纵向行政体系与横向社会网络的交接部。在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面对大量新问题。本文在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下,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选择与秩序重建该何去何从。从近年来社会变迁引发的社会问题入手,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基本环境和情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社会管理方式对外部挑战的不适应性;据此,提出了重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实现其治理现代化的进路。本文主旨观点是,传统封闭、单一中心的国家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高度复杂、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变迁,为增进国家治理能力,政府亟需建立开放性、包容性的社会治理体系,建构新型的国家–社会关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高小平  刘杰 《工程研究》2015,(2):130-136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总合,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系统。本文从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出发,将治理理念融入价值理论、结构理论和层次理论,研究确立国家治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是一个现代化、三个自信、十大关系和五大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是价值、制度与行动组成的系统,国家治理的基本层次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的梯次系统,政治–行政体系的层次是意识形态、政治纲领、法制规则、政治监督、组织人事、政府责任、管理绩效、机构编制、组织职能等按逻辑组成的多层系统。  相似文献   

4.
黄顺基 《工程研究》2015,(2):137-144
国家治理是国家学说的新发展,从"国家统治"向"国家治理"转变,不仅是国家学说上思想观念的变革,而且是思想方法的变革。在思想方法上国家治理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为此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方法。社会系统工程方法是民主的。它对各阶层、各方面的群众进行调查,取得大量信息。然后通过人–机结合、人–网结合和以人为主的方法,加工整理成有科学依据的方案,供领导参考,再回到群众实践中考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民主。社会系统工程方法是科学的。它应用知识工程及信息技术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方法,它体现了辩证思维,是社会科学认识方法论上的一次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狄增如  樊瑛 《工程研究》2015,(2):182-187
当前的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背景下,社会治理生态具有"复杂性",需要从思维范式、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方面创新社会治理。本文基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视角,分别从宏观制度设计及转型途径、多主体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的微观层次、基层社区管理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组织与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各自层面关注的问题及可能的研究途径,以期探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框架与结构体系。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加深对多元主体行为的认识是建立新型社会治理组织与模式的基础;在宏观层面,建立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壮大的正反馈机制,是驱动社会治理走向新模式的关键;而在基层社区层次,则需要建立维持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稳定和适应性运行的负反馈机制,关注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互动模式,特别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综合集成方法的互动、协调与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尚智丛  张伟娜 《工程研究》2009,1(2):143-151
大科学工程是实现国家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科研设施,在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实现国家目标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大科学工程的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建设、运行和改造都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在推进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此为案例讨论大科学工程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新  陈涛  黄钧 《工程研究》2011,3(1):82-86
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非常规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应急物资需求,必须充分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全社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文章对应急物资社会储备体系中关于储备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存储模式问题、各参与方的协调问题以及应急仓库的选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作了介绍。作者提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构建全社会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应急物资分类及储备模式选择、政府与企业联合存储应急物资的定价以及多种储备模式下的应急物资选址及库存配置等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童星 《工程研究》2015,(2):188-197
应急管理必须从源头的风险治理开始,实现应对的重点"前移"、应对的主体"外延"。当下,风险几乎都具有公共性和系统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以科层制为基础,在面对突发事件情境时既有其优势,也会出现目标偏差、能力瓶颈、内部冲突、孤军奋战等先天不足,尤其是在面对风险时。应对系统性风险必须容纳多元参与,即由管理升级为治理;如果说科层制是最好的管理结构,那么网络型结构才最适合于治理。为了建立健全网络型风险治理结构,必须从单一主体管理走向多元合作治理,从"命令–控制"型走向适应型,从社会脆弱性分析走向社会恢复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其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铁路工程管理新水平。基于对青藏铁路工程特性及建设过程中辩证关系的认知,在先进建设理念指导下,以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为主线,突出施工阶段目标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法,构建了青藏铁路工程方法体系。青藏铁路工程方法来源于对青藏铁路工程探索与实践的总结,其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频频涌现,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伦理理论为解决工程腐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探究工程腐败的内涵和演化过程,剖析工程腐败各阶段的演变机理,基于工程伦理学理论,提出工程腐败各阶段治理的有效模式,即道德治理-德法结合-制度善治。通过制度与道德、法律的价值整合,可有效改善当前"至善真空"的工程价值生态环境,逐步实现"工程至善"及清正廉明的工程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1.
