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层装分散形态聚合物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合金的形态特征、材料选择、成型加工条件,以及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的功能性。最后,综述了永久抗静电层状分散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分子量对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子量分别为1.2×10 ̄6、2.5×10 ̄6和3.5×10 ̄6的UHMWPE与PP共混制成合金,并对这些合金的力学性能、亚微形态和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对UHMWPE的分子量有较大的依赖性,UHMWPE的分子量越高,则合金的Izod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也越高。用SEM对冲击样条的断裂形貌研究表明,当UHMWPE的分子量高于2.5×10 ̄6后,合金的断裂行为完全不同于分子量为1.2×10 ̄6的UHMWPE与PP合金,前者呈典型的延性断裂。此外,UHMWPE的分子量对PP/UHMWPE合金的流变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由于不同分子量的UHMWPE在合金中形态结构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7.
共混方式对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四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将PP和UHMWPE挤出共混制成PP/UHMWPE合金,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用SEM和DSC对两种共混方式所制备的合金的亚微形态和热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四螺杆挤出机能将UHMWPE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中,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其它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其冲击样条断裂面上呈现细点状结构;同时在合金中,UHMWPE与PP形成共晶结构,并导致UHMWPE熔点下降;表明UHM 相似文献
8.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弹性体分散相和刚性体分散相对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CPE、ACR、ABS、PP和CPP分别与PVC基质共混,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讼刚性体分散相,还是性体分散相皆对PVC共混合金有增韧作用,但增韧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弹性体增 结果是随着弹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持续增加,在某一点后增加速度变快;而刚性体增韧的结果是随着刚性体分散相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在某一点达 相似文献
9.
挤出次数及相容剂对ABS/PMMA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研究了挤出次数和相容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ABS/PMMA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口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挤出次数对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对冲击强度有小幅度影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增加了合金的拉伸强度,降低了合金的韧性。SEM观察表明,PMMA使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SMA对于ABS/PMMA合金的相容性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联/线型聚酰亚胺高分子合金的性能和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交联/线型聚酰亚胺高分子合金的摩擦磨损及力学性能,并对高分子合金KH/YS(80/20)进行了详细研究,此高分子合金在不明显降低交联聚酰亚胺低摩擦磨损性能的同时,使交联聚酰亚胺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0%和150%。热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高分子合金为部分相容的三相体系。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聚丙烯与其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的角度出发,综述1992年国内关于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研究及形态结构与聚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注射成型条件下尼龙1010的表-芯结构,讨论了注射率和模具温度,表-芯结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表面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增容剂对尼龙6/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亚微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含有羧基官能团的共聚物作为增容剂,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了尼龙6/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合金;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亚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挤出过程中增容剂的羧基官能团与尼龙6反应,可提高尼龙6与EVA的界面粘结性,从而使合金获得较高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合金的断裂伸长率也显著提高SEM研究显示,EVA与尼龙6的相容性较差,基体中EVA粒子直径约为1.5——2.0μm;而添加增容剂后,可以提高EVA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并使分散相粒子的直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4.
游长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4)
混合顺序对低密度聚乙烯/(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先与分散相混合,增容剂集中在分散相,然后与连续相混合,这样增容剂容易迁移到两相界面,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聚氨酯/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氨酯(TPU)与聚丙烯(PP)的(80/20)共混物,用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以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PP-g-M A)为增容剂对TPU/PP体系的增容作用。形态和力学性能均表明,PP-g-M A是TPU/PP共混物有效的增容剂,当其用量为5%(质量分数)时,共混体系的形态和力学性能最佳。用FT-IR表征了PP-g-M A对TPU和PP的增容机理。 相似文献
16.
PVC/LLDPE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PBD-b-PMMA)共聚物作为聚氯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共混体系的冲击缺口断面和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小角激光菜射技术了LLDPE在共混物中的结晶行为,发现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ET/H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R、SEM、DSC和力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和界面改性剂(IM)对PET/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界面偶联状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明,HDPE-g-MA改善了PET与HDPE的相容性,使HDPE较均匀地分散在PET基体中,但并未检测到PET/HDPE-g-MA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改性剂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提高PET基体的粘度,并接近HDPE相的粘度而使分散相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与HDPE-g-MA和PET的偶联反应而增强了PET/HDPE-g-MA界面粘结,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8.
SGF增强HDPE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及其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短玻璃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用扫描电镜、激光Raman光谱仪和相差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毛细管挤出物的形态和基体的构象。 相似文献
19.
两相不相容共混体系的亚微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舒文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9(1):64-68
本文讨论了“海岛”两相分散、分散相纤维化、分散相层化等三种亚微形态的形成条件以及与共混物组成、组份粘度比、加工工艺和增容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嵌段共聚物对LDPE/PS共混物性能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二嵌段共聚物(SB)和不同分子量的三嵌段共聚物(SEBS)对LDPE/PS共混物的应力 ̄应变行为、冲击强度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得到改善,动态力学谱明显LDPE的α转变峰A随着增容剂的增加,峰的宽度增大,峰位逐渐向高温方向位移。当含量达到5%左右,转变峰A的位移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增容剂的含量,转变峰A逐渐向低温方向位移。航向电镜观察显示分子量 相似文献