邓波 《工程研究》2009,1(2):133-142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研究必须把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坚持工程研究“经验转向”的立场下,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实践与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分析,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反思,力图从工程研究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思想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吕欣 《工程研究》2015,(2):198-202
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互联网的深化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可以实时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极大地缩短应急决策的时间,快速部署有关措施;加快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和实现阳光执政,打通了政府和企业、个人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汇集更多智慧,帮助政府提高阳光决策、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水平;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有利于企业和公众更大程度地利用政府数据价值,有效地实现自我服务和开展创新应用;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更好的便民服务,有效保障公共安全。最后,对以互联网深化应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从加强顶层统筹、大力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推进立法执法工作、保障隐私安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邵龙  赵晓龙 《工程研究》2009,1(4):327-335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文化景观受到破坏,文化“物种”正在逐渐消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与保护工业文化景观,实现工业文化景观的科学转换和永续利用,已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基于这一事实,本文认为,工业文化景观有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关键特质就在于作为其核心的工业技术,而工业技术遗产的价值却被忽略了。本文提出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工业技术景观价值重塑策略.以揭示工业遗产保护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郭世杰 《工程研究》2010,2(1):74-81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and city planning,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making and publishing procedure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Nanjing capital Plan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main designers in order to disclose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scientific city planning ideas and to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important historical fact in modern China's history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张寿荣 《工程研究》2010,2(3):251-263
Ferrous metals have been the basic material used by human beings. In 600 BC, China started to enjoy the Iron Age, so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iron-smelting had come to be a skillful technique. Accompani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ron-smelting had been transformed into handicraft iron making workshops in addition to farming and stock-rais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ooste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ron and steel products in socie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d brought the birth of steel industry and had formed the ferrou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In the course of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20th centur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steel industry has mad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iron and steel will still be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 will be continuing.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as been an everlasting course of evolution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 and the nee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race has endeavored to improve economic growth. The evolution of ferrou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has been just one constituent in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utilization, applic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tools for hum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分析了转型发展的核心和着力点、概述了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出了威客平台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实施威客平台教学模式的优势、原则和步骤。最后,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照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威客平台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与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威客平台教学模式具有"五个有效",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岗位职业技能;能有效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能有效地激发不断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五个有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证明威客平台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Wang Yu  Yang Libin 《工程研究》2012,4(2):150-156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neighborhoo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ecological safety, food safet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u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biggest restrictive factor for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West-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pattern, as well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water shortage of Yellow Riv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dema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olution of water shortage, and the function of West-Route Project are all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West-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ecological safety, food safet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邓波 《工程研究》2011,3(2):132-148
本文首先对上海的城市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分析了城市建设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跨学科工程研究的视野,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大虹桥”战略产生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及其历史的必然性,由此深入讨论了“大虹桥”战略的实施对于当前及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Cities are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that can, as a result of rapid social, economic 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disasters or conflicts, slip into a state of chaos. Long-term urban sustainability is challenged by a number of worldwide trends, such as rising food and fuel prices, climate change and increasing scarcity of water. Urban resilience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 city or urban system to withstand a wide array of shocks and stresses. Enhancement of resilience is widely cited as a key goal for both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efforts in cities and ur-ban regions. Resilience is seen as a desirable property of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in the face of a range of po-tential stresses, including weather-related hazards. The study on resilient city is almost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idea is widely applied in Urban Pla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but it seldom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about resilient city is most concentrated on three dimensions: environmental resilience, economical resilience and social resilience, and the social resilience get the minimum attention. Urban Agriculture is important to build re-silient city because of its multifunction. Based on this ide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the role of UA in building resilient cit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devotes to analyze how UA make our city become more resilient to an-swer the potential crisis in emergency or sudden events and normal circumstance,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oil peak.  相似文献   

20.
王兆春 《工程研究》2011,3(1):59-73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兵器工业的发展历程,将之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创办(1927~1937年),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1937~1945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壮大和相对统一(1945~1950年),共24年.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兵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